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三医院 湖南株洲 412000
【摘 要】 目的 探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反应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的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资料,将使用奥氮平进行治疗的32例患者命名为A组,将使用利培酮进行治疗的34例患者命名为B组,将使用阿立哌唑进行治疗的28例患者命名为C组,将使用齐拉西酮的30例患者命名为D组,均按照常规药物用量给患者用药,对患者早期反应情况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经比较,发现A组患者的PANSS减分率显著高于B、C、D组,组间数值存在显著差异性,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结论 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期反应情况较为剧烈,采用合理的药物对患者的症状进行缓解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表明采用奥氮平对患者进行治疗时早期反应的最主要保护性因素。所以相关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及时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
【关键词】奥氮平;利培酮;阿立哌唑;齐拉西酮;急性期精神分裂症
对于精神分裂症,当前医学领域并没有对其病因进行明确的定义,其大都由于青年亚急性或者缓慢而导致的,患者患病后经常表现为多种症状,这一病症不仅对患者的思维和感觉进行影响,还会对患者的情感造成影响,进一步干涉患者的行为习惯,从而导致患者出现精神活动[1]。患有这一病症的患者大都会表现出精神上的障碍,不仅患病时间较长,且病情会反复发作,严重时会导致患者出现残疾症状,若是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治疗,则可能缓解患者症状,提升患者康复效率。下文就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反应情况及相关因素展开分析论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的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在 A组32例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1例,其中年龄最小的患者为28岁,年龄最大的患者为56岁,所有患者的年龄均值为(32.5±2.3)岁,在B组34例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5例,其中年龄最小的患者为25岁,年龄最大的患者为51岁,所有患者的年龄均值为(31.9±2.4)岁,在C组28例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2例,其中年龄最小的患者为21岁,年龄最大的患者为50岁,所有患者的年龄均值为(31.4±1.9)岁,在D组30例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其中年龄最小的患者为21岁,年龄最大的患者为50岁,所有患者的年龄均值为(30.8±2.6)岁。经比较,四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性,可以用以组间比较。
1.2 方法
对A组患者采用奥氮平进行治疗,患者在开始使用药物治疗的时候,每天服用5毫克,之后2天左右增加药物用量,增加量以5毫克为宜,最多不超过20毫克,并在服用两周之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将药物用量控制在15-20毫克左右。对B组患者采用利培酮进行治疗,初始服用药量为每天1毫克,然后每隔2天左右增加1毫克药物量,最高不超过6毫克,在两周后根据患者病情确定药量以4-6毫克为宜[2]。对C组患者采用阿立哌唑进行治疗,刚开始用药时,让患者每次服用5毫克,并2天左右增加一次药物用量,每次增加5毫克,最高不超过30毫克,最终根据患者病情将药物用量控制在20-30毫克左右。对D组患者采用齐拉西酮进行治疗,刚开始服药时让患者每天服用20毫克,每隔2天增加一次药物用量,每次增加20毫克,最高不超过160毫克,在2周后控制药物用量在120-160毫克左右[3]。
1.3 观察指标
对治疗后的2周、4周、6周的时间对患者进行PANSS量表的分析,若是在治疗2周时间后患者的PANSS总分减分率超过了20%,则可以定义为早期反应。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统计学处理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值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卡方值进行检验。并采用Pearson的相关分析对早期反应与疗效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2 结果
2.1四组药物PANSS总分和总减分率比较如下表:
3 讨论
当前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的最主要方式就是采用精神类药物进行,但是采用这类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经常会导致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且采用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大都会在1周后才会产生药效,在2周后患者的症状才会有所改变。早期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会有反应的患者大都会出现更加明显的正汉族昂反应,若是患者早期用药无反应,则证明后期治疗效果无效[4]。
研究表明,患者在治疗的2周时所产生的反应与其在第4周和第6周的反应呈现正相关的关系,所以在2周的时候对患者早期用药效果进行分析,早期药物反应患者的精神病症状的总体治疗效果更优,在第6周时,早期反应组的PANSS总分的变化效果由于无反应的患者。研究证明,采用药物奥氮平对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最优,其主要由于药物药效与患者的体重和代谢呈现相关性,所以采用奥氮平的患者症状改善程度远远优于采用齐拉西酮、利培酮与阿立哌唑的患者,且治疗后患者病情复发的情况显著少于其他组的患者。但是采用不同的药物对急性期精神分裂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各有优异,都能够有效的对有早期反应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能够控制患者的阳性症状。在采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大都能够对药物使用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抵抗,且奥氮平及利培酮起效的效率较快。所以在第二周时,针对其采用利培酮进行治疗早期无反应的患者,可以继续采用利培酮进行治疗,也可以将其转化为奥氮平进行治疗,但是变换治疗药品后的患者治疗下过显著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采用抗精神病药物对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早期反应的患者在后期疾病的症状反应变化较大,能够有效的治疗患者病症,且奥氮平治疗效果最优,可以作为早期反应的保护性因素。早期无反应患者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便采用最优的药物对其治疗,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徐丽莉,金培琪. 养血清脑颗粒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伴抑郁的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3):248-250.
[2]蔡文治,金燕君,王希佳,等. 慢性精神分裂症急性期血清非酶抗氧化物浓度与精神症状及糖脂代谢的关系[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7,14(8):573-577.
[3]陈杰,宋立平,胡晓华. 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剂与利培酮口服液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33(4):308-311.
[4]孔令光,林崇光,黄倩倩,等. 5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对肝功能和心功能指标的影响[J]. 检验医学,2018,33(3):196-200.
论文作者:张猷玫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3
标签:患者论文; 精神分裂症论文; 药物论文; 症状论文; 急性期论文; 用量论文; 年龄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