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论文_沈国亮

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论文_沈国亮

□ 沈国亮

〔摘要〕中小学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

教育理论,现代教学手段,改变以应试考试 为目的的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 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为学生能够适 应未来的发展打基础,为国家培养出跨世纪 的创造性人才。

〔关键词〕高中化学创造性

1 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的培养

创造力是个体综合素质中最有生命力 的一种特殊素质,是推动全体顺应环境、挖 掘潜力、走向成功的内在动能。那么如何培 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呢?

1.1 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质疑品质。“学 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 问开始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 问题更为重要,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教材有自 己独特的理解,对疑问有与众不同的解释。 “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 让学生自己提问题。”爱护和培育学生的好 奇心、质疑习惯,是培养他们创新意识的起 点。

1.2 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培养学生的创 新品质。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自然学 科,它自形成以来就与生产、生活和社会有 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在备课中应该收集和参 考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动材料,创设课堂 教学的活泼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 维。而创新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发散性 思维,多角度的思考问题,以求得多种设想、 方案或结论。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 设计实验,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得到“活化” 和发展。素质教育说到底,在于开发学生智 力和非智力潜能,培养创造性的想象力。“带 着一种无比高涨的激励的情绪从事学和思 考,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 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为人的智慧和意识 的伟大感到骄傲。”因此,要充分挖掘教材中 的材料,创设情境,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 生在“高峰体验中”不断产生内在的学习原 动力,促进学生不断探索,主动发展。教育的 目的是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二十一世 纪需要具有不断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 作为跨世纪的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 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品质,开创新世纪化 学课堂教学的新开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目前,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是教师讲,学 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的讲 授法,很多学生也乐于用这种被动接受的方 法学习,这样的方法束缚了他们的思维,阻 碍了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造成高分低能 而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当 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一个人在学校所学的 知识,不可能够用一辈子,如果没有一定的 自学能力,就不能在工作中接受新知识、新 技能。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 认知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要想较好地发挥学 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 生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通过学会达到会学。

自学能力是一种比较综合的独立学习 的能力,它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在化学教 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具体化为 两个方面。一是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二是着重对 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阅读能力是自学 能力的基础,教学实验证明,学生没有阅读 能力,不能正确理解书中的字、词、句的含义 和化学概念,抓不住段落的中心思想,不会 使用教科书,也缺乏阅读教科书的兴趣。这 种学生,即使在课堂上听懂了,但不能从阅 读教科书中去深入理解和巩固,很快又会模 糊和忘记。所以教师应有组织、有计划、有目 的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教材与课堂教 学相配合,既起到课前预习的作用,又能使 自学成果在课堂上及时得到验证,从而增强 自学信心和激发自学的乐趣。如物理性质让 学生阅读自学,物质的用途可引导学生结合 化学性质,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总结得出气 体的实验室制法,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再讨论,共同设计,得出方法、步骤、装置等。 在进行有机化学中的甲烷、乙烯、乙炔实验 室制法的教学时,可采取上述方法。因学生 已学过氯化氢、氯气、氧气、氢气等气体的实 验室制法,已掌握实验室制气体的方法,在 此,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学生自然能够得出 制取以上三种气体的方法、步骤、装置、收集 等知识,达到使学生自学的目的。

3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黑板粉笔,幻灯投影 片,这些手段简便快捷,随时可以按照课堂 情况书写内容,易学易用,经济高效。但有局 限性,表现形式呆板、僵硬,不能展现化学中 的微观问题,且容量小。而多媒体技术可以 解决这些问题。以电视、录像、实物展示台等 现代媒体与计算机结合的多媒体教育手段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个别学习环境,能真正实 现因材施教。计算机的模拟功能可使抽象的 内容形象化、静止的内容动态化,以便于学 生获取准确深刻的直观感知,从而形成完整 的理性认识,如“电子云”概念很抽象,教师 用语言、挂图均不易表达清楚,采用多媒体 仿真技术模拟“电子云”,学生可以直观地感 觉到电子出现的“几率”大小,从而理解“电 子云”的概念。用多媒体展现有机化学中一 些分子的立体结构和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的 历程,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这些难以理解 的问题。以及化工生产过程、回避不做的有 毒的、危险性较大的实验,均可采用多媒体 教学手段展现给学生,以弥补其缺乏的感性 认识,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讲解 化学计算题时,利用计算机的存贮功能进行 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加强了学生分析、比 较、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传统的教学手段和 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改革教学手 段,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第三中 学

论文作者:沈国亮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研究·教研版》2014年1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5

标签:;  ;  ;  ;  ;  ;  ;  ;  

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论文_沈国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