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图书馆机构重组初探_图书馆论文

复合图书馆机构重组初探_图书馆论文

复合图书馆机构重组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论文,机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图书馆的发展历程中,纸张和印刷术的昌明曾使图书馆如雨后春笋般的迅速扩张、遍布全球,随后图书馆逐渐出现缩微资料、声像资料、磁带光盘等非书载体文献。为更好地管理各种文献,图书馆纷纷开发和引进自动化管理系统,而互连网的普及以及人们对信息和知识的渴求又一次把图书馆推向了变革的潮头,图书馆界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浪潮。我们把以纸质文献等传统文献为主要馆藏的图书馆称为传统图书馆,把以电子文献等新型媒体为主要馆藏、通过网络传播的图书馆称为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以其独到的优势迅速在传统图书馆中占有一席之地,大有取而代之之势。然而,在数字图书馆的巨大攻势下,传统图书馆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图书馆出现传统文献与电子文献并存,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并存,坐馆服务与网络服务并存的局面,即复合图书馆形式。复合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虚拟图书馆与实体图书馆,网上图书馆与物理图书馆的复合。

1 图书馆管理的内容

图书馆的管理包括文献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管理。文献流指的是文献从采访、编目、典藏到流通、阅览等文献加工服务的各个环节。复合图书馆文献种类丰富,载体类型多样化,文献内容多媒体化,使用方法各具特色。如何有效组织管理文献流,是图书馆管理的基础。资金流是指支撑图书馆各项活动运转所需资金的管理,它是图书馆实施有效管理的保障。信息流是指图书馆各级部门之间,图书馆与外界同行之间,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信息沟通,它是对文献流和资金流进行有效管理的工具。图书馆只有全面提高管理水平,保证文献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畅通,才能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其资源,更好地服务于读者。

2 图书馆机构管理模式

2.1 基于文献加工服务流程的管理模式

按文献加工服务的流程,设置采访、编目、流通、阅览、咨询等部门,各个部门只负责其中的一道工序,类似工厂里的生产流水线,只是工厂的一条流水线只生产一种产品,而图书馆要加工图书、期刊和电子文献等多种形式的文献。该模式对于单一载体的文献管理来说效果还比较好(传统图书馆就是按照这种模式进行管理的),但对于管理两种以上载体的文献来说,其不足之处日益显现。不同载体的文献管理方法不尽相同,各部门难免顾此失彼。业务流程被人为分解,每种类型的文献都需经过多个部门的加工才能与读者见面,中间交接环节太多,费时费力,影响文献流和信息流的畅通。此外,业务流程的分解不利于馆员从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易造成以偏概全,上下流程脱节,工作重复,效率低下。

2.2 改进型的基于文献加工服务流程的管理模式

该模式是第一种模式的改进形式,将采访部与编目部合并为采编部,流通部与阅览部合并为流通阅览部,有人称之为“三部一室”管理模式,即采编部(或称资源建设部)、流通阅览部(或称用户服务部)、技术咨询部和办公室[1]。

采访与编目的合并有利于文献资源的建设,加强了采访工作和编目工作的联系,提高了采访和编目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流通与阅览的合并使原来分散在多处的文献得以集中在一起,并且编目工作可减少分书工作环节,文献的集中管理有助于提高文献保障率、利用率和管理的效率。“三部一室”管理模式体现了图书馆管理观念的转变,复合图书馆需要粗化分工,精简机构,优化管理程序,将分散于各部门的职能组合在一起,建立扁平式柔性管理体制[2],使文献流、信息流、资金流更加畅通。

2.3 基于文献载体类型的管理模式

根据文献载体的类型而不是加工流程来设置部门,针对各类文献的特点全方位地引入“一条龙”服务,可设置图书、期刊、电子文献部等部门。图书从采访,编目,典藏,流通,阅览到咨询,这是图书的一条龙服务。期刊从采访,编目,记到,典藏,流通,阅览到咨询,形成期刊的一条龙服务。电子文献从收集,采购,整理,使用到咨询,是电子文献的一条龙服务。

一条龙服务模式,减少了中间环节,使文献资源的加工更加紧凑,以最便捷的方式实现文献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通畅,没有交接,没有部门界限和关系的约束[3],文献在最短的时间内与读者见面。各部门的工作相对独立,人人处在信息开发和服务的第一线,有利于激发图书馆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使每个馆员都能面向全局提高工作质量。一条龙的服务还有利于图书馆面向读者建立一个快速反应运行机制,提高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效率[4]。

2.4 基于文献内容的管理模式

按照文献服务的内容而不是载体类型来组织文献资源[5],将同一学科的各种载体的文献集中管理,使读者身在一处即可阅读某一学科的所有载体类型的文献,为读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在该模式下,图书馆将按学科设立部门,分别收集整理各学科的文献,以经过提炼、细化的优质资源服务于读者。

