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统一财政”到“公共财政”--中国财政体制13年来的全面转型_公共财政论文

从“统一财政”到“公共财政”--中国财政体制13年来的全面转型_公共财政论文

由“大一统财政”转向“公共财政”——13年来我国财政体制全面转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财政论文,公共财政论文,体制论文,年来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任财政部长项怀诚曾自称为“幸运财长”,他的幸运在于有钱可花——统计资料表明,13年来,我国财力大为增强。1990年全国财政收入仅2937亿元,1999年历史性地突破1万亿元大关,2001年达到16371亿元。项怀诚说,取得如此成就,与中央积极推进的财政制度改革息息相关。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一直实行的承包制。

不进行基础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财政改革,中央政府就不可能对整个经济取得控制。于是,1993年12月15日,国务院作出《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确定从1994年1月1日起改革原来实行的地方财政包干体制,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市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分税制改革的核心是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更好地发挥国家财政的职能作用,增强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其基本内容是:按照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合理确定各级财政的支出范围;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结合原则,按照税种统一划分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并建立中央和地方两套税收征管机构;科学核定地方收支数额,逐步实行比较规范的中央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和健全分级预算制度,硬化各级预算约束。

财政专家认为,这次的分税制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放权让利的改革思路,规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各级财政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财政收入增长迅速,这标志着财政体制改革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分税制确立了财政增长的新机制,改革以来,国家财政收入呈现大幅度稳定增长的态势。1994年到2001年,财政收入增加了2.14倍,年均增长17.7%,是历史上财政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也是增长最稳定的时期。全国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4年的11.2%提高到2001年的17.1%,由不断下降的趋势转变为稳步上升的趋势。地方财政收入也实现了持续、快速,稳定增长,从1994年到2001年,地方财力年均递增19%,增幅高于中央财政收入16.7%的增长幅度。

财政状况的改善,大大增强了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提高了政府公共服务的水平,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近年来,我国财政体制改革更是方兴未艾:积极稳妥地推进税费改革,取消了一批不合理的收费和基金,规范税费分配秩序,凡确需保留的都纳入预算管理,建立完整的政府预算。

按公共财政的要求,我国近年来推出了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收支两条线”中支出方面的改革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目前,正在推行的财政支出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11项,除上述4项外,其他7项分别是:细化预算,修订预算科目;提前编报预算;建立先有预算后有拨款制度;试行会计委派制度;推行财政统管、银行发放公务员工资办法;加强追踪间效、监督检查制度;建立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即“金财”工程。这11项改革的共同目标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公共财政支出体系。积极推进以政府预算管理制度为核心的财政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又一项重大决策,也是继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之后中国财政管理体制的又一项重大改革。用财政部官员的话说,相对于传统的中国预算管理制度而言,“这次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是一次‘革命’”。改革将使我国财政体制由计划经济大一统财政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共财政全面转轨。

标签:;  ;  ;  ;  ;  ;  ;  ;  

从“统一财政”到“公共财政”--中国财政体制13年来的全面转型_公共财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