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呼唤体验式学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教学论文,体验式论文,小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有一句醒目的格言:I hear,I forget.I see,I remember.I do,I understand.这句格言充分体现了体验式学习在儿童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何谓体验?《教育大词典》的注释是:体验就是亲身经历,就是联系自身的体会。体验式学习(learning through practice)是学生亲身介入实践活动,通过认知、体验和真实感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杨延从,2009)。这种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实践,强调学生学习情感的形成,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养成,不仅能激活学生认知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激活学生全面的身心参与。因此,体验式学习是一种知行合一的学习。
《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强调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从而摆脱死记硬背的羁绊,使语言学习的过程转变成一种创造、运用语言的体验过程,成为一种栩栩如生的互动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完成学习任务,感受成功。
人教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李静纯先生也指出:小学英语课程的重点应当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其核心问题是如何让学生获得有效的经历和体验。经历和体验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主体行为,没有或缺少这样的主体行为,小学英语课程就可能是低效的(李静纯,2005)。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体验式学习对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真实性体验式学习
语言学家克鲁姆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使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转引自梅妙聪,2008)。体验通常发生在特定的情境之中,体验情境的真实程度能引发学生对新知深刻的体验反应,强化新知的记忆。因此,小学英语课堂活动、交际情景、教师课堂话语等各个层面都应具有真实性。教学过程中设置的场境、语境均应真实,即使是虚拟的或模拟的语境,也应符合真实情景。在我国英语语言氛围比较薄弱的情况下,在教学中创设真实情景,让学生通过自己运用语言的体验来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尤为重要(梅妙聪,2008)。
例如,现行的江苏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5B教材中有一个单元的话题是“A P.E.lesson”,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体育课上的一些指令和动作的英语表达。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能充分运用现成的教学图片、挂图、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尽量为学生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但是由于教学场所(教室)的限制,教学场景缺乏真实性,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鉴于这种情况,第二天笔者穿了一双运动鞋,换了一身体育服装,胸前挂了一个哨子,带领他们迅速地来到了学校大操场。按照课堂上课的正常程序,在师生亲切问候后,我一边用英语进行体育课上的队列训练,一边用带去的教学卡片呈现新的语言项目,学生学习的热情异常高涨。他们在真实的语境中充分感知、亲身体验、轻松理解掌握了新的语言知识。
这节课之所以取得成功,其关键因素是笔者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真实的语言学习体验的环境,提供了真实的语言交际和语言运用的机会,把语言感知、理解和运用连接起来。真实的语言活动和真实的语言材料使学生接触了真实自然的语言,从而领会到所听所学的语言就是现实生活中的语言,引发了学生积极体验语言学习的动力。现行小学英语教材中类似这样的课文还有许多,如“At a music lesson”、“An art lesson”。如果我们英语教师都能突破教学时空的限制,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学习体验,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任务型体验式学习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通过“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任务型活动,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语言知识的感知、理解和体验,形成语感,进而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
1.在角色扮演中体验语用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角色表演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不仅深受孩子的喜爱,而且是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所必需的重要途径。美国的艾帕尔·帕拉别思曾经指出,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和动作(转引自马希林,2001)。在对话教学中,一味机械地教读不但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而且难以让学生领悟到对话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果让学生扮演对话中的角色,用pair work或group work等合作学习方式进行语言表达的初步体验,就能把抽象的语言知识形象化,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3B Unit 9“Shopping”Part A对话时,笔者将教室设置成一个超级市场,分为食品区、文具区、水果区、服装区和百货区,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进行购物。学生积极参与,敢于开口,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内化并运用语言,获得了一种学习的成功感。这种带有情感、伴随动作的对话表演有助于学生把语言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能力,真正做到知情合一。
2.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乐趣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儿童是从游戏开始学习的。游戏能使英语变得形象、具体、有趣,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乐趣,使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用。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3A Unit 3 Part B水果类单词时,一位教师设计了“摸一摸、问一问、尝一尝、说一说”的游戏。由于游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学生的注意力十分集中,很好地调动了多种感官参与。他们结合各自的生活经验体验各种水果的不同特性,用不同的感觉来判断和操练了水果类单词。又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3“It was there”一课时,在教学完be动词的过去式was/were后,笔者在男女生之间开展了一个“谁是记忆大王”的游戏:讲台上放四个不同颜色的文具盒,先让学生记忆每个盒内的文具用品,然后叫学生闭上眼睛,教师变换部分文具的位置,再指着一件文具问:The...is in the blue box now,but where was it a moment ago?谁回答对了就给各自的队加一分,最后分数高的那个队获得“记忆大王”的称号。由于这项游戏极具挑战性和竞争性,学生参与欲望强烈,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显著。
