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怒江州中医医院 673100
【摘要】目的:研究四肢骨折患者肢体肿胀的护理干预。方法:在2015年9月-2017年9月,选择医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112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得到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5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应用了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应用了综合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术后7d的肢体肿胀情况加以对比,并比较护理前后的疼痛情况。结果:术后7d,观察组患者肢体肿胀率为14.29%,比对照组患者的53.57%更低(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VAS(3.85±0.54)分,比对照组患者的(5.19±0.73)分更低(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为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患者提供护理,肢体肿胀可更快消除,疼痛能有效缓解,效果显著。
【关键词】四肢骨折;肢体肿胀;护理干预
患者在四肢骨折后,采取手术的方法治疗,术后可能会出现肢体肿胀的情况。患肢静脉回流、动脉血供等均受到影响,对术后骨折部位愈合较为不利,同时也能造成患者疼痛。另外,肢体肿胀的情况,还有一定机率引起深静脉血栓、骨筋膜室综合症等并发症,对患者造成额外的伤害。所以,在四肢骨折术后,应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尽早将患肢肿胀消除,减轻患者疼痛,以促进患者骨折更快的愈合恢复[1]。所以,本文在2015年9月-2017年9月,选择医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112例患者,研究了四肢骨折患者肢体肿胀的护理干预,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选择医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112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得到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56例患者。对照组有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24-72岁,平均年龄(40.3±3.7)岁;观察组有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25-74岁,平均年龄(41.1±3.4)岁。纳入标准:都是闭合性四肢骨折,都接受手术治疗,均发生肢体肿胀,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医学伦理委员会(目前医院没有此委员会改为医疗技术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冷刺激敏感患者,合并心肺肝肾中药(是否为错别字)脏器疾病患者,有精神或认知障碍患者。两组患者比较性别、年龄等,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研究。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为常规护理,消肿止痛、抗渗出、抗炎治疗,监测生命体征,患肢抬高。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为综合护理,①对患者做健康宣教,讲解术后肢体肿胀的原因,以及对骨折康复的影响,指导患者对肿胀积极应对。②妥善处理伤口,采取冰敷,对患者伤口渗液渗血情况观察,如果渗出量较大,要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并加压包扎。③对于患者的轻度疼痛,指导患者功能锻练,如果疼痛严重,可以适当使用止痛药。④对患者进行红外线治疗,每天用红外线对患肢照射,每次治疗30min,每天治疗3次,以促进血液循环。⑤指导患者功能康复锻炼,术后四肢小幅度活动,以患肢肌肉等长收缩为主要形式,采用节奏性放松和静力收缩肌肉。2周后,骨折远近段没有固定的关节开始逐渐活动,同时活动骨折位置上下关节,由被动活动向主动活动转变。5-6周后,关节主动屈伸活动,避免肌肉萎缩,逐渐开始负重训练[2]。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后7d的肢体肿胀情况加以对比,并比较护理前后的疼痛情况。肢体肿胀评价标准为,Ⅰ级为略肿胀,但可见皮纹;Ⅱ级为一般肿胀,不可见皮纹,温度稍高,但未出现张力性水疱;Ⅲ级为显著肿胀,不可见皮纹,温度明显升高,有张力性水疱出现。疼痛情况利用VAS评分表,越高的分数,代表越剧烈的疼痛。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得出数据通过SPSS19.0软件统计处理,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数(n)或率(%)表示计数资料,以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后肢体肿胀率
术后7d,观察组患者肢体肿胀率为14.29%,比对照组患者的53.57%更低(P<0.05)。详见表1
表 1 术后7d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肢体肿胀率[n(%)](n=56)
注:相比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骨折是临床骨科最常见的一种疾病,特别是四肢骨折一般需要手术治疗,骨折患者在手术后,术后患者因静脉回流受阻、动脉血供等影响,可能(可能改为通常会)发生肢体肿胀,引起患肢疼痛,还会对骨折愈合造成影响。在临床上,需要分析四肢骨折术后患肢肿胀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将患肢肿胀消除,对患者骨折愈合加以促进[3]。骨折创伤比较严重,同时在手术应激下,出现患肢肿胀的机率很高。基于此,在临床护理当中,做好术前宣教,让患者了解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帮助患者调节心态,使患者积极应对。妥善进行伤口护理,避免发生并发症,促进血肿消退。采取红外线治疗,促进和改善血液循环,避免感染,促进消肿。通过功能锻练,促进患者更快恢复,尽早消除肿胀。
综上所述,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为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患者提供护理,肢体肿胀可更快消除,疼痛能有效缓解,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庞郁,何泽坤,江新梅.对四肢骨折术后发生肢体肿胀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7):232-233.
[2]潘杏玲,冯周莲,冯惠娇,等.综合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1):153-155.
[3]罗达兰.护理干预在四肢骨折患者术后肢体肿胀康复中的临床效果[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5):174-17
论文作者:祁晓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7
标签:患者论文; 肢体论文; 术后论文; 对照组论文; 疼痛论文; 情况论文; 方法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