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乔治·桑德斯;《天堂主题公园》;凝视;福柯;规训与惩罚
乔治·桑德斯,出生于1958年,美国《时代》杂志2013年全球百大最有影响力人物之一,美国文学“六小山”之一,被誉为“作家中的作家”以及“天才怪诞作家”。多次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欧亨利短篇小说奖、海明威奖、世界奇幻小说奖等,之后更是凭借长篇小说《炼狱中的林肯》荣获2017年度英国文学大奖曼·布克奖。桑德斯的作品在揭露社会问题的同时也会隐约流露出他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他善于把社会发展中的矛盾放大到不合理的程度以引起人们的警觉,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样的超现实主义本身就有警世意味。尽管桑德斯通过作品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往往沉重而尖锐,但他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别出心裁的情节设定和悲天悯人的情怀神韵却依旧俘获了不少读者的心。接下来我们将以凝视之眼从其短篇小说《天堂主题公园》里一窥究竟。
1来自工作中的凝视
《天堂主题公园》出自乔治·桑德斯的同名短篇小说集,主要讲述了以第一人称出现的主人公和简妮(她五十岁,大脚,歪肩膀,一张皱巴巴的小脸,咀嚼的时候嘴巴张得很大)在天堂主题公园一起工作的情景。他们扮演不同生活场景中的样子吸引旅游者前来参观,主人公和简妮扮演的角色是原始人。他们每天有一定收入,饭是一只羊,可以烤来吃。主人公十分珍惜这份工作,为了扮好角色,他坚持整天沉默,有时还得装模作样抓捕小虫子吃。整个主题公园就像是一座樊笼,那些被困在里面的人既然选择留在这里,就必须要接受管理部门的规训与惩罚,都受到自我之外的他者的凝视。
惩罚的方式是温和的,没有过多的肉体上的折磨与摧残,而多是运用精神上的监督。就算是没有羊可吃的日子,也还有储备饼干来充饥。主人公和简妮是同事搭档的关系,简妮人心地不错,奈何她老是违反部门规定,比如她常常用英语和主人公说话,要知道,作为一个“原始人”,是不可能说英语而且说得那么流利的。要不就是心情不好的时候躲到屋子里喝酒,或者戴上随身听给她姐姐写信,这些都是被严令禁止的行为。甚至有一次,她儿子布拉德利被戒毒所开除,闯了祸跑来原始洞借二十块钱,主人公好心借钱给了她,还帮她隐瞒种种“罪行”。对简妮而言,她要受到来自同事的凝视之眼;而每个工作人员不只受到来自管理部门的凝视,还受到外来游客的凝视。简妮当着游客的面讲英语、说脏话,被游客举报,主人公最终选择在传真中如实汇报了简妮的糟糕表现,直接导致简妮被开除。
规训的手段是相对严格的,一旦启动,结果可能是致命的。刚才提及的“工作伙伴每日评估表”也好,“游客意见反馈表”也罢,都是向管理部门发出的举报,也就是福柯规训与惩罚理论中讲到的“检查”,是规训手段中的一种。它是一种追求规范化的目光,一种能够导致定性、分类和惩罚的监视。它确立了个人的能见度,由此人们可以区分和判断个人。“检查”是凝视之眼化作文件后的效力发挥,且威力巨大,大到直接切断了简妮的经济来源,让她瞬间陷入绝望之中。她没遵守主题公园的规训,也没能逃过一双双凝视之眼的犀利注视。
2来自家庭里的凝视
主人公的孩子尼尔森病情很糟。“尼尔森三岁,三个月前他的肌肉僵直。他们喂他疏缓肌肉的药,在一定程度上疏缓了肌肉,却使他的肌肉开始扩张。别的还好说,只是又僵直又扩张,他动一动就很疼。”“他发烧,后来突然变得冰凉。他的腿肿得厉害。有些地方好像要裂开了。吃了一点‘切克斯’点心。很烦躁,哦,老天爷,可怜的小家伙。穿着内衣一整天站在热壁炉前,瞪着窗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不停问爸爸在哪里,为什么他不来这儿?还有就是特效药涨到了70美元120片。”在这里,主人公受到了来自儿子尼尔森的凝视。在这目光注视下,他深知,一定要好好工作,努力挣钱,才能给儿子好好治病。而不能亲自陪伴在可怜的生病的儿子身边同时又叫他内疚不已。这是一种充满温情而又痛苦的凝视,充满了甜蜜的忧伤。
