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人民医院 625600
摘要 目的 探讨心脏性猝死的预防控制方法和急救的最佳方案。 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抢救心脏性猝死30例病人的抢救过程,总结出最佳的抢救方案。 结果 30例病人抢救复苏8例,1例因心脏骤停10分钟以上,复苏后成为植物人,住院198天后死亡。死亡22例。结论 加强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病人的管理,制定抢救预案是预防心脏性猝死的最佳方案;普及猝死现场急救知识教育,建立完善的急救系统,是抢救心脏性猝死的最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 心脏性猝死,预防,抢救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best method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emergency of sudden cardiac death.[Method]retrospectively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7 to December 2014 rescue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during the rescue of 10 patients, summed up the best of the rescue program. [Results] 30 patients rescue resuscitation eight cases, one case of cardiac arrest more than 10 minutes a vegetative state after recovery, hospital 198 days after the death. 22 cases of death. [Conclusion] Strengthening hypertensio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other cardiovascular patient management, to develop rescue plan is the best solution for the prevention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the popularity of sudden death scene first aid knowledge and education,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emergency system, it is to rescue the most effective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measures.
Keywords sudden cardiac death, prevention, rescue
心脏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病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1]。此病发病急,死亡率高。大多是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我国目前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为41.84/10万。说明心脏性猝死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所以预防心脏性猝死和制定心脏性猝死的抢救预案尤为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30例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部内科收治疗的6例,120急救系统院外急救24例;抢救成活8例,22例当场抢救无效死亡。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32~88岁。男性高于女性。
1.2 诊断标准 ①突然意识丧失。②大动脉(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③血压测值为零。④心电图检查呈一直线。⑤有高血压、心血管病史。
