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6-157-0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媒体,已成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力工具。电脑多媒体网络教学显示出强大的活力,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与个性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坚实可靠的平台。信息技术给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新型的表现手段,它把生动的影像、清晰的文字和优美的声音有机地集成显示在屏幕上,创设出合适的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展开有效的课堂教学。我深深体会到多媒体走进语文课堂,犹如教海中引进了一溪活水,学生学得主动、快乐,教师教起来得心应手。信息技术使语文课堂焕发出无限生机。
一、课文内容活现,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优化的教学情境能向学生展示真实的场景,使学生产生积极地情感来配合他们的认知活动。大学问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乐之者”,使学生想学、爱学,学得投入,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积极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各地区的语文教材中都有一些课文内容描写全国各地的一些名胜;有一些内容选材于革命年代,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太远,因此,让网络多媒体走进课堂,将形、色、声、光、味、动感性强的内容都一一体现出来,把课文内容的情境再现出来,能给课堂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进而主动地学、快乐地学。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文字、图像、色彩、声乐融合在一起,以达到对学生的视觉、听觉进行多样化的刺激和诱导,为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充分的保证。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很快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如:我在教学《长征》一诗时,先让学生上网查阅有关长征的史料,再让他们观看影片《长征》的精选镜头,聆听影片《长征》的主题曲,这样,利用电脑多媒体创设出多感官参与的优美的情境,营造出一种积极的求知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摒弃了繁琐的讲解,但学生的思维却更活跃起来了,真正做到读有所感,读有所悟,读有见地。由于多媒体情境教学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擦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因此,学生在读书中能够展开合理想象的翅膀,思维空间也大大拓展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也就大大提高了。
二、挖掘知识活水,拓展思维空间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以口授为主,辅以卡片、黑板、挂图、投影、实物等,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感到单调、枯燥,多媒体对文字、图象、声音以及动画、影视等的综合处理,达到了声、图、文并茂的情景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丰富并促进表象运动,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促进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和谐发展,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计算机多媒体进入语文课堂教学,有利于开掘“源头活水”,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精制多彩课件,关注学生发展
小学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以一种全方位的方式向小学生展示一个美好的世界。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给学生一个更好的学习空间,在音乐的带领下,在动画的生动形象的演示下,在多姿多彩的图片展示下,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更能体会教学内容,这样的新鲜感也可在一定程度下消除小学生由于长时间坐着上课而带来的疲备,也能调动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
多媒体教学中所体现的艺术性同时也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知识,因为多媒体教学是综合多种教学手段的,那么它所传递的内容就不是单一的,除了它所反映的教学内容,还有其它的方面,比如音乐的欣赏,色彩的视觉效果等方面,都能传递信息,给学生一个美的享受,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类对于知识地掌握总是从感性过渡到知性。而借助多媒体课件,就恰恰可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足,让学生通过视听等直观功能,形象地把握教学内容。作为小学生,理解能力相对较弱。一些以往要通过大量语言文字分析归纳,而被视为教学难点的内容,就可以感性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其中难理解的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比如对一些诗歌,从分析诗的语言入手,讲解诗句含义,再现诗中形象,并感受诗人的感情,把读者引入诗歌开创的艺术境界之中,最后要学以致用,掌握如何欣赏诗歌。这些光从语言上讲如何如何,对于小学生而言,的确理解上会存在困难,如果在讲授这些内容的时候,试着借助信息技术,先配乐朗诵,然后展示一组有关图片,创造一些相关的情景,如《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描绘出的情景,学生通过欣赏图片就会自然而然地明白,已用不着我再怎样解释,就理解了难懂词句以及诗人的情感。这样一个惆怅离别的主题就在文字与图片的配合中被化解了。
应该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会产生锦上添花的效果,它使抽象的概念,难懂的文句转化为形象直观的画面,成为学生理解验证文章表达内容的有效途径,也能弥补教师言传的不足,化解常规教学中的难点。
四、集合大量信息,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质量,也要求有足够的信息量。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因此,我们就必须不断更新自我的知识构成,积极在教学实践中推进运用先进教学设备的步伐,让信息技术更多地进入我们的课堂。一旦多媒体课件的大量运用就会相应地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而现在我们都采用了新教材,学生也许还不适应这种教学方法,教材的信息量也不少,所以借助信息技术的使用,无疑就增多了课堂信息的传递渠道,既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又提供了包括图文声在内的大量信息。而无论是学生得到信息,还是教师掌握反馈信息,都能在此基础上提高单位时间内的传递容量。因此,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绝对不是赶时髦,而能被实践证明是我们语文教学手段的一个好法宝。
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语文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补充了传统语文教学的不足,语文课堂比以前更活跃了,多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不仅适用于语文教学,也适应其他各科的教学。只要教师能用得及时,用得恰当,就可以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既补充传统教学的不足,又能创设氛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创新意识,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论文作者:汤玉萍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6月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8
标签:学生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情境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多媒体论文; 思维论文; 教师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6月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