主人公的妻子会在传真里抱怨生活不易,“老天爷,总是干活干活,你该看看我,我看起来有九十岁。还有,我们上车时,侧壁或外墙上的一条粗带砸下来差点儿抽死了双胞胎。保险公司说他们不给钱。”此时此刻,主人公已心乱如麻,儿子尼尔森的凝视已让他心力交瘁,加之妻子的凝视,需要强大的内心才能支撑下去。
为了应对来自工作中的凝视,主人公不得不暂时把来自家庭里的凝视尽最大努力压抑下去。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亦是饱含着对家人的浓浓爱意。更令人拍案叫绝的是,主人公在此充分发挥阿Q精神,杀出了一条血路,以此精神之力抗衡来自各方的凝视之眼,可谓置之死地而后生。寻迹觅踪,我们不难发现,这乐观的精神恰是发自于一颗善良之心。
3来自社会上的凝视
在主题公园的8号垃圾处理区有家“工作人员专店”,住着马丁、吉妮娜和小艾迪。这份工作的收入可以维持马丁儿子小艾迪在寄宿学校读书。学校里有钱人家的孩子,往大处延异开来便是社会上的有钱人,来自社会上的这一凝视却是带有嘲讽意味的。
小艾迪在学校运动馆里踢球的时候鞋子脱线了,他感觉到有钱人家孩子那凝视之眼中的无情嘲笑,便把这份凝视活学活用,嘲笑裤子脱了线的同学西蒙,他问西蒙为什么闻起来那么臭,但还是没能挡住有钱人家孩子对自己的有意奚落,那孩子说,“也许他有气味,但至少他的鞋子不是便宜货。”并非有钱人家孩子都这样,有个孩子就把自己的好鞋给了艾迪。作者凸显了这个孩子的善良之举。但马丁还是教育艾迪,“你不需要是个有钱人才能变成好人。你只要做个好人就够了。”后来马丁丢了工作,小艾迪只能转校。
从大处着眼望去,工作、学校里的凝视都可以归结为社会上的凝视。他们也只是脱离了某个工作或学校,却始终逃脱不掉社会上的凝视之眼,这眼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眼就在身边默默地盯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又何尝不是像小说里这样,无时无刻都处在各种凝视之中呢?关键是,我们能不能做到像主人公那样,尽力想办法平衡这些来自各方的凝视,努力咬紧牙关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与此同时,就算生活再艰辛,也要怀揣一颗善良的心。
4结语
凝视之眼固然凌厉,有时候冰冷残酷,有时候咄咄逼人,有时候压抑难忍。然而,乔治·桑德斯还是凭借一己之力,魔力般的以高超的文学笔触把隐现其中的善良之辉呈现给了读者,这感觉就譬如正吃一碗难以下咽的糟饭,却在碗底惊喜地发现了一枚小小肉丁,肉丁虽小,然带给人内心的温暖与感动却其大无穷,大到令人潸然泪下,大到让人泪流成河。
[参考文献]
[1]【美】乔治·桑德斯著,伊索尔译,《天堂主题公园》,作家出版社,2009,6
[2]【法】米歇尔·福柯著,刘北成、杨远婴译,《规训与惩罚》,三联书店,2013,6
[3]杨芸,规训与惩罚:福柯式解读《狗镇》,大众文艺,影视传媒,2016,3
[4]余秋兰,规训与惩罚:凝视理论视角下《纯真年代》的解读,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
论文作者:张耘耘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9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8
标签:主人公论文; 主题公园论文; 乔治论文; 尼尔森论文; 工作论文; 马丁论文; 孩子论文; 《新疆教育》2019年7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