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 362000
摘要:市政工程是民生工程,与人民的生活、安全和城市的形象紧密相关,如何做好市政工程质量管理是政府主管部门和广大工程人员必须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市政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对策提出自己初浅的看法与同行们进行探讨,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关键词:市政工程;质量管理问题;改进措施
一、市政工程建设的特点
市政工程因量大面广和涉事面广等特殊性,施工现场所牵涉的问题较多诸如:拆迁扩街、占地阻碍交通、影响社会环境、给现场邻边住户、企业或商铺的正常生活或正常生产、营业等带来不便,又因市政工程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绩有关,所以工期大多比较紧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对市政工程的施工的质量管理造成一定的难度和诸多不确定性等特点。
二、质量管理存在主要问题
2.1片面追赶工期而忽略施工质量
因市政工程大多是政府的面子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的住户生活、商铺营业、企业生产、车辆运行带来诸多不便,所以受到严紧的工期约束、和群众舆论等原因使施工企业片面追求进度而忽略施工质量。诸如:道路的水稳层保养时间不足、石灰路基保生时间不足、路面施工后保养时间不足等技术间歇时间不足而导致:路基强度不足、路面破损等质量问题。
2.2原材料和构配件不合格导致质量问题
原材料和构配件是构成市政工程的重要物质基础,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质量标准要求选择合格的原材料和构配件对保证工程质量至关重要,但有些施工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降低标准采购原材料和构配件,或材料采购人员贪小便宜与商家串通一气、以次充好给工程质量埋下隐患。
2.3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素质低下
由于市政工程建设市场鱼龙混杂,建设单位在工程发包招标时对施工单位的资质审核和企业考察不到位,导致一部分工程发包给没有施工能力和承接资质的“皮包公司”。这些“皮包公司”在没有工程业务时老总是“光棍司令”,既无管理人员又无操作工人,没机械设备和施工仪器。一旦挂靠中标后采取转包或违法分包,或临时招聘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对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操作工人的操作技能高低心中无数,而市政工程工期又比较紧急,在没有:认真做好施工前期管理策划、没有施工质量保证体系、没有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的情况下违规施工。又因片面追求施工进度和经济效益,致使工程质量问题较多。
2.4监理单位监管不力
有些监理人员因贪小便宜与施工单位串通一气,弄虚作假、将不合格的工程、原材料、构配件按照合格签字,降低工程质量。或在平时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质量验收过程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严格按设计要求和验收标准来管控把关。或因监理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在选人任用上贪便宜低薪聘用管理水平和技术素质低、无注册证书的“监理员”、滥竽充数住在施工现场进行监督管理;而水平高的、有注册证书的总监或专监多为挂证或一人管多个项目工程,导致监理机构如同虚设,给施工单位有隙可乘而出现质量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5后期养护和成品保护不到位
由于市政工程大多是改建或扩建、新旧交接的急用工程,砼或沥青路面一旦浇筑完成行人和车辆便急于通行,施工单位如果没有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围护隔离措施进行遮盖养护和成品保护,将导致路面起砂、破损,,或排水管道接口材料未凝固硬化便通水排放使接口材料受冲洗后长期漏水等质量问题。
三、改进质量管理问题的措施
3.1 建立良好的市场竟争环境
市政工程建设市场政府要以政策引导、行政干预、用法律手段来实现管理。对市场管理一是要立法,二是要执法。使市政工程建设市场依法运行,用法律手段来规范市政工程各方参建者的行为,建立一个良好的市场运行机制,为企业创造一个公正、平等、规范的竞争环境。
3.2加强市政建设工程市场管理
政府相关部门要制定完善的相关法规制度和政策性文件,进一步明确工程建设中挂靠借用资质投标、违规出借资质问题的认定和处罚办法,不断规范、加强行政监管工作。对违规挂靠或出借资质的要依法依规进行处理。限制市场准许入、降低或撤销从业资质、吊销执业资格、没收违规所得、罚款等处罚。对发生质量事故、造成恶劣影响的,要加大处罚力度,直至清出工程建设市场;
3.3完善政府质量监督职能,加大执法力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要进一步完善质量法规,加快有关质量管理的法制建设,在完善质量管理法规的同时,强化政府监督抽查力度,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提高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性。
3.4 加大对监理公司的管理力度
政府要强制工程建设公开招标选择监理单位,加强对监理单位的资质审查工作,加强对监理公司的监理行为的管理和约束,对监理单位资质实行动态管理,促使监理单位不断的提高监理水平,规范自身的监理行为。强化总监负责制,加强对监理人员的岗位培训,不具备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的人员不得担任项目总监和专监。
3.5加强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
政府主管部门要强制市政施工从业人员经常参加建设主管部门开办的各种技术、质量管理和质量意识教育培训班学习,以此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管理素质和质量意识。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培训,未经教育培训或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3.6齐抓共管
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要通过宣传、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提高参建各方的工程质量意识,并负责组织建立好各级质量保证体系,制订质量管理制度、检查制度和奖罚条例,逐步建立业主负责制,政府监督,企业实施的质量管理体制,使参建者人人都重视质量,人人都是质量监督员。
3.7完善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
要保证市政工程质量,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建全的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建立健全的施工质量检验制度,严格工序管理,形成分工明确、责任清楚的执行机制。在施工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坚持“三检制”和隐蔽验收制度,对每个分部、分项工程都严格按照国家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质量评定。使施工现场事事、处处、时时、人人都严格按照质量管理制度和规范、规程办事,确保质量体系覆盖从工程开工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保证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
3.8加强原材料和构配件的管理
工程材料是工程质量的根本,材料质量的优劣决了工程质量,它是影响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参建各方要加强材料和构配件的质量管理力度,严把质量关。对进场的材料或构配件要检查是否有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材料的外观是否符合质量标准。一些主要材料还要进行进场见证取样复试。试验合格后方准用于工程中,对不合格的材料或构配件要第一时间清出施工现场。
3.9重视施工后期的养护和成品保护
工程完工后养护和成品保护工作必须跟上,后期遮盖养护和围挡隔离成品保护是保证市政工程质量的重要工序,后期养护工作做得好,可有效保证工程实体后期强度,保证成品的完好无损和延长使用寿命。
四、结束语
市政工程建设具有施工现场量大面广和涉事面广的特殊性,要使市政工程按时保质完成,保证市政工程健康发层,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要同参建各方共同协力、齐抓共管,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建立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实行科学而严密的工程质量管理,从全程管控市政工程质量。施工单位要提高工程质量意识,组建高素质的施工队伍,完善质量管理和保证体系,控制原材料、构配件的准入质量标准,做好施工中的事前、事中、事后各个阶段的质量控制措施。
论文作者:张一阳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9
标签:构配件论文; 市政工程论文; 工程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工程质量论文; 政府论文; 质量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