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分析论文_华星明

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分析论文_华星明

云南景辉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现阶段,在社会经济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的背景下,对城市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承担着人们生活日常用水供应和城市雨水污水排放的任务,对城市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但由于我国一部分城市的给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质量不过关,导致城市的日常供水和排水带来不利影响,情况严重时还会对交通道路造成阻碍,对城市面貌和城市建设极为不利。近年来,海绵城市理念得到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通过结合海绵城市理念优化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设计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将针对在海绵城市理念下,如何设计出更好的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进行分析。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

引言

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由排水系统和用水供给系统组成,道路绿化用水以及工业生产、居民生活用水等,都由该系统负责。“海绵城市”是按照生态优化原则进行建设的,通过将人工与自然有效融合的方式,做好排水和给水环节的水资源利用与节约工作,能够为城市防涝、水资源涵养等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为将海绵城市理念巧妙融入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相关人员首先应明确海绵城市的内涵及其现状。

1海绵城市理论分析

众所周知,海绵是一个吸水性、透水性极强的物质,在城市建设领域,将设计理念比作海绵,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突出城市内部排水系统功能。换而言之,海绵城市理念就是考虑城市给水与排水需求,构建多功能海绵体,用于城市内部各项水资源的供给和输出。关于海绵理念,重点应用于城市雨水处理领域,通过海绵体将雨水进行渗透、输出和净化,从而实现雨水资源循环利用,促进城市建设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由此可见,海绵理念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有多显著,相关单位应加强重视。

2海绵城市给排水系统设计原则

(1)个性化原则。由于各个城市实际情况并不相同,所以设计也会存在一定差异。在设计时,人们要避免对其他城市设计进行套用,要按照城市绿化条件、水文条件以及基础设施条件等,做好系统设计与环境优化工作,以有效解决水资源紧张和内涝问题。(2)防涝原则。为防止城市内出现积水、洪涝问题,设计人员要按照“排、用以及渗”等原则,做好工程防涝工作。城市不仅要能够有效排放积水,还要对雨水资源展开回收利用,以避免资源浪费。

3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分析

3.1路基排水设计分析

进行市政道路设计前,设计部门应该对城市道路的路基进行全面了解,根据道路情况和路基情况,制定合适的给排水设计方案,并且有针对性的进行合理调整。如果路基透水性不佳,在具体施工前,需要对路基进行预处理,处理的方式主要包括晾晒或者碾压等,如果这两种方式都不能有效改善路基的排水性能,可以通过使用换填技术方式进行处理,从而更好的提高路基透水能力。如果施工区域处在软土层处,需要使用堆载预压方式或者真空处理方式对土质进行处理,以满足路基施工所需的地基强度要求。

3.2路面及结构内部排水设计

路面宽窄程度与路面排水的结构设计有着密切的联系,并直接影响着排水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路面的宽广是定向因素,不能轻易改变,所以市政部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不同的设计决策,确保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针对于宽广的路面,应考虑在其左右外边开发适度宽度的雨水口,它可以缩短雨水在地表停留时间,使其能及时排水,不会如同普通地面积水过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并且,可以同时在道路两旁相隔相同距离设置集水井口,提高排水的速率,减轻雨水对于路面的冲击。反之,如果路面较窄,则需要考虑路面单坡排水,通过安装的横向管道及时排水。“海绵城市”的路面需要较好的通透性,但是如果路面出现裂缝较大的情况,对于排水反而是严重的阻碍,会使雨水更深的渗入到地面成为积水。所以市政部门需要系统地考虑现状并做出预防措施,首先考虑到混凝土等材质问题,预防裂缝的出现,同时可以扩散排水面积,将积水引入道路两旁还有基层地面排水之中,避免雨水的冲击对路面造成更严重的伤害。除了路面质地问题,同时还应该注重路面结构,路面的坡度影响着排水的效果,相关人员需要进行实地勘测并且科学计算好路面合适的坡度,将排水效率最大化。

3.3绿化带设计

绿化带部分整体结构由蓄水层、覆盖层、种植土壤层、砂层和砾石层组成,且会在蓄水层中设置溢流管,在砾石层中设置穿孔管。整体结构主要分为缓排滞蓄、水体过滤两部分。其中,水体过滤可以对降水进行过滤处理,以保证其清洁度。同时,降水不会直接进入过滤部分,会先经过种植土壤层,对其进行水体补给。缓排滞蓄部分是指设计人员按照绿化带结构与地形特征,做好导流系统设计,确保降水渗入过程具有一定层次性。

3.4人行道和车行道设计分析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市政道路中,人行道和车行道的路面均属于非透水性质,所以很容易发生路面积水现象,导致路面湿滑,影响正常出行,无法有效保证人们的安全,也不利于地下水的补给,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产生热岛效应。通过结合海绵城市理念,采用特殊材料,将人行道与车行道设计成透水性路面,可以有效降低径流总量,及时地下水发生回流现象,也能有效的减少路面积水情况发生。结合海绵城市理念进行人行道和车行道设计及施工的过程中,路面的上层通过使用透水沥青混凝土材质进行铺设,下层和基础则使用非透水材料铺设,通过使用这种施工方式,不但路面可以快速吸收积水,还能有效的保护地基不受雨水侵入。

3.5附属设施设计

市政工程领域有许多的附属设施,也是城市建设的重点项目,在进行附属设施施工建设时,相关单位应将海绵理念充分贯彻到各个施工环节,从而全面增强城市渗水性、透水性。首先,在设计平缘石时,应根据周边地质条件合理设计高度,从而保证雨水能够正常流入地表,保证城市各项公众服务功能系统顺利运行。其次,在路肩边沟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对材料的选择进行优化考虑。通常情况下,相关单位会选择利用植草类施工材料,代替混凝土材料,避免雨水管堵塞。同时,设计人员还应该做好城市给排水系统分流设计,避免城市内部污水排出不及时。

4市政道路的给排水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在整个城市排水过程中,为了保障排水的效率,需要从进水口考虑,进水速率快将会提高输送的速率,达到及时排水的目的。因此,需要市政道路部门合理的设计进水口的结构,将其设计为凹形状,更能有效的集水;同时道路的坡度也会影响排水速率,需要根据进水口来调整坡度的大小,使其更为合理的组成一个工作系统,提升工作效率。主要的设计目标是使人工系统与生态系统融合在一起,所以旨在将其排水设计与流通设计更好的衔接,形成通畅的工作渠道,实现水循环。不同的地区降水程度不同,针对内涝严重的地区,进行高度重视并做标识,提醒人们注意防范措施。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应进行合适的监督管理工作,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也应注重维护路基方面,确保能够及时的排水与正常的出行。

结语

综上所述,在海绵城市理念下进行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城市雨水排放能力,为市政道路排水设计提供全新方向,改善生态环境,从而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付昊.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J].江西建材,2017(24):50-51.

[2]张富敏,王卓诚.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9):266-267.

[3]姬建华.刍议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门窗,2017(08):150.

[4]罗军.论“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四川建材,2017,43(03):202-203.

论文作者:华星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分析论文_华星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