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故黄河-大郭庄机场对城市线型滨水空间规划的启示论文_陈圆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92

摘要:城市滨水空间是塑造城市特色与活力的重要空间载体。针对基地内徐州故黄河与大郭庄机场缺失的联系,重新审视如何延续故黄河历史景观文脉,起到生态廊道作用的问题,研究提出了“城中留园”、“通廊链接”的设计理念,构建了“水生态、绿都芯、续文脉”的空间设计策略。通过构筑网络化的生态廊道,在保护和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的同时,又起到生态价值提升的作用。

关键词:线型滨水空间 生态廊道 历史景观文脉

水为城市的开发建设带来了特色与活力,是居民休闲活动的空间载体,也是连接区域的生态廊道,城市依水建设对城市景观的塑造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对塑造城市的特质具有积极意义。如何挖掘城市历史文脉,协调和处理滨水空间与城市的关系,发挥其历史景观与生态价值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方面。

在我国,拥有线型水体空间的城市不在少数,以徐州故黄河为例,是一条国家遗产与生态廊道,是市区的主要防洪排涝河道,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经历了繁华—衰颓—再开发的过程,目前借着工业向新城扩展的契机,将河道重新治理,恢复通航能力,使其重新焕发生命活力。

1.故黄河沿岸地区生态空间的现状问题与规划挑战

故黄河沿岸地区生态空间的现状问题

基地位于徐州中部,对接老城与新城,规划范围1497.5公顷。故黄河全长730km,基地段长约8500M,河道宽度约60-115M,是徐州市不可多得的极其重要的自然景观资源。周边散落着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但是缺乏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使文化资源不能更有效地服务城市的发展(图1)。

故黄河将大郭庄机场环绕在基地内部,使城市空间戛然而止,二者联系薄弱,导致滨水可达性差,无法满足亲水和亲近自然的基本需求。

图1 故黄河与基地的关系 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1.1.1现状故黄河沿岸景观连通性差

故黄河现状滨水岸线开放空间不均衡,绿化网络缺乏有机联系,降低了两岸滨水区之间的连通性与共享性,缺少娱乐活动空间,导致城市活力不足。

1.1.2 传承和复兴城市的历史文脉有待强化

故黄河沿岸有四大景观线(历史、战争、工业、农业景观线),基地内有三类,历史文化景观资源丰富,有西侧的历史之线—彭祖纪念馆、工业之线—徐州国际会展中心,中部的战争之线—徐州大郭庄机场,但是各历史景观节点相对孤立缺乏媒介串联,使滨水区域景观价值未最大化展现。

1.1.3 生态景观资源急需整治

在过去的城市建设中,故黄河以防洪排涝为主要功能,对水体两端截流,既打破了河流自身的生态自净功能,又损害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河道被作为城市排污、排废、排涝的载体,导致河流水质污染,河道生境破坏[1],生态现状急需治理。

故黄河沿岸地区生态空间的规划挑战

故黄河将滨水两岸用地割裂,如何通过设计手段,将故黄河与大郭庄机场这两个彼此脱离的区域重新联系起来,并重塑城市活力是设计面临的巨大挑战。

2 设计理念与构思

2.1 城中留园,提升生态价值

继徐州东拓南进的方向继续扩大,大郭庄机场的位置逐步趋于徐州的几何中心,借助区域内多条生态廊道渗透的天然优势,成为连接城市内部开发建设与外部生态绿地网络的纽带,因此城市建设以“城中留园”为设计理念,打造城未来徐州城市的中心公园,提升城市的生态景观价值(图2)。

2.2 链接通廊,延续历史文脉

从区域的山水格局来看,徐州内生态廊道仅汇聚到城市郊区边界,廊道虽入而不通。故黄河作为市内重要的绿色空间载体向其周边延伸,链接外部的生态廊道,既可以将周边的优势资源引入基地内,又可将历史文脉在绿带上延展,同时利用滨水漫步道、休闲跑道和骑行道将公园节点和滨水区相连,打造连续的绿地生态系统(图3)。

图4 “水生态”示意图 图5 “绿都芯”示意图

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3.3 续文脉—营造特色活动延续地域文化

城市发展所遗留下来的遗产大多就是一种网络系统,而人类在历史活动中所形成的这种历史网络系统又是不断更新的,因此将城市中历史文物连成一个历史文化网络并加以维护是非常必要的[3]。

深入挖掘基地内部的历史文化资源,设计延续地域的历史与生态脉络并进行改造,打通多条与故黄河互动的历史轴线,连通彭祖纪念馆—淮海文博园的民俗文化轴线,围绕国际会展中心打造故黄河步行展示平台的历史轴线,大郭庄机场改造后的市民中心—中央服务公园,将这些散落的历史文脉通过故黄河水系网状串联,实现空间上和功能上的有机整合,连成一个历史文化网络,能更好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水岸区结合重要的历史性节点设置丰富的活动场地,布置一系列绿色水岸空间供全年举办各类文化休闲娱乐活动。此外规划水上游线,在主要历史性节点设置游船码头连接陆上主要活动项目,举办水上赛游艇活动、大型水幕秀等,通过这些节庆娱乐活动的营造延展地域历史文化,使故黄河两岸的滨水空间不断焕发新活力,成为城市最具活力的空间载体。

3.4 绿色生态网络功能的全面提升

不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建设安全可靠的绿色生态体系。尊重自然生态本底,发挥生态空间在雨水径流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作用,合理配置海绵设施。在河岸两旁绿地内构建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等低影响开发措施。生态居住社区与滨水居住社区采用下凹式绿地、下沉式广场等,充分营造本土化的微生境。通过这些手段可以大大提升区域的生态效应。

4 结语

通过徐州故黄河-大郭庄机场的景观规划设计,得到以下几点深刻的体会:

强调城市与自然山水环境的融合。故黄河是一条历史文化景观带,各类人群的活动不断围水展开。通过“城中留园”的设计理念打造市民中心-中央服务公园,以“通廊链接”的手段将故黄河水系渗透,与外部生态廊道和内部“绿都芯”实现网络化串联,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城市活力的滨水公共空间。

充分挖掘地域特色文化,传承和复兴城市历史文脉。借助“故黄河”的线性特征,利用水岸空间的规划将历史文化遗产、历史建筑、主要景观节点串联,构筑网络化的历史文脉传承演绎带。在保护历史遗迹的同时,注重营造富有当地特色的滨水区景观氛围,展现一个历史风貌犹存,具有识别性的故黄河滨水历史文脉景观带,使其再次充满活力,提升城市品位。

增强生态辐射效应。城市滨水区设计应在满足防洪的条件下,强化故黄河沿岸地区的生态廊道功能,以及对周边区域的生态辐射作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故黄河滨水空间建成生态格局稳定,同时兼顾文化、游憩、防洪等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 绿道概念下徐州市黄河故道滨水区生态空间构建 罗萍嘉 潘 燕 邓思洋 中国矿业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 2016

[2] 绿道研究与规划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戴菲 胡剑双 2013

[3] 绿道概念下徐州市黄河故道滨水区生态空间构建 罗萍嘉 潘 燕 邓思洋 中国矿业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 2016

论文作者:陈圆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

标签:;  ;  ;  ;  ;  ;  ;  ;  

徐州故黄河-大郭庄机场对城市线型滨水空间规划的启示论文_陈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