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管理:21世纪企业管理研究的新领域_企业环境论文

绿色管理:21世纪企业管理研究的新领域_企业环境论文

绿色管理:21世纪企业管理研究的新领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领域论文,企业管理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22X(2001)—0130—05

为协调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已从学者的学术讨论转向付诸实践的人类面向21世纪的共同选择,绿色经济浪潮席卷全球并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思想。在此情况下,绿色管理成为企业管理发展的一种新趋势,绿色管理思想也成为管理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一、绿色管理的兴起

早在19世纪,恩格斯根据美索不达米亚的教训警告人类,对大自然不恰当索取将导致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到20世纪50年代,发达国家的“绿色思想”开始萌芽,出现了生态农业。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发达国家饱受环境污染之苦,绿色消费意识大大增强,以1977年斯德哥尔摩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为标志, 全球掀起了绿色环保浪潮。1992年里约环境开发会议又通过了《21世纪议程》、《里约宣言》等文件,使绿色运动、绿色革命又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可持续发展思想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绿色”意识开始向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渗透,并导致一系列“绿色”新概念的出现:绿色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绿色技术和绿色产品设计正蓬勃发展,绿色贸易壁垒和绿色银行应运而生。世界绿色产品市场每年以近10%的速度增长,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在此背景下,企业作为环境污染的重要制造者,必须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作出贡献,这不但是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也是随着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的觉醒对企业提出的要求。企业要想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就是尽早实施绿色管理。

(一)绿色管理是改善企业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企业的成长,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幅度虽然有所降低,但总量还是继续增加的。这是因为这种降低主要是由科技的发展、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单位产出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降低带来的,企业在与自然的关系上仍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为了实现经济利益,许多企业并未顾及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单纯依靠政府的环境管制并不能控制污染总量的增加。实践证明,仅仅依靠外界力量来调整企业与自然的关系,并不能有效地抑制人类对自然的破坏。

实施绿色管理将改变这种情况。实施绿色管理将调整企业与自然关系的主动权直接交给了企业。企业由被动、消极的角色,转变为主动、积极的通过改进管理方式、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来最大限度地节约或替代资源,降低直至消除废物排放,从末端治理转变为源头控制和全过程控制,从根本上调整企业与自然的关系。随着企业绿色管理的实施和完善,企业自身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逐步降低,并且影响和带动消费者和广大公众推行绿色消费方式,最终实现企业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1]。

(二)绿色管理是在实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条件下,实现企业可持续增长的必然要求。这是因为:

第一,从消费者角度来看,消费者越来越关心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环保时代的消费者要求生产者提供的产品必须符合绿色产品的要求,即在消费过程中不会给消费者身心造成危害,同时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认为消费者是企业生存的土壤,企业必须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尤其是在消费者环保意识越来越强而市场又是买方市场、消费者可选择性增强的今天,消费者会优先选择那些环境形象好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而那些环境污染大的企业就会失去市场,因而当今企业无不重视环保形象。企业与自然的关系不仅仅是环保、资源消耗问题,实际上已经成为企业的竞争战略问题。

第二,从政府角度来看,政府代表了公众的利益,是公众环保要求的主要实施者。近几年西方国家公众的环保意识加强,其突出表现就是绿党在政府中的地位上升,1998年意大利、法国、芬兰都任命了绿党人士任环保部长,德国绿党参与组阁,英国和荷兰、瑞典的绿党人士更多地进入政府任职。绿色政治的倡导者除呼吁人们树立环保意识外,还将其绿色主张付诸实践,参与政府事务、影响法规与政策的制定。政府通过立法和执法,惩罚企业污染环境和过度利用资源的行为,使未采用绿色管理的企业成本逐渐提高,甚至招致刑事处罚。要符合政府的环保要求,企业将不得不选择绿色管理模式。

