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如何推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论文_宋超

探索如何推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论文_宋超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广东佛山 528200

摘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人才培养,德育为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的在于育人。只有促进大学生发展成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才会得到学生的拥护,才是有生命力的。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急剧变迁和社会价值观念日益复杂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与情况,只有结合时代特点不断进行创新,才能进一步推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这不仅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诉求,也是立志为国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学生群体的内在需要。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新时期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目标。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遇到了很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教育内容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教育方法与效果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面临着培养目标的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很大阻碍,如何推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课题,更是当前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为学生拓展主体性空间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明确大学生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然而,有些思想政治工作者往往把思想政治工作理解为要“管住”学生,过分的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行政任务,而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价值,强调思想统一,忽视大学生们的个性培养。在这种工作理念指导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已经偏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其实是一个人格创生过程,包含着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训练过程,这个过程是由主体完成的。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理念上进行转变,在教学中获得学生们的主动参与,激发学生主动性,为学生的发展拓展空间,从而达到其发挥主体能动性的目的。

二、探求新方法,丰富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1. 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形式都是教师唱“独角戏”,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吸引力,教育效果不理想。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应该将传统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特点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积极研究新情况,拓展新思路,结合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互动式教学,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充分分析高校学生特征,因材施教,构筑新型师生关系,大力开展社会实践,发挥全员育人的合力效应,将思想教育效果最大化。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要求,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关心和支持,需要形成综合治理,多管齐下的全员育人的模式。因此,高校要努力构建以党员和教师为主体力量,以政工干部、行政管理干部,两课教师为骨干队伍,工会,青年团等群众组织支持配合的专兼结合,党政协调,主辅相配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进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发挥全员育人的合力效应。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是十分必要的。

2.构建立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

在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改变传统“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改变过去那种平面式、封闭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根据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和教育的规律。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性,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构建立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首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成才成长为中心,不断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积极推进主体性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努力使教学方式和方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符合大学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大学生学习的特点,不断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不断拓展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加灵活、有效和充满吸引力。最后,教师要不断提高理论素养,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教师对待马克思主义只有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才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创造性地从事教学。老师更要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拓宽教学的新视野,开辟教学新思路,不断进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努力把思想性、理论性和知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模式。

3. 利用新型网络载体大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借助互联网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必要手段。互联网在高校的快速发展,在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培养人、塑造人中的新型载体和重要手段作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互联网作为载体,通过网上信息传播媒介,将教育信息传递给大学生,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具有交互性、针对性和时效性等特征。高校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纳入校园网络建设的总体规划,并将网络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格局进行规划和部署。根据网络技术的特点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网络工作的需要,尝试网上“两课”教学,将课程内容结构由线性设计转变为网状设计,建立相应的德育资源信息库上传领袖人物的著作和有关资料,充分运用声音、图片、动画、影视等声、色、光、画多媒体手段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融入到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情趣、化不解为理解,让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得到更多的陶冶和熏陶,拓展和升华了课程内容,有助于学生探究式学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提高了大学生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自我教育能力,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三、运用法制手段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领域

现阶段,作为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高级人才的高校,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将思想政治工作法制化,依法治校。目前,各高校都很重视法制建设,普遍制定了学生综合管理的法纪、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其内容涵盖了学生学籍管理、课外活动管理、校园秩序管理等方面的准则,基本形成了校园法制的体系框架。但学校作为教育机构,法制化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运用法制规范校园的低层次上,还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当代大学生由于每个人的性格、成长环境等多方面的不同,因此个体的差异较大。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根据大学生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做工作,在工作中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要分清哪些问题是个别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使法制和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相融合、运用法制手段开拓新的教育领域、实现新的教育功能、推进素质教育功能、推进素质教育工程的高和新。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工作。

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在新时期,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我们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创建新的机制、充实新的内容、探索新的方法,只有不断的深入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实践,才能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张忠跃.孔子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2.(05).

[2]乔静.试论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创新中外企业文化[J].中外企业文化,2014.(02).

[3]闵永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01).

[4] 王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

论文作者:宋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2

标签:;  ;  ;  ;  ;  ;  ;  ;  

探索如何推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论文_宋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