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缘起_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缘起_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由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文,由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这中间将经历若干个具体的发展阶段。 按照小平同志的设想,在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00至1000美元时,我国将进入小 康社会。江泽民同志则在多次讲话中进一步指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的新阶段。这表明,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已进入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新的发展阶段。

由“中国式的现代化”到“小康社会”

邓小平提出“小康社会”这个概念时,是同“中国式的现代化”相联系的。在《邓小 平文选》中,第一次出现“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个概念,是1979年3月30日发表的《坚 持四项基本原则》这篇著名文章。据《邓小平思想年谱》记载,在这之前,即同年3月2 1日,邓小平在会见英中文化协会执委会代表团时首次说到:我们定的目标是在本世纪 末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的概念与西方不同,我姑且用个新说法,叫做“中国式的四个 现代化”。现在我们的技术水平还是你们50年代的水平。如果本世纪末能达到你们70年 代的水平,那就很了不起。就是达到这个水平,也还要做许多努力。邓小平提出这个“ 新说法”的背景,就是他当时刚从美国、日本访问归来,亲眼目睹了发达国家的现代化 水平,这促使他对我们党提出的在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进行慎重的再认识。 3月21日到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1979年计划和国民经济调整问题,邓小平出 席了这个会议,并在23日发表了讲话。在讲话中,他再次说道:我同外国人谈话,用了 一个新名词:中国式的现代化。到本世纪末,我们大概只能达到发达国家70年代的水平 ,人均收入不可能很高。经过政治局会议讨论,他决定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议上公开 宣布这一奋斗目标,把这个“新名词”写进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篇著名文章。至 于为什么要提出这个“新说法”、“新名词”,他在同年10月4日省市自治区第一书记 座谈会上有一个简明的解释:“我们开了大口,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后来改了口 ,叫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把标准放低一点。特别是国民生产总值,按人口平均来说不 会很高。”“我们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能不能达到人均上千美元?前一时期我讲了 一个意见,等到人均达到一千美元的时候,我们的日子可能就比较好过了。”到年底, 即12月6日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邓小平第一次用“小康”、“小康之家”这一 新概念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他说:“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 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 ’。”“就算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所以,我只能说,中国到 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只是一个小康的国家”。

邓小平提出“小康社会”这个概念,更是同“翻两番”相联系的。所谓“翻两番”, 就是以1980年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50美元为基数,用10年时间翻一番,到1990年达到5 00美元,再用10年时间再翻一番,到本世纪末达到1000美元。邓小平在1981年4月14日 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指出:“一九七九年我跟大平首相说到,在本世纪末,我们只能 达到一个小康社会,日子可以过。经过我们的努力,设想十年翻一番,两个十年翻两番 ,就是达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千美元。经过这一时期的探索,看来达到一千美元也不 容易,比如说八百、九百,就算八百,也算是一个小康生活了。”这一设想后来作为战 略目标写进了党的十二大报告。

由此可见,“小康社会”这一新概念发端于邓小平对“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 这一雄心壮志的现实思考,脱胎于“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一新目标。“翻两番”则是把 一个贫困的中国变为小康中国的途径。“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到本世纪末的奋斗 目标。邓小平明确地说过:“我们的目标,第一步是到二○○○年建立一个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的丰富内涵

小康社会是一个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 家的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将会显著增强的社会发展阶段。邓小平说,如果进入小康 社会时,我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而人口已有十二亿到十二亿五千万, 那么就意味着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万到一万二千亿美元了。这样的国家在世界上不太多 ,了解这一点是更重要的。也就是说,在小康社会发展过程中,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 800到1000美元向前发展的过程中,经济总量将一步一步地走在世界的前列。

小康社会是一个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实现社会主义本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的社会发展阶段。邓小平在论述小康社会时,有一个重要的思想,这就是“不坚持社会 主义,中国的小康社会形成不了”。原因何在:他说:“我们社会主义制度是以公有制 为基础的,是共同富裕,那时候我们叫小康社会,是人民生活普遍提高的小康社会。” 他的意思是说,在小康社会,从人均国民收入来讲生活并不富裕,但由于我们是社会主 义国家,国民收入分配是使所有的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所以日 子普遍好过。

小康社会是一个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国家宏观调控也不断完善的过程。1979年12月6 日,邓小平在论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曾说过:“那个时候,中国国内市场比较大了 ,相应的,与国外的经济交往,包括发展贸易,前景就更加宽广了。”当时,邓小平尽 管认为中国的经济主要还是计划经济,但已经提出社会主义也可搞市场经济的思想。他 相信,随着小康社会的到来,国内市场将扩大,国外经济交往将扩展。这一切已为今天 的实践所证明。尤为可贵的是,他在1988年9月12日,一方面强调要深化改革,另一方 面提出了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问题。对于宏观调控,他说:“过去我们是穷管,现在 不同了,是走向小康社会的宏观管理。不能再搬用过去困难时期那些方法了。”这些论 述,对于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

