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引,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模式论文,自主学习论文,课堂论文,学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进一步加强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促进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本文就“学案导引,自主学习”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作一些有关的探索。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在2010年4月份有幸参加了江山市中小学“课堂教学展示月”高中物理学科的活动,听了三位有资历老师上的三堂物理课,并进行了评课、交流。听完之后,深有感触,确实学到了很多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跟上时代,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从过去教学过分强调灌输、叙述、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转向学生亲身体验感受、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由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获取式学习,实施探究性学习,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在观察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时,发现许多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越俎代庖,代为探究。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到分析论证、得出结论,都是教师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环节很少,只是机械地按照教师设计的方案操作实验或进行数学运算。而采用“学案导引,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强化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认识和运用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知识建构能力、知识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该模式由下列框图所示:
二、“学案导引,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物理课堂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思考。在“学案导引”中可以明确告诉学生本课要学习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改变学习方式”的核心是让学生不做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做主动的“探索者”。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地动脑、动手,思考、实验操作、相互讨论。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发现问题、通过小组讨论、查资料等多种途径探究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问题。
[案例1] 匀变速直线运动
方案1.传统讲授型:
方案1是传统的讲授型,从匀变速直线运动教学的程序看出,基本上教师满堂灌,学生活动少。
方案2是自主学习探究型,从“匀速直线运动”入手,可要求学生用四种不同的方法来描述:(1)文字;(2)函数s=vt;(3)v=s/t,v是一常数;(4)图线s-t或v-t。通过讨论,对匀速直线运动理解更深入,学生思维开阔,兴致高。特别是图线描述的引入,加深了学生的知识层次,满足了高中学生深入探讨问题的心理要求,避免了过多的文字叙述,虽讨论的内容是学生掌握的旧知识,但将它们组合起来却具有了新意,认识就深入了一步。由此引入匀变速直线运动教学:(1)学生讨论,描述匀变速运动需哪些量。(2)五个量,哪些是匀变速特征的量。(3)因变量,s与自变量t是什么关系,这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了。(4)能否像匀速那样来研究。(5)对图象深入探讨。(6)得出规律性公式:
这样的教学过程不照本宣科,提出质疑引起争论、激发思考、逐步深入,最后由学生归纳小结,反复从多方面去领会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物理意义。
2.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出现教师“一言堂”现象,教师讲得多,而学生思考少。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教师在教学时应力戒枯燥呆板地罗列概念和公式,而应轻松活泼地层现科学思想发展的脉络,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和激励。如此,学生们才可能真正走向自主学习的大门。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案导引”就是可采用的一种方式。例如,“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万有引力与航天”等内容均可这样处理。
[案例2] 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方案1是把实验的结果直接告诉学生,也就是说把探究性实验变成了验证性实验,这种教学对教师要求比较简单,学生学习也没多大困难,但学生缺少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对学生深层次能力发展没有太大的帮助,对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明显不足。
方案2整个教学设计符合研究性学习模式“问题—讨论—实验—归纳”。通过学案导引、小组讨论、动手实验和实验数据处理等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教师通过“穿针引线”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把整个探究实验分成由模糊到清晰、由浅入深几个层次和阶段,培养了学生探究发现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上两方案在实现三维目标,尤其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效果明显不同。
3.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每位学生的发展潜能、兴趣爱好、能力水平各不相同。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已有初步的认识。在课堂上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在小组内探究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组内成员进行讨论,对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长做好记录,在组际交流时提出。该模式如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对所探究的结果,“学案”中不直接写出结论,而是让学生交流互动,并从交流中引发问题、进行实验,自己得出结论。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观察与推理能力,而且会逐渐形成观察与思考的习惯。在互动交流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心理品质。
[案例3]伽利略的质疑——理想实验
在“学案”中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1)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会怎样运动?(图甲)
(2)如果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又会怎样运动?(图乙)
(3)如果继续减小斜面的倾角直到放平第二个斜面,小球会怎样?(图丙)
学生小组讨论得出:小球将沿水平方向以恒定的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引导学生继续讨论:通过实验及推理得到力与运动的关系是什么?此结论可让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由几个组的代表归纳得出:
4.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学案导引”可以加强学生的探究活动,改变学生过多地被动式学习,可以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意识。《纲要》和《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活动。而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是让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索获得知识与技能,体验其中的曲折与乐趣,体验科学思想和科学探究精神。与科学的结果相比,教学中的探究更重视的是科学过程,因为探究活动在教育中的主要作用在于播种一种行为,收获则是必然结果。
[案例4] 从v-t图象看加速度
“学案”中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探究:
(1)这是什么图象,它反映的是哪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2)从图中你能看出物体甲、乙谁的加速度大吗?直线的斜率表示的是什么?
(3)速度大,加速度小有可能吗?
(4)速度变化量小,而加速度大,有可能吗?
(5)加速度大,而速度小,有可能吗?
教师不做正面讲述,同学思考讨论,并由学生归纳探究的结果。
三、“学案导引,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原则
1.学习目标明确化
“学案导引,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应具体体现课程标准。编写学案最基本的要求是使学生学懂。编写过程中应着重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力图在感到有困难的地方多搭几个矮一点的台阶。学案编写应明确告诉学生要学习的目标、学习的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2.教学设计多源化
“学案导引,自主学习”课堂教学设计时应分析对比各种教材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不同,取长补短。应该考虑学校和学生的实际,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还应充分利用其他教学资源,如网络、教学参考用书、同课异构、教研组集体备课等,使“学案导引”内容更丰富、更有效。
3.教学过程的主体化原则
新课程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按照教材所设定的内容去教,不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感受就是“教书”。“教学”与“教书”虽然一字之差,但却反映出两种不同的教学理念。“学案导引”应提供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中应及时反馈,对学生给予合理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实践后的反思
1.“学案导引,自主学习”教学的评价方法
2.“学案导引,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价值
(1)“学案导引”在教学目标上重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将过程与方法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学习与创新并重。
(2)“学案导引”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供了舞台。在这舞台上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导演。教师在精心策划“学案导引”的过程中同时促进了自身教学技艺和才能的提升。
(3)“学案导引”在各个环节中,重视物理知识的探究过程,关注学生的体验。学生受到探究科学的体验和经历的熏陶,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培养了良好的自学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让学生交流与互动,极大提高了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学案导引,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体现在:“以物理学知识体系为载体,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标”。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学案导引,自主学习”的主线是:情景—探究—应用,情景是基础、探究为核心,通过为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获取知识。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和实践新课程的理念中,应充分发挥“学案导引,自主学习”教学的强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