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工作和谐关系的艺术_政治论文

论思想政治工作和谐关系的艺术_政治论文

论思想政治工作协调关系的艺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工作论文,关系论文,艺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国企改革“抓大放小”、高教体制改革“共建、合作、合并、划转与协作”等一系列的改革中,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和调整,围绕着利益关系的种种矛盾日趋复杂。因此正确处理和协调好利害关系,成了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思想政治工作是解决人的思想问题的一项工作,它最讲究疏通思想、理顺情绪、化解矛盾,而这种协调工作绝不是随便就能做好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掌握并应用协调关系的原则、步骤和方法才能有针对性地、及时迅速地协调各种各样的关系,处理各种纠纷,使纠纷的各方尽快地统一思想,相互谅解,从而减少各种纠纷带来的危害。也只有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成为经济建设和其他工作的生命线。

一、协调关系的基本原则

1、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其含义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对客观事物进行全面研究,遵照客观规律办事,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主观与客观相统一。协调任何工作都要有一定的依据和幅度,但这种依据和幅度只有符合实事求是的原则,才不至于使协调工作出现偏差。思想政治工作协调关系的依据和幅度,就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有关法规,上级的有关规定,本单位的制度范围,以及客观的实际情况。思想政治工作协调关系时,若离开了实际情况,离开了有关的政策、规章和制度,协调工作就会没有标准,处理问题时势必会出现偏差。这不但达不到协调目的,反而还会败坏思想政治工作本身的形象。

2、统筹兼顾 所谓统筹兼顾,就是通盘筹划,照顾全面。既要分清轻重缓急,把各项工作放到适当的位置上,又要避免顾此失彼,相互干扰,影响整体。同时一定要围绕中心工作搞好协调,防止各自为战,彼此脱节。思想政治工作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而且,在统筹兼顾的过程中必须以党的“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为指导。在协调工作中,首先,要强调国家的整体需要高于集体或个人的局部需要,个人或集体的局部需要应服从国家的整体需要。协调工作中有些问题一般要就事论事,但有些问题仅仅就事论事还不能解决问题,还必须讲大局、讲风格、讲群众观点。有些问题总是争执不休,根本原因不是找不出协调的办法,而是不从全局出发,兼顾不到各方面的利益,只是在自己局部利益下兜圈子。因此,协调这样的问题,必须注意小道理应服从大道理,局部应服从整体。当局部和局部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也应多从对方的利益来考虑,兼顾到双方的共同利益。其次,在强调国家利益或整体利益高于集体或个人的局部利益的同时,应适当地兼顾集体或个人的局部利益。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暂时利益与长远利益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因此,协调关系时,一定要认识到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强调和维护整体利益的前提下,还应尽量从局部的实际情况出发,兼顾到局部利益,保护局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局部在整体中的作用,支持局部的合理发展。当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必须牺牲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不这样做,整体的发展就会受到局部的干扰。整体得不到发展,局部的发展就不能持久。

3、教育引导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因而,思想政治工作协调关系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教育和引导是思想政治工作协调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协调工作中的教育,主要是指教育人们正确认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辩证关系,认清整体所面临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认清长远利益、根本利益、整体利益之所在,认清整体目标和自己应发挥的作用,从而采取与整体目标相一致的行动。同时要提倡积极的思想斗争,认真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用正确的思想战胜和克服错误的思想,分清是非,统一认识,增强团结。协调中的引导,就是要引导人们正确地处理好各种关系,提高判断是非的能力和免疫力。通过长期的教育和引导,既可减少矛盾发生的概率,又可为矛盾协调奠定良好的基础。

4、真诚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思想政治工作协调关系时也必须遵循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把工作落到实处。实际上,协调关系也是服务。因为,要使关系得到协调,必须首先做好人的工作,通过人际关系的协调达到其它关系的协调。这其中的服务量比一般性的服务更大,更为艰巨和复杂。因而,只有从服务的观点出发,才能坚持原则,不顾个人的得失,把协调工作做好。任何以个人私利为目的的协调工作都是不会成功的,也只有牢固地树立服务的思想,才能使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形象,为做好协调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二、协调关系的一般步骤

1、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弄清事实真相是协调好关系的基础 在协调的过程中,即要了解纠纷的起因、经过、现状和趋向,又要了解纠纷各方的要求和动向。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广泛地听取各个方面的意见,把从各方面得到的信息加以系统地分析研究,分清纠纷的类型是原则上的冲突还是认识上的分岐或是利益上的冲突。只有弄清了纠纷的类型,才利于我们把握住纠纷的焦点和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从而使我们透过纠纷的迷雾,抓住其关系不协调的本质,从繁纷复杂的现象中,弄清事实真相。

2、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以理服人,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协调各方面关系的根本保证 在协调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干扰,有说情者、送礼者,有上级的压力,有闹事者的武力威吓,甚至有的闹事者以死相要挟。凡此种种都属不正之风,协调关系时一定要坚持原则,不要受其干扰。否则就不能公正无私地协调好关系,同时也败坏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形象。