小康社会在经济体制和其他体制上将不断完善、定型。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小平同 志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立的章程并不少,而且是全方位的。经济、政治、科技、 教育、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方针和政策,而且有准确的表述语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推动了我国摆脱贫困,解决温饱,走向小康 社会。它们随着实践的发展,该完善的要完善,该修补的要修补,但总的是要坚定不移 地坚持。邓小平设想,“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 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这里说的“再 有三十年的时间”,就是到2020年左右。那时,我们已经进入小康社会20年了,换句话 说,小康社会将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种制度逐步完善和定型的过程。

小康社会是一个科学和教育投入有较多增加,精神文明建设有大变化的发展阶段。邓 小平在论述小康社会经济实力将居于世界前列时,明确指出那时如果将国民生产总值的 百分之一“用于科学教育,就可以开办好多大学,普及教育也就可以用更多的力量来办 了。智力投资应该绝不止百分之一。”1983年,他到江苏、浙江、上海等地视察时,特 别是在苏州讨论进入小康社会后社会面貌有什么变化这一问题时,不仅对人民生活水平 提高十分关心,而且对于中小学教育普及,教育、文化、体育和其他公共福利事业有能 力自己安排(即自己拿钱办教育等事业),对于人们的精神面貌变化和社会治安情况好转 问题,更是十分重视,并把它们看作是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和任务。

小康社会国防实力将有明显增强。为了集中精力搞好经济建设,邓小平在进入社会主 义建设新时期后,反复强调军队要顾全大局。这个“大局”,就是确保我国顺利进入小 康社会,他说过:翻两番,就是到本世纪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00至1000美元,就 进入了小康社会。这要求我们的军费维持现在的比例。军费搞得太高不可能,肯定会影 响经济建设。但是进入小康社会以后怎样呢?他也说过:“到本世纪末我们肯定会超过 翻两番的目标,到那个时候我们经济力量强了,就可以拿出较多的钱来更新装备。”

小康社会将在继续发展沿海地区的同时,突出地提出和解决好内地的发展问题。邓小 平在1988年9月12日曾经提出:“沿海地区要加强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 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 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 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那么,“发展到一定的时候”,有 没有一个具体的时间表呢?有的。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提出:“可以设想 ,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到那个时候,发 达地区要继续发展,并通过多交利税和技术转让等方式大力支持不发达地区。”

小康社会是我国国际影响大大扩大的社会发展阶段。我国的对外开放将进一步扩大, 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联系将更加密切。邓小平在1985年3月说过:“那时中国对于世 界和平和国际局势的稳定肯定会起比较显著的作用。”在这之前,在1979年12月他还说 过:“到了那个时候,我们有可能对第三世界的贫穷国家提供更多一点的帮助。”随着 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也必将明显提高。

开辟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探索和艰苦努力,我们在改革开放中推进现代化建设, 在告别20世纪之际进入了小康社会。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又根据新的情况,不 失时机地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现代完全可以有把握地说,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初期 提出的本世纪末达到小康的目标,能够如期实现。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多亿人口的国度里 ,进入和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件有伟大意义的事情。这将为国家长治久安打下新的基础 ,为更加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新的起点。”我们注意到,党中央在这里第一 次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也就是说,我们在实现邓小平提出的“建立小康社 会”的奋斗目标后,有了下一步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党的十五届一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指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 程碑”。江泽民同志今年5月31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发表的重要 讲话中,再次重申了这一重要论断,并且要求全党和全国上下要抓住机遇,坚持深化改 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实现我们的 奋斗目标。这些论述鲜明地提出了两个互相联系的重大命题:一是进入21世纪后,我们 新的奋斗目标不仅要建设小康社会,而且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意味着我国进入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江泽民同志在“五·三一”重要讲话中,就号召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 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与时俱进,努力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对于一个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事业新局面的核心,就是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开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新阶段。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的奋斗目标,我们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理所当然地 承担起自己的职责。我们要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立足中国现实,面向世界未来,从经 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深入研究什么是小康社会、怎样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这样一些带有根本性的重大理论问题,深入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发展思 路、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增加就业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成员收入差距 的缩小、民主政治建设和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的改进、弘扬民族精神和提高公民道德 素质、文化创新和文化市场管理等具体问题,为中国的现代化大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作出我们的理论贡献。

标签:;  ;  ;  ;  ;  ;  ;  ;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缘起_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