1.3 猝死的危险因素:1)急性心肌梗死:主要病因是冠心病。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病因。占总病例的60%。2)肥胖:肥胖病人血脂增高,尤其是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旦白明显增高。血脂增高是导致冠心病的重要原因之一。3)饮食习惯:饱和脂肪酸和多聚不饱过多和脂肪酸摄入不足均与冠心病发生有关。4)活动少:易致肥胖。5)饮酒:长期大量饮酒可使心电图Q-T间期延长。增加冠心病发生的危险。6)心率和心率变异:长期处于精神紧张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状况可使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心律不齐。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这一。7)吸烟:长期吸烟:大量的研究表明长期大量的吸烟是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8)糖尿病:糖尿病可加重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病情,是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9)心电图的改变:各种原因引起的心电图ST段压低笔T波的改变是是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1.4 预防控制措施:根据临床表现分4个时期:①前驱期:猝死前数天至数月可有胸痛、气促、疲倦、心悸等,少数无前驱症状。②终末事件期:心血管状态出现急剧变化到心脏骤停的这一段时间。可瞬间至1小时不等。典型表现:严重胸痛、呼吸困难、突然心悸或眩晕。部份无预兆立即心脏骤停。③心脏骤停:意识丧失伴局部或全身抽搐、叹息样或短促痉挛性呼吸至呼吸停止、皮肤苍白或发绀、瞳孔散大,大小便失禁。④生物学死亡。一般心脏骤停4-6分钟后脑损害出现不可逆损害,10分钟后抢救成功率几乎为零。从心脏性猝死发展的4个时期可以看出。此病发病急、病势凶险。一旦发生,紧急救治是关键。其中初期救治最为重要。这一阶段救治大多不在医院,条件很差。目前我国国民对初期徒手人工心肺复苏技术掌握者很少。使这类的病人的救治错失良机。故在谈几点个人在心脏性猝死的病人的防护措施中的观点:
1.4.1卫生部应高度重视心脏性猝死病人的防护,制定防护预案,成立完善的救护体系。一旦发生立即启动预案,紧急救治。并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及急救方法。充分利用电视讲座和在街道设立宣传栏的方式宣传;卫生行政部门各种形式的心血管知识和急救技术的培训。各级政府部门选派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员参与培训。再到基层进一步普及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控制知识急救方法。做到人人民懂急救、人人会操作。这样心脏性猝死的病人发作时能及时得到救治。只有发动全民进行全民自救,才能为心脏性猝死的病人提供行之有效的救治保障。
1.4.2建立建全民国民健康管理体系:提高全民健康体检意识,对心脏性猝死的高发人群重点关照和防护。政府加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定期全面检查身体,及时发现心脏性猝死的可疑因素,及时预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特别是心血管方面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等。要积极规范地治疗心血管方法的疾病。有冠心病的患者要随时将硝苯地平等药物备用在身,一旦感觉可能出现心脏性猝死的征兆立即服药。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的高危患者采取急诊手术等积极治疗措施,而对低危患者可保守治疗至4~6周再行手术治疗以提高生存率[3]。
1.4.3心血管疾病的病人要做好自我防护:①患有高血压病的宜选用患者敏感的降压药。②加强心理护理、健康指导:解除对恐惧心理。宣传心血管疾病的知识及治疗、预防、用药的重要性及用药效果的观察方法,让病人主动接受治疗;告诉病人不能随意改药、停药、改变药量;要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肾功、肝功等。③改善病人的生活行为:保持良好的活生生习惯,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每日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运动,减轻体重。自我监测心率,170-180次/分以内。每日运动一次,每次运动30-60分钟;低脂、低盐、高蛋白饮食,戒烟酒,补充钙和钾盐;有糖尿病的要严格执行糖尿病饮食。
1.4.4树立国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一旦发现有可疑心脏性猝死的病人,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为全面的急救工作作好准备。并同时进行初期心肺复苏急救,为心脏性猝死的病人争取生存的时间。
1.5急救措施 心脏骤停是心脏猝死的直接原因[1]。心脏骤停后脑供血突然中断,10秒种即出现意识丧失。如果立即进行抢救可存活,否则发生不可逆的生物学死亡。故心脏性猝死一旦发生,分秒必争立即进行抢救很重要。抢救措施:心肺复苏和复律治疗。
1.5.3.1初步抢救措施 首先是在10秒钟之内呼唤病人快速判断病人有无意识反应,如无,立即检查呼吸和大动脉搏动。判断确切后立即呼救,请周围的人立即给120急救系统拨打电话,同时立即进行徒手人工心肺复苏抢救。如有条件尽早使用除颤仪除颤。
