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术课堂教学中评价语言的感悟论文_臧利颖

谈美术课堂教学中评价语言的感悟论文_臧利颖

黑龙江省鹤岗市南山小学 臧利颖

语言是一问艺术,尤其是对学生评价的语言,对于学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就是我们的主战场,美术课堂应该丰富多彩,运用充满智慧的评价能使课堂光彩夺目、鼓舞人心,以真诚打动学生,让美术课堂评价更加精准,真正做到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评价。因此,我们更应该深入的去研究这问艺术,让教师的评价语言真正的服务于学生,正确的去引导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美术课中找到自信心、获得成功感、得到愉悦感。让评价的语言充满智慧的光茫。

《美术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中提出:“强化评价的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因此,如今的美术课堂上,少了教师否定性的语言,更少了严厉批评声,而多了对学生的表扬、赞赏与鼓励,不能不说这是一种进步。然而,美术课堂又呈现了另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教师的赞美之词响亮却留于表面,煽情却未能打动学生;“好棒啊、真能干、不错、漂亮”等固定的客套语言,机械地进行课堂评价,让人感觉千篇一律,没有个性可言的廉价小奖品在课堂中泛滥,不免让人觉得虚假而言不由衷。我们不能否认这些方法刚起初运用时的效果,但时间久了,如此评价,形式便显得浮躁,语言如此单调,游离于内心世界之外,就像蜻蜓点水一般,无法让学生的心湖荡起激动的涟漪。难怪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受到如此评价时,变得习以为常而漠然了,渐渐对学习失去的兴趣。

那么,美术课堂评价中不合理的现象有哪些呢?如何评价才是充满智慧的评价呢?下面就这两点谈谈自己在前行中所走过的弯路及反思。

一、评价缺少真实性

在“强化评价的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引导下,为了体现“激励”这一原则,在我的课堂上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赞扬声,少了对学生的苛求,生怕一句批评会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于是课堂上赞扬的声音此起,彼伏,如“你画的太好了简直成了大画家了!”、“你都让老师崇拜你了!”;这些过于夸其实的“表扬”,不能正确的去引导学生学习,时间长了,表扬变得淡而无味,廉价无比。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关点,让学生的创作过于随性,阻碍其进步的空间。

在上《画家的调色板》一课时,我让学生初步练习调色,然后对其作品进行评价,我表扬了其中几张,色彩调配的比较合适的作品,而对其中几张没有大胆进行调色,依然使用纯色,和用水过度的作品没有当面指出来,由于我的这点做法,导致了那几名学生在创作课堂作品时,犯了同样的错误。课后我想,一味的表扬,对错误视而不见,事必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真正的激励应该是实事求是的,传递正确的、真实的信息,以鼓励为主,不避讳批评,讲究语言的艺术,不使学生失自信心和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评价缺少真情实感

美术课上面对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一个个性格迥异的存在,并且每个人都来至不同的家庭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生活经验、情感世界。每一次评价都要重视孩子的内心世界,一次走心的评价,胜过所有用美丽的辞藻堆积起来的赞誉,只有情感的碰撞才成唤起内心的共鸣。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人文性是强调人的情感及内心的体验。美术课以绘画为形式,表达人的思想情感,是学生与老师二情感碰撞的过程,表现一个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漂亮!”、“画的很好!” 、“有进步!”等等缺少感情色彩的评价不能唤起学生的真情,只有用真诚才能换来真情,去引发师生间情感的共鸣。

三、评价缺少良好的沟通

美术教学也是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的平台,要想彼此的沟通顺畅自如,就要建立在平等,互相尊重理解的基础上。但在实计教学中,“对!”、“不对!”“可以!”、“不可以!”、等评价语言往往会让学生感觉是教师给学生下的最终定论,无论学生是否能够真正理解,是否愿意真心接受,都要一股脑的全部收下,造成了这种接受只是暂时性的。

在美术课堂上,我经常告诫学生:“绘画时不要使用格尺,这样做不好。”但是总有一些学生会在老师不注意的情况下使用格尺,在一节绘画建筑物的课堂上,一个男孩又在使用格尺,于是我便命令到:“把尺子收起来,这样画画不好。”听到老师的话,那位学生及不情愿的把尺子收起,表情一脸的委屈。虽感觉些许疑惑,我还是继续去巡视其它同学的作品了,当又走到这位学生附近时,我听到他和同桌小声议论,男孩说:“我爸爸是盖高楼的,楼房就要建得笔直,才结实安全呢”听了这段话,我不禁的感觉到后悔,刚才的行为太过简粗暴了。如果我能够多一份耐心与理解,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倾听一下他的想法,那么将不会出现课堂上另人感觉遗憾的情景发生了。

“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教学中,我应改变评价,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不做“裁判员”、“指挥官”的形象。给学生表达自我的机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无论是哪种表达方式,评价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激励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只有将爱心融入到评价中去,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打动学生,才能让我们的美术课堂充满活力,建立起和谐师生关系。

论文作者:臧利颖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3

标签:;  ;  ;  ;  ;  ;  ;  ;  

谈美术课堂教学中评价语言的感悟论文_臧利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