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凤
(如皋市人民医院 江苏 如皋 226500)
【摘要】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之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在监测生命体征、维持电解质平衡等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左卡尼丁治疗,观察组给予多巴胺联合左卡尼丁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0%,大于对照组(78.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多巴胺联合左卡尼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促进体温与意识恢复,升高血压,疗效理想,值得推广。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多巴胺;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4-0170-02
心源性休克是在泵衰竭的众多表现形式之一,其具有很高的危险性,是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1]。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以严重的心室充盈障碍与射血障碍为主要病理表现,容易导致各脏器缺氧缺血,以中老年人为主要发病人群,如果治疗不及时,患者通常会在数日内死亡。笔者探讨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治疗方法,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之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与临床诊断标准相符合。其中意识不清者25例,合并高血压,但血压水平下降者24例。梗死部位分布:下壁心肌梗死49例,右室合并下壁心肌梗死19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32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包括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57~79岁,平均(65.8±9.7)岁。对照组包括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55~81岁,平均(66.3±10.5)岁。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在两组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对比。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超声心动图与肺动脉导管对心脏每分钟射血量、心律、血压等各项心脏指标进行密切监测。为入院患者及时建立氧气通道,通过静脉输液方式使电解质维持平衡,减缓功能衰竭对各脏器的影响。排除禁忌症后,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5%葡萄糖液+3.0g左卡尼丁,每日1次,治疗时间为1周。观察组采用左卡尼丁联合多巴胺治疗,左卡尼丁的给药方法、剂量等和对照组相同,多巴胺的初始剂量为2g(kg•min),将剂量逐渐增加至10g(kg•min)。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临床疗效。
1.3 疗效评价标准
用药24h后,患者的体征与临床症状没有发生任何好转,收缩压升高幅度小于4.0kPa或者仍然低于10.7kPa的为无效;用药12~24h后,患者的尿量逐渐增加,呼吸困难、发绀症状缓解,皮肤温度上升,意识逐渐清醒,收缩压的增加幅度超过4.0kPa或者升高至10.7kPa以上的为有效;用药12h以内,患者的患者的尿量逐渐增加,呼吸困难、发绀症状缓解,皮肤温度上升,意识逐渐清醒,收缩压的增加幅度超过4.0kPa或者升高至10.7kPa以上的为显效。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2]。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分析与处理得到的数据,采用(均数±平均差)的方式表示计量数据,并用t检验其组间比较,采用百分比的方式表示计数数据,并用x2检验其组间比较。如果P<0.05,表示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0%,大于对照组(78.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
冠状动脉狭窄,导致供血中断或急剧减少,进而导致相应心肌出现急性缺血症状,造成心肌缺血性坏死,这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病理机制。合并心源性休克者由于心脏功能衰退严重,通常会表现出机能与代谢障碍综合症。若能够迅速恢复心脏灌注,控制细胞损伤,就可以使脏器功能得到保护[3]。现阶段,正性肌力药物能够使心排血量提高,氧输送增加,对心肌缺血的纠正有着重要意义。所以选择合适的正性肌力药物治疗心源性休克患者是非常重要的。多巴胺对心肌灌注有改善作用,能使心脏缺氧得到纠正,从而使休克患者的心脏泵血功能显著提高,使休克症状得到改善。而左卡尼丁作为食品和人体的常规成分,主要是在脂肪代谢中发挥作用。通常人体心肌中存在较高浓度的左卡尼丁,但是在心肌缺血、血样的情况下,其含量也会随之下降,导致细胞代谢过程受阻。所以及时给予患者左卡尼丁可将充足能量提供给缺血心肌,同时还能修复损伤的细胞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0%,大于对照组(78.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采用多巴胺联合左卡尼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促进体温与意识恢复,升高血压,疗效理想,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汪砚雨,段洪强,董平栓等.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老年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J]. 中国全科医学,2011,(20):2257-2259.
[2] 陈中俊,杜叶平,梁战海等. 床边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35例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导报,2012,(12):185-186.
[3] 何贵新,何劲松,莫云秋等.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J]. 微创医学,2013,(5):433-434.
论文作者:李彩凤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1
标签:心肌梗死论文; 休克论文; 患者论文; 多巴胺论文; 心源性论文; 心肌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