该模式充分体现了图书馆对读者的人文关怀,是一种理想的管理模式。目前有些图书馆的阅览室就初步划分了自然科学文献阅览室和社会科学文献阅览室,方便了不同兴趣的读者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献。但该模式的具体实施存在许多困难,尤其对馆藏实体文献的管理来说既不方便也不一定实用。首先,不同载体的文献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外观、使用方法、出版频率、文献加工方法和时效性等方面存在差异,不可能完全打乱;纯粹按学科类别组织排架,只能使同类学科的文献相对集中,共处一室,即同室不同架。第二,由于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不少文献很难按学科归类,存在分类模糊的问题,而且同一学科内容的文献有可能分散在相关学科或其它学科的文献中,很难做到文献按学科类型完全集中。第三,如果读者想阅读相关学科或其它学科的文献则不方便,因为不同学科的文献相对分散。第四,基于内容的管理需对文献进行深加工,从文献加工的流程来看对文献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必然会影响到文献的流动,基于内容的管理只能建立在保障文献流畅通的基础上。

图书馆可以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建立重点学科或特色专业阅览室,在这些阅览室可采用基于内容的管理模式,以保障重点服务对象对文献的使用,充分体现图书馆的馆藏特色。在这方面,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的图书情报阅览室就很有特色。它将所有图书情报专业的中外文图书、期刊、工具书、学位论文等存放于同一阅览室,按类分架排放,对于图书情报专业的学者来说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但是,对实体馆藏按照所有专业进行基于内容的管理是不现实的,实际上图书馆很难做到为每个专业都设阅览室。基于内容的管理对于通过网络方式组织图书馆馆藏却是切实可行,而且非常有效的。对文献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揭示,按文献主题内容进行组织和整合,授权读者通过网络,即可按自己喜好的方式访问图书馆的资源,这是目前许多数字图书馆奋斗的目标。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这一目标完全可以实现。因为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图书馆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意识到“用重于藏”,特色服务是图书馆的生存之本,图书馆工作的重心应转移到研究文献的内容上来,这就为文献基于内容的整合奠定了基础。基于内容的管理对文献和信息进行分类和聚类,以最贴心的方式服务于读者。

3 复合图书馆组织机构的定位

对上述4种管理模式的分析可以看到,复合图书馆的组织机构采用第三种模式比较适合,且可以根据图书馆的具体情况按第四种模式适当增加一些基于内容管理的特色专业部门。

期刊的一条龙管理服务,大家并不陌生,并且已有成功的经验。期刊是图书馆利用效率较高的一种资源,其采、编、典一系列管理过程必须环环相扣,紧密联系,任何脱节都会造成管理上的混乱[6]。期刊对时效性要求很高,尤其是科技期刊,是从事科研工作必不可少的文献信息源。期刊一条龙管理顺应了期刊工作的规律,强化了期刊服务的功能。

图书是图书馆最基本的文献资源,将其放在一个部门进行管理,减化了工作程序,加快了文献和信息的流动。可在图书编目部开辟一个新书阅览室,只提供阅览,不外借。一般图书馆图书采购均有复本,新书验收后只需进行简单处理即可上架,对读者提供阅览服务,以享读者。编目人员对一个复本进行加工就可完成所有复本的编目工作,待一批新书加工处理完后,再行整理并完成典藏等工序,这样可以缓解由于新书加工而造成的图书滞流,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和服务的时效性。图书的一条龙管理是前景光明,值得尝试的一条道路。

电子文献是一种新媒体,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它代表着文献的发展方向。图书馆要加强电子文献管理的研究和探讨,把它作为图书馆的重点资源来加以发展,使其能与其它资源很好地整合在一起,实现基于文献内容的管理。电子文献的类型很多,按馆藏是否实际拥有,可分为实体文献和虚拟文献;按文献的出版形式可分为电子图书、电子期刊、软件、音像制品等。数据库是一类特殊的结构化的电子文献,可以是电子图书、电子期刊或其它类型的数据库,数据库按揭示文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全文型、摘要型、目次型数据库等。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各有其优势,纸质文献易于阅读,电子文献易于检索和共享,且电子文献和纸质文献在内容上有重叠的部分。在管理电子文献时,要加强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的整合。电子期刊与纸质期刊、电子图书与纸质图书、书刊与其附盘等在使用时要能够互相链接,互相参见,互为补充,为读者提供多种检索途径。应加强分类导航及学科导航的工作,在版权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利用各种实体和虚拟资源,进行深入到主题的开发和研究,建设基于内容管理的专题数据库和知识仓库。

收稿日期:2004-02-20

标签:;  ;  ;  ;  

复合图书馆机构重组初探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