第三,从外部环境来看,在绿色浪潮风靡世界的今天,世界各国竞相制定越来越严厉的环保标准,企业要扩大出口,参与国际竞争,不达到所规定的环境标准是行不通的。一些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为继续保持其竞争优势,纷纷斥巨资研究开发环保技术。环保产品、环保技术、环保领域的竞争将是新世纪企业竞争的一个重要领域。

第四,从企业自身来看,节约资源、降低消耗、控制排放、综合利用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之一。这一点对我国企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我国企业习惯于粗放经营,是名副其实的“两高一低”即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经营。同时,这也说明我国企业在节约资源、降低消耗上具有极大潜力。目前,有些企业已注意到这些问题,改进了生产经营方式,取得了显著的效益。另外生产绿色产品有较高的附加值,企业可得到可观的绿色利润,再加上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环保政策和法规,使实行绿色管理的企业可以享受一定的优惠,保护环境资源也符合企业长远利益。大量的企业实践证明,通过改进管理方式,实行绿色管理,完全能够做到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企业的持续增长,从而实现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二、绿色管理的内涵

绿色管理就是企业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把生态环境保护观念融入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之中,从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着手来控制污染与节约资源,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增长,达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保护效益的有机统一。在绿色管理思想的指导下,企业应积极研究环保对策,将环保投入作为企业开拓市场、降低成本、实现高效益的有效手段。企业的绿色管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树立绿色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经营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企业为适应市场环境求得生存和发展,由企业经营者倡导并为企业员工所认同的一系列理念。企业价值观是现代企业文化的核心,在绿色文明时代来临之际,树立绿色价值观,即将环境保护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之一,是企业推行绿色管理的关键。只有将绿色经营理念导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之中,教育、引导、鼓励员工把企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及全社会的共同发展相协调,才能为企业实施绿色管理提供坚实的精神支持,使绿色管理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

(二)使用绿色技术。绿色技术是指能够节约资源、避免和减少环境污染的技术,是绿色管理的核心内容。绿色技术可以分为末端处理技术和污染预防技术。末端处理技术是在默认现有生产体系的前提下,对废弃物采用隔离、处置、处理和焚烧等手段以减少废弃物对环境污染的技术;污染预防技术是着重于污染源头的消减。绿色技术是解决资源耗费和环境污染产生的主要办法,它既可以为企业带来效益和增强竞争力,又可以在不牺牲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是建设绿色企业的关键。

(三)实施绿色设计。绿色设计就是把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产品设计之中,即进行面向环境的产品设计。绿色设计与传统设计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绿色设计在构思阶段,就把降低能耗、易于拆卸、便于回收和再生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与产品的性能、质量、成本等因素列为同等重要的设计指标要求,并保证在生产过程中能够顺利实施,从而有效地节能、省料和防污,并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回报。

(四)开发绿色产品。绿色产品的开发过程是企业履行环保义务的关键所在,也是绿色管理的支撑点。所谓绿色产品不仅指纯天然物品及其加工品,还包括绿色生产的初级品。即从生产到使用、回收处置的整个过程,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符合特定的环保要求,有利于资源再生回收的产品。开发绿色产品就是依据消费者的绿色需求进一步拓展绿色产品的概念,并赋予新的内涵,如绿色品牌、绿色包装、绿色服务和绿色信誉等。

(五)推行绿色生产。绿色生产又称清洁生产,是指以节能、降耗、减污为目标,以技术、管理为手段,通过对生产全过程的排污审计、筛选,实施污染防治措施,以消除和减少工业生产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防治工业污染、提高经济效益双重目的的综合型措施。

(六)取得绿色认证。ISO14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继ISO9000 之后推出的第二个管理性系列标准。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是ISO14000的基本思想,它要求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使其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的环境影响最小化,并在自身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国际企业集团为了增强竞争力、美化企业形象、提高管理水平,争相取得该认证,以向外界展示其实力和环保态度。ISO14000认证体系在国际贸易中被称为绿色通行证,是发达国家经常采用的一种技术壁垒,未符合该认证的企业在将来的国际竞争中将寸步难行。取得该认证,即意味着企业的绿色管理质量得到社会的认可。

