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小儿门诊输液室中应用对患儿依从性影响论文_毛芸

(湖南省武冈市人民医院小儿输液室 422400)

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小儿门诊输液室中应用对患儿依从性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7年12月小儿门诊部输液室患儿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儿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分析两组患儿的家属护理满意度以及依从性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家属护理满意度(93.75% 30/32)高于对照组(68.75% 22/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依从性(87.50% 28/32)高于对照组患儿(59.38% 19/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小儿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取得显著成效,可提高患儿依从性以及家属护理满意度,临床意义值得肯定。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干预;小儿门诊输液室;应用;患儿依从性

静脉输液对门诊小儿进行治疗后,效果一般较快,可有效缓解患儿症状,因此该方式治疗在小儿门诊室较为常见[1]。同时,患儿因年龄均太小,对于针刺疼痛存在较大的恐惧感,对于输液治疗就难以配合,此种现象在小儿门诊室输液中是一个普遍难题。另外,患儿血管又较细,输液时因患儿不安出现身体扭动,又会使得一次性穿刺率降低,影响输液。为使得小儿门诊输液质量提高,让患儿能够配合医护人员的输液治疗,选取我院门诊室小儿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后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现详细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7年12月小儿门诊部输液室患儿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16例,女16例,年龄为2-6岁,平均年龄为(4.12±1.18)岁,患儿疾病种类:腹泻12例,肺部感染11例,高烧5例,其它4例。观察组患者男17例,女15例,年龄为2-5岁,平均年龄为(3.23±1.27)岁,患儿疾病种类:腹泻8例,肺部感染10例,高烧9例,其它5例。纳入标准:患儿均在本门诊进行治疗;所有患儿家属均配合此次研究以及相关护理干预。排除标准:对输液存在过敏患儿;先天性痴呆或精神异常患儿[2]。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包括内容有:护理人员应向患儿家属介绍输液相关知识,患儿所得疾病类型以及治疗方式,以便使得家属认可此次治疗的目的,同时告知家属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对此准备的处理措施。带领患儿进入输液室,于输液病床进行输液治疗[3]。实验组患儿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主要内容有:(1)健康宣教,主要向患儿以及家属介绍输液相关知识,患儿所得疾病类型以及治疗方式,使得患儿家属的相关知识了解得以提高,家属应在患儿发生突发情况时应保持镇静,不可过度紧张。(2)温和护理,医护人员进行输液前,需主动对患儿以温和或平易近人态度进行互动,取得患儿信任以及消除陌生。对患儿行鼓励,可准备简单小礼品对配合积极的患儿进行奖励,在输液成功后继续行安慰鼓励模式,以便顺利完成患儿输液治疗。输液室应保持安静,可在室内播放少儿动画,以此转移患儿注意力,室内的温湿度应调节至适宜,提供给患儿良好输液环境[4]。(3)输液护理,要求专业性素质良好的护理人员,进行穿刺时保证一次性成功率,减少患儿不适感,按照药物分为对输液适度进行调节,同时注意对患儿进行保暖,注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1.3观察指标

输液治疗结束后,观察分析两组患儿的家属护理满意度以及依从性差异。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例数*100%;使用我院自制依从性评估量表,评估患儿的配合度,其中包括有:穿刺配合性、输液过程配合性,评估患儿出现的苦恼、躲避、拔针情况差异等。分值设定100分,总分越高表明依从性越好。依从性=(良好+一般)/例数*100%[5]。

1.4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所得的最后数据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t值用以检验计量资料,卡方用以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差异经P值判定,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组患儿的家属护理满意度(93.75% 30/32)高于对照组(68.75% 22/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研究指出,小儿的主观判断能力以及认知能力尚不成熟,对输液等具有疼痛性的治疗配合度较差,这对患儿的治疗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提高患儿在输液治疗中的依从度就显得较为重要。而针对性护理作为一种较为新型的临床护理方式,可对不同群体患儿以及不同疾病进行包括心理以及生理上的针对性护理[6]。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儿的家属护理满意度(93.75% 30/32)高于对照组(68.75% 22/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依从性(87.50% 28/32)高于对照组患儿(59.38% 19/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小儿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取得显著成效,可提高患儿依从性以及家属护理满意度,临床意义值得肯定。

参考文献

[1]邓趣端,陈嘉莹.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小儿门诊输液室应用对患儿依从性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0):178-179.

[2]吕正梅.探讨门诊小儿静脉输液室静脉穿刺及采取输液护理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A1):265.

[3]邹鋆.小儿留置针输液引起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16):118+120.

[4]王晓琴,刘宴伟,刘剑英.小儿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07):1199-1200.

[5]承英.针对性护理在学龄前患儿静脉滴注护理中的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36):156-157.

[6]冯红,杜燕.预见性的护理在预防门诊小儿输液外渗中的作用[J].黑龙江医学,2013,37(05):352-353.

论文作者:毛芸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30

标签:;  ;  ;  ;  ;  ;  ;  ;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小儿门诊输液室中应用对患儿依从性影响论文_毛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