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市中医院 江苏 丹阳 2212300
【摘要】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成人肱骨髁上髁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骨科门诊部收治20例成人肱骨髁上髁间骨折患者,对患者以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回顾患者的基本资料及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后12~18个月进行随访,20例患者骨折部位均愈合。本次治疗优良率为95%。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成人肱骨髁上髁间骨折效果显著,利于骨折顺利愈合。
【关键词】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肱骨髁上髁间骨折;疗效
肱骨髁上髁间骨折是临床上的常见骨折疾病,由于肱骨远端解剖结构较为复杂,且临床上多以粉碎骨折为主,因此在治疗上较为棘手[1]。准确复位、可靠固定是骨折疾病治疗的基本原则。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对于肱骨髁上髁间骨折治疗方案也逐渐增多,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是治疗成人肱骨髁上髁间骨折的重要治疗方案之一。在本次调查中,笔者即对该种治疗方案的疗效进行分析。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3月至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成人肱骨髁上髁间骨折患者共20例。男12例、女8例,患者年龄范围为20~67岁,平均年龄为(33.9±2.3)岁。依据AO分型进行划分,A、B、C型骨折患者各为6例、8例及16例。患者均将接受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且患者均具有知情权,能够接受远期的随访。
1.2方法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是由固定棒、连接块、锁定螺钉组合而成的内固定支架系统;固定棒为圆形棒,截面直径为2.5-6.0mm,长度为10-30cm,可随意剪取适当长度;应用锁定螺钉可构成锁定连接;连接块有单棒单孔、单棒双孔、双棒双孔、双棒单孔。连接块、固定棒、锁定螺钉根据规格配套组和;连接块在需要增加固定强度时随机使用,连接块可沿棒随意滑动和旋转,其操作方便,系统锁定后形成外争的内支架式锁定固定系统。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对患者进行臂丛麻醉处理,指导患者取仰卧位,使用气囊止血带,进行手术治疗时将患肢置于胸前,切口选于肘后正中部位,其中A、B型骨折患者入路部位为肱三头肌内外侧,C型骨折患者入路部位为改良尺骨鹰嘴截骨。在操作过程中,需保护尺神经,避免损伤。对于粉碎性骨折患者,复位后若不稳定时先以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处理,至骨折稳定再撤出。髁间骨折固定使用空心钉。选择直径为3.5 mm左右的固定棒,依据患者复位后的肱骨远端内外侧形状进行塑性,以更好的贴合于骨表面。插入固定块,骨折两端的内外侧均以双棒锁定固定,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将固定块分布于两侧,且螺钉间距可依据骨折情况进行调节。术后进行负压引流,2d后拔除引流管,常规抗感染治疗。及早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1.3疗效判定
疗效判定指标参照Cassebaum法肘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治疗后患者的肘关节无明显症状,活动范围良好。其中伸肘15°、屈肘130°。良:治疗后患者的肘关节症状减轻,活动范围改善,其中伸肘30°、屈肘12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差:治疗后患者的肘关节症状未得到改善,活动范围较差,其中伸肘40°、屈肘<90°。
2结果
我院对患者进行为期12~18个月的随访,20例患者中出现轻度感染1例,其余患者未出现该症状。对感染患者进行药敏试验,并作抗感染治疗。随访期间患者的骨折均处均骨性愈合。疗效评定包括优11例、良8例、差1例,其治疗优良率为95%(19/20)。
3讨论
肱骨髁上髁间骨折因解剖结构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在临床治疗上较为棘手。对于肱骨髁上髁间骨折患者,建议及早的进行手术治疗,若推迟治疗时间,可能导致软组织出现水肿,使得后期治疗难度增加。交接组合式固定系统是治疗成人肱骨髁上髁间骨折的常用方案之一[3]。根据患者AO分型不同的差异,患者的手术入路口也存在不同。我院对于A、B型患者选择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这样有助于维护肱三头肌、尺骨鹰嘴的完整性,避免影响患者术后的伸肘动力。而对于C型骨折患者,选择尺骨鹰嘴改良截骨入路,有利于骨折部位的充分暴露,同时又对鹰嘴关节进行保护。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选择固定棒进行固定,首先依据患者的骨科情况对固定棒进行塑形,而双棒两侧固定强度足够,避免骨折移位[4]。通过骨折具体情况对螺钉位置进行调整,实现三维固定。且治疗中固定块可随着棒进行移动,不仅应用简单,同时避免了对骨折周围组织而造成的伤害,使得软组织接受较为完整。并因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小巧的结构,还不会对患者尺神经造成影响。本次调查中,20例患者随访时未发现尺神经前移情况,直接避免了与内植入产生摩擦,保护尺神经的功能。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中,棒块可进行自由灵活的移动,可对应力进行分散,体现了内固定系统化、智能化特点,并满足生物学及生物力学固定机制。多棒及旋转钉的三维固定模式可提升螺钉抗拔能力,通过动力加压增强稳定性,促进骨折断端更好的愈合[5]。术后无需对患者进行外固定辅助,并在进行相应的肘关节功能训练后,较好的恢复肘关节功能。但值得注意的是,手术者需充分掌握内固定结构,熟练运用整体系统的操作。
本次调查结果提示,20例患者随访时均良好的骨性愈合,优良率高达95%(19/20)。此外,虽然出现感染1例,但经过及时有效的处理,感染症状得到控制,得以消除,预后良好。
综上,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具有操作简单、固定性强等特点,治疗后可减少对周围组织血运的影响,患者恢复良好,该种治疗方案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使得更多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1]王海敏,汤志刚,诸葛天瑜等.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固定治疗肱骨远端骨折[J].中医正骨,2015,27(12):63-64.
[2]刁天华,郑志远,李涛等.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肱骨及胫骨骨折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4,(2):168-169,192.
[3]尹升吉,伦学刚.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成人肱骨髁上髁间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17):3291-3293.
[4]杨岳聪,何晖,甘秀天等.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成年肱骨干骨折的疗效分析[J].广西医学,2015,(12):1821-1823.
[5]张仲子,熊鹰,赵烽等.新型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多节段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27):135-137,138.
论文作者:李洪法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8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0
标签:肱骨论文; 患者论文; 组合式论文; 系统论文; 桥接论文; 肘关节论文; 疗效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8月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