(七)开展绿色营销。绿色营销即企业在市场调查、产品研制、产品定价、促销活动等整个营销过程中,都以维护生态平衡,重视环保的“绿色理念”为指导,使企业的发展与消费者和社会的利益相一致。绿色营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要求将绿色管理思想贯穿于原料采购和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各个营销环节。绿色营销应包括收集绿色信息、发展绿色技术、开发绿色产品、实行绿色包装、重视绿色促销、制定绿色价格、选择绿色渠道、树立绿色形象、提供绿色服务等。

(八)塑造绿色企业文化。绿色文化是“使人类愈来愈好地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设计、创造并使之产生积极成果的一种文化,其基本观点是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的和谐作为人类应有追求,是企业文化的基础。”[2](P81—82)随着企业绿色生产和绿色营销的开展以及员工绿色需求的增长,营造绿色企业文化势在必行。绿色企业文化是以绿色文化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指导思想,并将其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它是以发展绿色生产为基础,以开展绿色营销为保证,以满足员工的需求为动力,实现员工、企业、生态和社会持续发展的经营文化,它是绿色经营模式的灵魂。营造绿色企业文化应当在绿色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开展。

三、推行绿色管理的对策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国内绿色消费意识逐步增强,政府环保法规相继出台,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要求企业推行绿色管理的外界压力也越来越大。在国际竞争中,各国越来越倾向于采用绿色壁垒,如果达不到绿色认证的要求,企业将被拒之于国际市场之外。《企业与环境》一书的作者乔格·温特说,“总经理不理会环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将来,公司必须善于管理生态环境,才能赚钱。”[3]因此, 在当前形势下,每一家有先见的企业都应尽早实施绿色管理。

(一)采取积极的环保态度。企业要不断向员工宣传绿色理念、绿色价值观,鼓励员工的环保行为,加大绿色投入,使企业的领导及普通员工都以积极的心态参与绿色管理,从而形成企业的绿色文化,这是企业成功实施绿色管理的关键和基础。

(二)评估企业环保实力。企业应全面系统的分析、检查自己的技术、生产、产品、服务的绿色化程度,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调整自己的环保策略、目标,设定近期与远期的达标计划。要对企业的环境管理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估,以便找出问题和发现差距,加快企业环境管理标准化的进程。

(三)积极申请绿色认证。企业取得了ISO14000体系认证,就等于取得了绿色通行证,就可以早日打开国际市场,早日规范企业的环境管理。对企业而言,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不仅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还可以为企业带来节能降耗、降低成本的直接效益。

(四)树立绿色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财富,是社会公众对企业的总体印象,形象的好坏直接决定企业的市场地位。绿色管理在我国还是一种超前的经营管理观念,正因如此,人们当然会首先认同那些在生产管理、技术创新、经营理念上较为先进的企业,认同那些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绿色形象的树立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企业除了要在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实现绿色化之外,还要通过公共关系活动向公众传达企业的绿色信息,引发公众对企业绿色行为的认同感。

(五)实施绿色会计与绿色审计制度。绿色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以有关环保法规为依据,研究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计量、记录企业污染、环境防治和开发利用的成本、费用,以评估企业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本的影响;绿色审计是审计机构和人员依法对企业的环境管理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情况进行审查,以评价企业环境管理责任,促进企业加强环境管理,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有独立性的系统监督活动。绿色会计和绿色审计制度的建立对企业实施绿色管理至关重要。

(六)建立系统规范的绿色管理体系。绿色管理系统化、标准化是国际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我国企业要建设绿色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经营者必须根据企业的现实情况,以环保认证标准为参照,全面分析影响环境的因素,积极培养员工的环保意识,树立企业的绿色理念,在产品设计生产、原料采购、包装装潢、营销策略等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建立健全标准规范的绿色管理机制。

收稿日期:2000—03—08

标签:;  ;  ;  ;  ;  

绿色管理:21世纪企业管理研究的新领域_企业环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