1.5.3.2人工心肺复苏的方法 初级心肺复苏: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交替进行。①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胸外心脏按压建立人工循环+口对口的人工呼吸。②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的次数为30:2;抢救时,将病人去枕仰卧于地上或硬板床上,解衣领、腰带,检查颈部;清出呼吸道分泌物,有假牙者将假牙取出。抢救者站在病人右侧,左手置于病人前额上用力向后压,同时右手食指和中指放在病人下颌骨下缘,将颏部向上向前抬起。一手捏住病人鼻孔,平静吸气,双唇紧紧包挠住病人口唇连续两次吹气。吹毕放开鼻孔,让气体自然由口鼻逸出。吹气每次持续1S。③在气管喉结旁2~3cm,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检查是否有大动脉搏动,检查时间10S。④胸外心脏按压部位在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时一手手掌放于胸骨按压部位,另一手掌根部放在此手背上,双手掌根重,手指不接触胸壁,手臂与胸骨水平垂直。按压者利用上身重量下压,使胸骨下陷4~5cm。每分钟按压100,按压与放松时间比为1:1。按压要求:部位准确,用力适当,节奏均匀、持续进行,迅速放松使胸骨复原,放松时手掌根部不离开胸壁。
1.5.3.3高级心肺复苏 在初级心肺复苏加上气管插管、除颤仪等建立有效的通气和血液循环。①院外抢救氧气供给通常用鼻导管吸氧气管插管方法;院内抢救则用呼吸机。②心脏骤停时常出现室颤,尽早电除颤迅速恢复有效心律。③药物治疗:有条件时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使用复苏药物。首先肾上腺素,1mg/次,静脉推或气管给药,反复使用。严重低血压时可选用升压药,如去甲肾上素、多巴胺等。若无效仍有室颤或无脉室速,则给抗心律失常药物利多因;如为难治性多形室束、尖端扭转型室速、快速单形性室速或室扑、难治性室颤可用β受体拮抗剂异丙肾上腺素,β受体阻滞剂主要用于心肌梗死后患者[2]。④心电图随时监测复苏效果,条件许可置心电监护仪。
1.5.3.4复苏后的处理 维持有效的循环和呼吸功能。①寻找原发疾病,治疗原发疾病。维持水电、酸碱平衡,补充血容量。②继续保持机械通气和高压氧气吸入。③防止脑缺氧和脑水肿:头部放冰枕降温、20%甘露醇脱水减轻脑水肿、冬眠药物抽搐(如冬眠合剂Ⅰ号:哌替啶(度冷丁)100mg、氯丙嗪(冬眠灵)50mg、异丙嗪50mg;冬眠合剂Ⅱ号:哌替啶100mg、异丙嗪50mg、氢化麦角碱(安得静)0.6mg;冬眠合剂Ⅲ号:哌替啶100mg、异丙嗪50mg、乙酰丙嗪20mg,可选其中任何一种方案)、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尼莫地平,硝苯地平,拉西地平等)解除脑血管痉挛,促进早期脑血流的灌注。④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因肾缺血所致。预防重点是维持有效循环,保证肾脏的血液供给。若尿少或无尿使用呋噻米后仍无效,提示已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⑤复苏后清醒者,给低脂、低盐、高蛋白食物;神志不清者,可置胃管,通过胃管注入流汁营养食物。
2结果 该组病例30例,抢救成功8例,死亡22例。1例因心脏骤停时间过长,虽然初级复苏抢救成功,但最后成为植物人,住院198天后死亡。
3讨论 心脏性猝死是可以预防可治的。心脑血管病迅速跃升为国民第一位死因。与其密切相关的心脑血管病和主要危险因素的流行特征发生重大转变,由此产生一系列新的防治需求以及相应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研究问题[4]。故要把高血压的预防、诊断、治疗和控制落实到位,见到实效[5]。本组病例抢救成功率26.6%。其中1例因心脏停止时间超过10分钟,脑血流停供时间过久,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损害成为植物人。其余抢救成功的7例均能正常生活和工作。研究表明初级复苏抢救的重要性。所以,做好心脏性猝死的预防控制重点在建立建全民健康管理体系,做好健康体检工作,加强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病人的管理,制定抢救预案;发动全民积极性,共同参与,普及猝死现场急救知识培训,是抢救心脏性猝死病人的最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张澍,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329-335
[2]曹玉华,心脏性猝死的预防与急救 ,中外健康文摘,2009,19
[3]胡小莹,邱洪,乔树宾,康连鸣,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问隔穿孔的近期预后因素分析,中华心血管杂志,2013,3,43,195-198
[4]王薇,赵冬,中国心脑血管病流行特征转化规律、影响因素及预防策略研究与应用,中华高血压杂志,2013,11,992
[5]胡大一,提高农村高血压控制率 迫切需要加大政府投入,中华高血压杂志,2014,12,985
作者简介:作者单位:四川省芦山县人民医院 ,李永兰,1967.女,汉族,四川省芦山县人,医学本科毕业,学士学位,主治医师,中华医学会无职务,主要从事大内科疾病的防治,Email:lsdmy123@126.com,Tel:15283502167
论文作者:邓美燕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4/8
标签:心脏论文; 病人论文; 高血压论文; 冠心病论文; 发生论文; 心血管论文; 方法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1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