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研究论文_杨胜楠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200003

摘要:目的:探析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采取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对其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纳入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90例建立人工气道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遵从双盲法分组标准划分为常规组(常规护理)、实验组(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常规组肺部感染发生率高于实验组,机械通气用时与入住ICU用时均多于实验组,P<0.05,构成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将集束化护理运用在重症颅脑损伤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中有利于减少肺部感染,缩短治疗时间,促进康复。

关键词:肺部感染;重症颅脑损伤;集束化护理;人工气道

重症颅脑损伤病情危重且复杂,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死亡率,外加并发症诸多,极易出现生命体征紊乱,因此在有效合理治疗的前提下还需配合及时科学的护理措施。集束化护理是一组通过临床证实可使护理质量得到提高的护理模式,不仅能增强治疗效果,还可改善预后。现探讨本院在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接收的9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采取常规护理、集束化护理的临床价值,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90例患者全部确诊为重症颅脑损伤,入组起止时间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分为例数一致的两组,常规组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均值(48.93±5.08)岁。实验组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龄均值(48.37±5.12)岁。两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和损伤部位等)对比差异小(P>0.05),满足研究要求。

1.2方法

常规组:行常规护理:维持患者气管导管畅通,对手卫生密切监测;实施无菌排痰以及吸痰干预;及时清理患者鼻腔、口腔以及呼吸道分泌物;做好环境护理等。

实验组:行集束化护理,护理方法有:

1.2.1加强培训:强化护理人员对肺部感染知识的了解,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与评价,并将其作为循证依据,结合患者的需要制定出集束化护理措施,通过集中学习的形式,使每位护理人员均可掌握护理操作流程,重点加强专科护理操作培训,例如口腔冲洗、分泌物吸引等等,保证每位护理人员均可通过专科技能与理论知识考核。

1.2.2口咽部护理:将患者口腔内滞留物及时清理,并将床头抬高到30°到45°,协助保持半侧卧位或侧卧位,给予氯已定口腔护理液对患者口腔进行擦洗与冲洗,待患者清醒后再应用棉签擦拭其口腔内部,通过刺激咳嗽反射使口腔清洁度增加;若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可应用可吸式软毛刷刷牙,使口腔牙菌斑定植菌有效清除,对患者口腔黏膜状态进行评估,结合口腔pH值以及细菌培养结果选用漱口液,并确定漱口次数。

1.2.3吸痰干预:对患者气道通畅度进行评估,把握好吸痰指征,结合患者的需要吸痰,体位改变前吸引口腔分泌物,使VAP发生率降低,结合痰液性质选取压力;若患者气管切开,应将吸痰管进入到气道的深度保持在12cm左右,此举不仅能减少对颅内压力的影响,还可使气道分泌物及时清除。注意开展吸痰操作时要严格遵照无菌原则进行。

1.2.4气道湿化:若患者肺部体征佳且痰液稀释可行人工HME湿化;对于肺部体征不佳且痰液黏稠者可借助MR850湿化系统保持气道黏膜细胞完整性,使纤毛运动正常,避免痰痂形成或出现肺不张,湿化器的用量结合患者痰液性质与病情实际情况调整。

1.2.5呼吸机管道护理:患者使用的呼吸机螺纹管均需确保一人一管,一旦出现污染,需及时予以更换,并在其进出气端将一次性细菌过滤器连接好,使呼吸气体污染空气程度减轻;于最低位置放置积水罐,防止冷凝水倒流,特别是在体位变换以及离断管道时要加强注意,使呼吸机回路密闭性与畅通性得到保持。

1.3效果评价

观察两组肺部感染、机械通气与入住ICU用时。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2.0处理数据,计量结果用(±s)表示,t检验,计数结果用[n(%)]表示,X2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肺部感染情况

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对比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形成(P<0.05),见表1。

表1 2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

3讨论

重症颅脑损伤属于神经外科常见病,具有病情危重、并发症多等特点,大部分患者处于禁食、昏迷状态,且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由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受损部位为中枢神经器官[1],因此临床护理的难度大。手术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理想措施,其能使血肿有效清除,将患者病情控制在稳定状态,但手术实施的侵入性操作会使患者呼吸道屏障遭受破坏,极易导致诸多并发症;另外,机械通气时间过长会使感染发生率增加,进而影响到患者术后恢复效果。

有学者指出,集束化护理属于新理念护理模式,能规范临床护理流程,有效结合临床护理元素,使患者获得高效安全的护理服务[2],进而提升护理质量,达到改善预后的目的。本研究对选取的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了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常规组施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施行集束化护理,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8.9%,机械通气时间为(8.46±4.18)d,入住ICU时间为(13.40±9.22)d,对比常规组的24.4%、(13.49±5.27)d和(21.13±17.49)d有明显的护理优势,说明集束化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运用有效可靠,能积极预防感染,保证患者的生命质量;另外还可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使其尽快脱离生命危险。

总之,对行人工气道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有助于防治肺部感染,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刘建荣,王妮,唐小璐等.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后躁动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34(4):636-640.

[2]范丽娟.探析集束化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运用效果[J].医学信息,2016,29(29):229-230.

论文作者:杨胜楠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  ;  ;  ;  ;  ;  ;  ;  

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研究论文_杨胜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