3.在实践操作中体验价值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语言运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语言运用大多为实践操作形式,如Do a survey、Think and guess、Make and say、Draw and say、Play a game。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任务型活动,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操作活动中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在做事中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语言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完成学习任务,体验英语学习的有用价值,从而激发学习英语的持久兴趣。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2“Ben's birthday”这一单元时,在教完句型“When's your birthday? It's on.../What would you like as a birthday present? I'd like...”后,笔者就让学生运用所学句型去调查同学的生日及想要的生日礼物。在单元教学结束时,笔者还为班上生日即将到来的学生举行了生日聚会,当场制作生日贺卡,齐唱生日歌曲,赠送生日礼物,表达各自良好的祝愿。这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发展,不仅激发了他们运用英语表达的欲望,培养了他们积极的情感态度,而且让他们在生活化的环境中体验英语的语用价值,在合作共事中体验良好的群体策略,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探究性体验式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探究性体验式学习是学生基于自身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量的反复操练和实践,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亲身的体验,在意识→体验→运用→成功的循环往复中,从异化到同化到再内化的学习方式,它能让不同层次、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学会学习,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引导,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探究思维,让学生在情景中亲身体验、自主感悟、建构和运用语言知识,从而主动获取知识或信息,应用知识或信息去解决问题,使他们感受体验语言学习的乐趣和语言本身的价值。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从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呢?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做了如下尝试:
1.朗读感悟
在语音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呈现一组或几组含有相同音素的字母和单词,让学生分小组朗读,体验感悟,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出该字母或单词中所含有的共同音素。教师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将26个字母根据读音归类,还可以根据单词归纳出英语的主要发音规则。
2.观察比较
小学英语中有许多音、形、义相似的词汇,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其音、形上的异同,合作探究记忆单词的方法。例如,学生通过观察all、ball、tall、wall、call、small后,发现它们都含有-all字母组合。再如,通过观察数词,发现13到19的数词中都含有-teen,20到90的数词中都含有-ty,探究和发现这些构词法的规律有助于学生记忆单词。
3.分类归纳
比如,在教授英语可数名词的单复数时,教师可以先介绍以下词组:a book、an apple、one pen、a box、two pears、three boys、many students、some boxes、ten watches、an orange、a cat、eight dresses。然后,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将它们归类。例如,A:a book、an apple、a box、a cat、an orange、one pen;B:two pears、three boys、many students、some boxes、ten watches、eight dresses。最后,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归纳出以下结论:①这些名词都是可数名词,A组表示数量为一个,是单数;B组表示数量为两个以上,是复数。②名词的复数一般在单数词尾加“s”,以s,x,ch,sh结尾的词后加“es”。教师也可以用分类归纳法让学生合作探究“have/has”和“There is/are...”的用法。用分类归纳法指导学生学习语法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收集展示
让学生围绕探究的问题,联系生活实际收集有关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并通过各种形式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达到资源共享和共同进步的目的,如:教授英语字母时,让学生收集有关的字母标识;在教学英语数字时,让学生收集电话号码、自行车牌号、门牌号等。学生在课堂上层示自己的成果时,能体验极大的成功感,从而增强其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5.理解推测
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出发,设计各种情景,引导学生理解和猜测生词的含义。比如,在教学表示运动的单词swimming、jogging、running时,教师可以运用肢体语言让学生理解猜测词义。又如,让学生根据“Time to get up,put on your s ______,please”的上下文,主动猜测出shoes、skirt、sweater、shorts、socks等多种答案。类似这样的练习既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又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创造性体验式学习
提倡体验式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要使学生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可见,英语学习的体验不是对某语法规则或某语言知识点简单的亲身感受,而是在真实而直接感受的基础上,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英语语言知识,通过体验,尝试不同的语句,对语言知识进一步体味和领悟、探究和理解,使自己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通过再认识、再发现和再构建知识,最终产生语言创造。
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 9“Shapes”一课后,我让学生开展“形状组合图”创造活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大超过了我的设想,他们绘出了许多充满童趣的图形,如学生用oval画小鸡的身体,用circle画脑袋和眼睛,用triangle和star画嘴、尾巴和爪,用heart画心,用square和rectangle画腿,最后用自己的语言向大家介绍:This is my picture.It is a nice chicken.It has many shapes.It has two circles,four triangles,an oval,two rectangles,two squares and a heart.It is very lovely.I like it very much.另外,他们还画了人、树、房子、交通工具、食品水果等。这种真实开放性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记忆效果和语言表达的创造力,又满足了师生共同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和想象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又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A板块对话后,采用角色表演对话、复述对话、改编对话、续编对话、采访等形式的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在语言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语言创造过程,从而产生新的想法,提出新的问题,使静态的英语知识被激活和催化,体悟到新的语言知识的语境、语义和语用,从而激发学生去创造和应用语言。
五、结束语
体验式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动态的学习过程。它是学生认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有效途径(谭玮,2009)。小学英语教学中体验式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关键是教师要在教学中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切入点,创设真实的体验学习情景,把语言知识目标和语言技能目标和谐地融入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让他们体验、感悟、认知、建构、生成和创造语言知识,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大胆实践、善于思维、乐于表达,进而提高英语学习的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