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经验之谈论文_赵伟锋

浙江西城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海绵城市建设是当下的热点,本文由海绵城市理念概念出发,通过作者切身经验体会总结出了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一些误区和特别注意点,同时分享了一个类似建设案例,希望能够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长足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设计;经验

近年来,中国城市不断出现怪像,冯雨必涝,没雨必旱,其中以7*21北京大暴雨影响最大,遇难人数达到79人,全国为之震惊。同时,各地不时出现企业家叫板当地环保局,出重金邀请当地环保局长下河游泳。人们对水环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因此,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自海绵城市理念提出以来,各地纷纷响应,很快确定了16个试点城市,有些已完成规划编制,有些也建成了自己的试点项目,在这过程当中,有许多经验和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本次就将近段时间自己所听到,学到和经历到的经验和问题做一次分享和探讨。

首先,目标与措施应一致。海绵城市的实施首先需要分析的实施目的,即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而不是为了做而做。有些海绵城市规划分析问题分析得很好,也实事求是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内涝问题,但是最后上的设施或者手段却只有雨水花园、下凹绿地、透水铺装等小海绵设施。真正的影响排涝能力的,比如城市地下管网、河网等却只字未提。雨水花园、下凹绿地、透水铺装等小海绵设施只能解决地块雨水径流总量控制率问题,即末端海绵设施。现一般城市径流总量控制率在70%~85%之间,换算到当地径流深度,单场雨最多也就是30多毫米,怎么能够解决得了单场降雨上百乃至几百毫米的问题呢?所以很多城市看上去自己建了很多海绵设施了,但是该到“看海”时候还是照样“看海”,不是说他们没有按计划实施,而是没有对症下药。

其次,不能照搬照抄。中国地域范围较大,分布面也较广,有着不同的气候类型和地质情况。比如,海绵概念创建初期,主要研究对象是北方城市,面临的是水资源缺乏,地下水环境遭到破坏等问题,所以海绵措施也主要以渗透或者回用为主。但是像江浙地区,本来就河网密集,水资源丰富,地下水位较高,当地土壤渗透性差,如果也是照搬照抄,提出以渗透或者回用来消纳雨水,就会造成设施规模偏大,实施难度大等问题。

再者,应该循序渐进,不能盲目推进。海绵城市理念虽然在其他国家已有类似经验,但是就中国而言还是新理念,而且与原来雨水快排的原则也有很大的不同,真正的实施效果如何?与工程上其他专业的衔接是否有问题?对城市的水环境系统有着什么样的影响?等等许多问题需要通过项目实验来进行验证。而现在试点城市的示范区都还没有一个真正实施的,却铺开来全国推广,还是有待商榷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形成国内如今的水环境状态也不是一朝一夕的结果,所以即使理念推广开来,要见成效,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

还有,海绵城市设施往往是一个综合体,并非单独的排水或景观,涉及到多专业间的相互协调和融合。许多小海绵设施,比如滞留池、人工湿地等,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施工,市政和景观分别由两家不同的单位完成。在设计上主要需要考虑海绵设施如何与道路、景观更好的结合在一起?如何防止积水对道路路基的影响?还有如何更好的做好各专业间的衔接,因为许多小海绵设施表面上看是绿地景观的一个节点,但是它的布置其实需要与这条道路的排水系统相结合,整个道路的积水点在哪里?规模如何确定?超过处理能力的雨水通过何种形式安全排入市政管网等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道路、排水、景观各专业之间的无缝对接。而在施工过程中,景观擅长的是苗木种植,美化小品等的施工,市政专业擅长的是道路、桥梁和市政管网的施工。然而海绵设施实施过程中既有排水管网的建设,又有绿化种植和美化小品,有时候并非是施工单位不想做好,而是术业有专攻,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这就无形当中多出了许多协调工作,需要更具备综合管理能力的项目管理者来进行施工管理。

以下是我之前完成的一个项目案例,希望通过案例的形式让大家对平原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有更好的一个认识。

昆山湖滨路位于阳澄湖东,傀儡湖西,总体呈南北走向。南起马鞍山路,至申恒房产北面时,再由西向北的“C”字形走向,往北与大上海度假酒店前的现状湖滨路相接。道路总长约2.8km。

湖滨路位于傀儡湖水源保护区内,傀儡湖是昆山市重要供水水源之一,其所处位置生态敏感性可想而知。

傀儡湖实景图

湖滨路是文博园内唯一一条市政交通道路,承载着南北交通车行压力及沿线村民的出行压力,平时交通量较大,机动车污染成为影响沿线生态环境的重要污染之一。经研究发现,机动车污染主要有噪声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

机动车噪声污染

机动车土壤污染

机动车大气污染

其中机动车土壤污染具有间接伤害性,其主要污染源为铅、铬、锡等重金属,主要由机动车排放尾气、轮胎磨损、油料泄露等引起。通过降雨径流扩散,污染地下水及地表水系,经周边植物吸收,由食物链危害动物和人体健康。因此控制道路径流污染成为解决机动车重金属污染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重金属污染

在昆山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组织下,由我司联合澳大利亚国家水敏型城市合作研究中心,共同制定了湖滨路沿线机动车污染防治方案。

湖滨路雨水通过道路两侧生态草沟收集后,汇集入生态雨水滞留器,雨水经过滞留器内滤料及植物过滤处理后就近排入附近水体,同时设置溢流设施,防止暴雨时期雨水漫入路面,十分有效的降低了初期雨水中SS、N、P、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含量,使园区内水体水质得到了有效保护;经测定,设计暴雨强度状态下与传统排水系统比较可滞留至少20分钟,减缓了市政雨水管网的排水压力。

湖滨路径流控制系统图

雨水滞留器断面图

湖滨路改线段虽然采用的是澳洲水敏型城市的理念,相关技术也是参考澳洲项目来进行设计和施工的,但是因为气候和土质情况的不同,许多植物种类和土壤配比并不能照搬照抄,是经过了多次调配和检测才确定的填料,种植的植物也是经过多次试种和筛选才确定的。

填料断面

施工期间照片

施工期间照片

施工期间照片

施工刚完成照片

施工刚完成照片

完成一年后效果

完成一年后效果

完成一年后效果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建设首先需要考虑的是要解决什么问题,再根据问题目标来制定相应的措施,切不可为了海绵而去做海绵设施,设计设施时应复核相应的规模,过大或者过小都会有问题,还需要循序渐进,切不可揠苗助长,只有通过充分的实例论证,才能在大规模推广时不会有问题。相信大家只要从解决问题的根本出发,一定能将海绵城市建设更快、更好的实施下去,改善我们日益脆弱的水环境。

论文作者:赵伟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5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建设经验之谈论文_赵伟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