3、提出正确的协调建议,是协调矛盾纠纷的关键 只有合理、正确的建议,才容易被矛盾和纠纷的各方所接受。同时,还应注意观察协调的结果,不断地总结经验,逐步探索协调各类纠纷的规律,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协调关系的科学化。

三、协调关系的主要方法

1、“彼此退让互赢”法 通过沟通思想、交换意见后,进行调节协商,迫使纠纷的各方都退让一步,达到双方都比较能接受的协议。采用这种方法,关键是摸清各方的真实意图,找到双方的相容点,以使双方都能够接受,接受后双方都有不同程度的满足感,都有在某些方面赢的感觉。但应注意一个基本的原则是,不能让有理者吃大亏。如何寻找双方的相容点呢?其一,要看纠纷的各方“调子”高低,抽去其“调子”中的“水份”,摸清其真实目的,即他究竟想干什么?其二,看纠纷的事实和解决纠纷的气氛对各方心理的影响程度,分别向他们提出降“调子”的初步调停意见。这种意见应该矫枉过正,含有弹性。其三,在冲突的各方或某一方暂还不能接受调停意见的僵持阶段,可以采取欲擒故纵的临时措施,表面上不管,实际上施压,迫使他们早转弯子降低“调子”,接受调节。其四,在降“调子”的基础上,抓住时机,及时向双方提出修改意见。这种意见要接近双方都能接受又都不想接受,而且又不得不接受的水平,接受后,双方既有遗憾,而且又感觉似乎自己略胜了一点。这种状态即是双方的相容点。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再进行灵活机动的思想政治工作,让被协调的双方进行“换位”思考,从而把关系协调好。

2、“热急冷缓处理”法 热处理比喻趁热打铁,及时解决问题,同冷处理相反。当矛盾的双方思想包袱都很重时,若不及时协调将会对双方都不利,这就必须当机立断地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冷处理是比喻在遇到激烈的矛盾冲突时,必须先缓和紧张气氛,然后再做处理。有时矛盾的双方都在“气头”上,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采取办法迅速分离引起事端的双方,将他们带离出事的地点,先不去讲谁是谁非,待当事人冷静下来以后再详细地了解情况,分别做好思想工作。采用冷处理的办法,可以遏制当事人恶劣激情的发展,使之尽快恢复理智,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扩大,为彻底平息事端创造条件。

3、“舍车用马回避”法 一些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纠纷,主要是双方主要负责人之间不协调所造成的。在协调这类关系时,双方或一方的主要负责人态度僵硬,思想工作一时又做不通,成了调节纠纷的障碍。为了从大局利益出发,可使“一把手”回避、让路,而挑选领导班子的其他成员出面解决问题。当纠纷解决后再慢慢做第一把手的思想工作,帮助其提高认识。采用此法需要慎重,同时也需要果断。

4、“侧翼迂回攻心”法 当矛盾纠纷比较复杂,不易正面“强攻”时,则应采用灵活机动、侧翼迂回攻心的办法来进行。主要注意二个方面:一是制造正义的舆论;二是使用对号钥匙。前者是在纠纷正式处理之前,召开纠纷双方有关的亲友或周围部分干群参加的小型会议,向他们进行有关形势、政策、法制教育,同时公布调查的真相,让与会人员自由议论,看应如何处理,并在会后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从而对纠纷双方的当事人形成一定的舆论压力,促使其认真的反思。后者可通过纠纷双方的亲友分别去做疏通工作,达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效果。侧翼攻心的协调艺术多用于协调职工之间发生的矛盾纠纷。

5、“心理移位”法 “心理移位”是指矛盾的双方各自把自己置身于对方的地位,用对方的处境、情感和观点考虑和解释问题,以期探索对方的行为动机,寻找对方与自己的共同语言。当双方发生矛盾时,思想政治工作者应从双方的心理位置上考虑,引导当事人进行“心理移位”,即人们常说的“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多为对方着想。这样当事人便容易接受协调者所提的协调建议,从而为协调好关系打下基础。“心理移位”一般有三个阶段:一是自我对象化,即设身处地把自己置于对方的位置,用对方的条件去考虑对方所面临的问题,去体会、感受对方的思想情感,以便在感情上接近对方。例如下级对上级在某方面有意见,若能引导下级站在上级的角度就会得出“假如我是他,也会这样”的感受,这样一来下级对上级的意见便会很快消除了。二是对象自我化,即把对方置于自己的位置上,把对方设想为自己,用自己所处的地位环境、人际关系、生活经历和思想情绪来考虑对方所面临的问题。也就是“假如他是我,他对我会比我对他强”的感受,被协调者便会产生内疚心理,也有利于协调好他们的关系。三是主宾一体化。在以上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引导双方通过正反对比,找出在同一问题的认识和处理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即找出纠纷的真正原因,然后使其相沟通。

标签:;  ;  ;  ;  

论思想政治工作和谐关系的艺术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