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研究论文_焦芳超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研究论文_焦芳超

长兴太湖龙之梦长峰酒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摘要:当前,建筑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传统建筑存在着高能耗、高成本、使用寿命较短等问题,亟待向装配式建筑转型。本文重点探讨了装配式建筑的优势、施工重难点、关键施工技术及工艺流程,指出装配式建筑是未来建筑行业的重要突破领域,通过装配式建筑的技术水平提升和规模化发展,可以促进建筑市场的长期、持续快速发展。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引言

所谓的装配式建筑,就是在工厂内部将所有建筑需要的部件全部制作完成,并且直接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通过装配式建筑的应用可以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为了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效果,管理人员必须要从材料设备、技术工艺等方面进行管理,促进社会经济水平的稳定增长。

1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1.1建筑资源的节约

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建筑基材和动力燃油等,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建筑行业的能耗是其他发达国家的3倍-5倍左右,且大部分的建筑施工仍旧是粗放式的生产模式,达不到建筑节能的基本要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水泥、矿石等基础建设耗材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对于建筑服役后的拆除建筑废弃物很难形成再循环利用的体系。而装配式建筑采用工厂集中生产加工的方式,通过合理的结构安全设计,可减少钢模、木材、混凝土、保温材料等建材的损耗。与此同时,相比较现场作业,工厂集约化施工作业可以减少水、电等消耗。在建筑单体拆除后,装配式建筑可进行重新组装和拼接,可实现资源的循环往复使用,大大降低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1.2大大缩短工期

传统建筑工程施工在处理窗洞、防水等问题时,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一般为1-2个月的时间,而在施工中应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预制外墙板时预留了防腐木砖,外围封闭主要在主体结构封顶时实施,其所花费的时间较短,且为提前插入室内砌筑和建筑装饰工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另外,传统建筑施工在抗裂处理、外墙装修等作业中,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而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中的预制保温层与装饰层,能够使施工工期得到有效缩短。

1.3工程费用的降低

由于装配式建筑的构件都是在工厂内进行集约生产,在提升员工熟练度的基础上,加强管理安排可以大大提高预制阶段的劳动成本,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相关预制构件的生产效率会大大提升,此外,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化预制施工也会严格控制材料的使用数量,避免材料的损耗,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相关费用的产生。在装配式建筑组装施工阶段,需要的安装工人数量不需要太多,且施工的周期也较短。总的来说,装配式建筑的工程费用较传统建筑施工有大幅度降低。

2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2.1施工重难点及措施

(1)在装配式建筑预制板的浇筑过程中,连接钢筋的数量和位置要确保一致,在不同预制板拼接时,要确保对接的精准。采用一定的措施来完成预制板梁的钢筋连接后,要将相关的设计及施工的方案交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固定具体构件的位置时,需要和机电的管线排布相结合进行考虑,避免固定过程中对机电管线造成二次损伤,一般而言,在固定构件时需要对远管线的排设图纸进行对照。(3)由于装配式建筑构件采用工厂集约化生产,其构件尺寸精准要求高,在施工过程中,需对照构件的尺寸进行精细化施工,以避免施工过程中构件的不完全封闭组合。需要操作员工严格按照图纸设计要求,规范施工,标准化生产的构件在设计阶段也需要考虑现场建筑组合时可能发生的现实问题。(4)在装配式建筑吊装作业过程中,要对相关构件进行包装防护,以避免吊装、运输过程中,对装配式建筑构件产生破坏,与此同时,操作人员也应当考虑到个人的安全防护,在吊装过程中要与相关构件保持一定的距离,按照施工的安全要求,所有上岗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

2.2关键施工技术及工艺流程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在20世纪末已开始投入应用,但由于生产工业的粗糙,安装施工的不可靠,安全稳定性较差问题制约着装配式建筑的大面积推广。目前投入生产的装配式建筑都有相应的标准规范要求,而对于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技术和工艺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装配式建筑中结构外挂板和内墙板一般采用工厂预制的方式生产,在建筑组合和搭接过程中,可以通过水平和竖向的多种连接方式进行固定。内墙板的楼板和暗梁等关键部位可以考虑折叠形式,暗梁可在现场进行浇筑,但暗梁钢筋的绑扎固定等工序可采用工厂提前处理。楼板底部的钢筋采用预制,现场浇筑施工,可以缓解建筑整体拼接导致的整体性差、抗震等级低的问题。与此同时,相关施工工艺的提前考虑,可以减少混凝土、钢板等材料的消耗量。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工艺流程一般包括:建筑区域定位、结合设计图纸进行墙柱的定期、布设防护网架、外挂板吊装、装配式建筑构件的安装、梁柱钢筋的绑扎、内板墙的古装、相关机电管线的埋设、剪力墙模板支设、楼梯吊装、相关部位混凝土的现浇等。

3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

3.1科学运用辅助工具

辅助工具通常应用于转角板的吊装施工中,基于转角板性质缘故,其在安装时损坏现象极为常见,使用L型吊具来吊装转角板,能够有效保护转角板的各个边角,转角板吊装施工也会更为顺利。与此同时,施工人员还需要设置平板护角,依据不同类型预制构件的规格来制作橡胶护角,在转角板运送到施工现场之前套上橡胶护角,以降低转角板的损坏概率,橡胶护角可以重复使用多次,发挥的效用十分显著。

3.2严把材料质量关

建筑工程中材料种类繁多,而且材料本身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所以一定要严把质量关,相关部门提前根据施工需要编制采购计划并按规定进行审批(未经审批不得采购),所有进场的建筑材料必须严格检查,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和施工要求,避免由于材料质量问题而引起的工期拖延等状况发生。如有检验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不得进入施工现场和使用。

3.3加强人员的技术、素养及安全方面管理

建立健全管理考核制度,采用新的、科学的管理模式,企业的施工人员在上岗前要进行岗位培训和安全教育,特殊工种要持证上岗。对于项目经理等管理人员,在选择时不仅要考虑管理经验、技术水平、还要注重其责任心、组织能力等方面,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安全演讲,制定相应奖罚机制,调动施工人员工作积极性,强化安全意识,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戴相关劳保用品,如安全帽、高空作业安全梯、安全带等,避免事故的发生。

3.4建立信息采集系统,对质量与监督系统加以完善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渗入,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企业的监督和管理。而对于装配式建筑而言,企业可以建立起相应的信息采集系统,通过自动化检测工具的应用,收集预制构件存在的连接、尺寸、组装以及质量问题,将其纳入到管理系统中,并详细分析这些问题,最终将分析结果在系统中保存,这样,能够为其他工程中改进预制构件质量和管理提供相应的参考。

结语

装配式建筑是未来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带动建筑市场的革新和发展,装配式建筑的质量控制是建筑水平的关键要点,先进合理的设计流程和组装体系是装配式建筑长期稳定发展的可靠保障,相关建筑管理技术人员的综合水平提升可以全面促进装配式建筑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苏杨月,赵锦锴,徐友全,等.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质量问题与改进研究[J].建筑经济,2016,37(11):43-48.

[2]叶浩文.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思考与对策[J].工程管理学报,2016,30(2):1-6.

[3]齐宝库,朱娅,马博,等.装配式建筑综合效益分析方法研究[J].施工技术,2016,45(4):39-43.

论文作者:焦芳超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8

标签:;  ;  ;  ;  ;  ;  ;  ;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研究论文_焦芳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