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在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及疗效评估论文_熊平

熊平

(成都市天府新区华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四川 成都 610213)

【摘要】 目的:评估高频超声在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诊断价值和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6月~2015年8月收治被确诊的6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来我院行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均行高频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①观察组的长径、短径分别为(1.60±0.38)mm、(0.77±0.23)mm,对照组分别为(0.81±0.18)mm、(0.42±0.07)mm,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的血流较多,对照组则无;②60例患儿经治疗后,其中48例患儿的病灶明显缩小,12例变化不明显。结论:在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疗中,高频超声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高频超声;疗效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9-0081-02

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属于临床常见病,多发于<15岁儿童。据临床资料显示,发热、呕吐、腹痛等是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在临床诊断中,由于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的位置比较深,且体积相对较小,故而低频超声、腹部触诊都难以发现,进而耽误及时的治疗[1]。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10MHz以上高频超声技术快速发展,被广泛用于临床中。本文主要分析高频超声在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诊疗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被确诊的6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来我院行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35:25;年龄最大者11岁,最小者4岁,平均年龄为(6.37±2.16)岁。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39:21;年龄最大者12岁,最小者5岁,平均年龄为(6.46±2.27)岁。两组研究对象的上述资料差异均较小(P>0.05)。

1.2 纳入标准

(1)知情并同意;(3)观察组确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且排除因其他急腹症引起的腹痛;(3)对照组均为健康儿童。

1.3 方法

1.3.1诊断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型号为LOGIQ L3。指导两组研究对象取仰卧位,仔细扫查脐周、左右侧腹、上下腹的肠系膜区,同时观察并记录肠系膜淋巴结的内部回声、形态、边界、血流情况等,测量每个淋巴结在最大纵切面上的纵径、横经以及二者之比。

1.3.2治疗方法

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并采用高频超声检查治疗的效果,方法同上。

1.4 淋巴结肿大的诊断标准

参照李灿霞[2]的相关诊断标准:(1)炎性肠系膜淋巴结数目>3个,呈堆状、串状排列;(2)淋巴结长径>10mm,短径>5mm;(3)淋巴结内部血流较丰富;(4)肿大的淋巴结呈卵圆形,皮髓质分界情,边缘较光滑。

1.5 统计学方法

搜集、整理两组研究对象的上述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5.0版)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操作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当P值在0.05以下时,提示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的高频超声诊断结果分析

经诊断,观察组60例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肿大,多分布与右下腹、右侧腹部分,且血流较多,但对照组均未见肿大,且未见血流;观察组的长径、短径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研究对象的高频超声诊断结果分析

*

2.2 观察组60例患儿的治疗效果分析

观察组60例患儿经治疗后,经高频超声检查显示,其中有48例患儿的病灶明显缩小,12例变化不明显。

3.讨论

肠系膜淋巴结炎最早于1921年由Brenneman报道,故而人们又将其称为Brenneman综合征,它主要是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回结肠区域发生淋巴结炎症[3]。目前,关于该病的发病机理尚未明确,其发病因素较多,被大家所认可的包括以下几种:(1)儿童解剖生理特点,即淋巴系统发育尚未成熟,相对于成人来讲,其屏障作用较差;(2)儿童肠系膜比较长,其淋巴结沿肠系膜动脉走形分布非常丰富,一旦出现肠道、上呼吸道感染,则极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的侵袭,进而发病[4]。

在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诊断中,传统方法易出现误诊、漏诊等情况,不利于患儿的及时诊疗,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高频彩超是一种新技术,具有多方面的优势:(1)有较高的分辨率,将其用于该病的诊断中,可准确反映肠系膜淋巴结的部分病理特征,有助于提高诊断正确率;(2)属于无创性检查,患儿容易接受,依从性较好;(3)价格低廉,操作简单。在本文研究中,两组儿童经高频超声检查后,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长径、短径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淋巴结内部血流较丰富,但对照组未见血流。此外,观察组经治疗后,高频超声检查显示48例患儿的病灶明显缩小,12例变化不明显,有助于疗效的评判。

值得注意的是,采用高频超声诊断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时,需将其与以下疾病鉴别:(1)肠套叠,临床表现为阵发性腹痛,超声下腹腔可见“同心圆”征;(2)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反跳痛,超声可见右下腹增大阑尾,伴随周边淋巴结肿大;(3)淋巴结核,超声可见淋巴结呈圆型、椭圆型肿大,存在液化和钙化回声;(4)肠系膜恶性淋巴瘤,超声可见肠系膜淋巴结形态饱满,纵横比<2,回声明显降低。

综上所述,在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疗中,高频超声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灿霞,李丽.高频彩超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6,7(04):291-293.

[2]畅晶,李季,张洋.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7):32-33.

[3]付晓燕,闫瑞玲,吕建红.高频超声诊断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2,33(06):665-666.

[4]赵爱珍.高频超声诊断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5,37(S2):4-7.

论文作者:熊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7月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5

标签:;  ;  ;  ;  ;  ;  ;  ;  

高频超声在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及疗效评估论文_熊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