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鹤山市鹤华中学529700
摘要:“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是马哲学唯物史观中的重要观点,是教学中的难点。本文尝试在常规的设计中对 “教学手段”和“教学环节”寻求突破,以“点对点”的方式有针对地引入相关视频,遵循“真实性”、“拓展性”、“思辨性”、“现实性”的视频选择原则,为学习者提供辅助。
关键词:视频素材,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情境教学
马哲理论体系中的两个重要概念“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物质(存在)”和“意识(思维)”在唯物史观中的“对照物”,双方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人类社会是构成哲学“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的社会生活包括社会的物质、精神生活。忽略哲学范畴和应用界限的限制,“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实际上是“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在社会生活中的缩影。影视作品就是活生生的“社会存在”、“社会意识”。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把握唯物史观的第一观点,并能在认知的基础上实现对“物质”与“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内涵区分与外延整合,本文尝试运用视频素材创设相关情境,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进行分层剖析,期待通过“接地气”的分析化解哲学学习中的“镜像效应”。
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要求视频具有真实性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认为教师应弄清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握学生现在的和即将到达的发展阶段,以《摔跤吧!爸爸》为授课素材来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机制。首先以“近年来印度电影大热”、“相信很多学生都观看过”为授课预设;其次以深挖电影背后的故事作为授课的重点——根据印度摔跤手马哈维亚·辛格的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曾经的摔跤冠军辛格培养女儿成为印度历史上首位女子摔跤冠军,打破印度传统的励志故事。给人启迪,催人上进,传递着十足的正能量。——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二、“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要求视频具有拓展性
《三傻大闹宝莱坞》(以下简称《三傻》)和《起跑线》抨击的都是印度的应试教育。透过电影人物的刻画——导演传递出“提倡兴趣学习,勇于创新,知识源于实践”等教育观念。自上映以来均引发我国大范围的讨论;因为这些作品反映的现象和中国有相同之处。在课堂上导入或播放电影中的某些片段就足以让学生侃侃而谈,笔者相信只要在授课小结中稍加“升华”,他们对“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不管其主观色彩多么浓厚,也不管披上何种神秘的外衣,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的理解应该到位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主张在教学中运用“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三傻》或者《起跑线》就是一些较好的“先行材料”——具有较广的包容性,能为学习者运用新知识提供一个较好的固定点,能够提醒他们与原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
三、“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要求视频具有思辨性
文化作为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解“相对独立性”上可以借鉴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注重协作学习,注重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让他们在不同情境下应用所学的知识并实现自我反馈)。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从基本内涵上讲的就是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理解的关键点在于(与社会存在相比较) “有时”、“落后于”、“先(进)于”,在笔者的教学设计中希冀通过“情境架设”实现“支架搭建”,运用“思维抛锚”促进“随机通达”的“意义建构”,透过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与“协助”实现“自下而上”的自主学习。理想中的“情境”再次在印度电影中找到——
自印巴分治以来,战争与仇恨无疑是横亘在印度与巴基斯坦两国之间的一道巨大鸿沟!2015年3月上映的《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以印巴冲突为背景,通过印度大叔与巴基斯坦小女孩的“有爱互动”,打破两国固有的界限,让爱成为连接彼此的纽带。导演把社会意识的“落后于”、“先于”交替呈现,既穿插着各种现实矛盾,又恰到好处的融入自己的思考。
四、“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要求视频具有现实性
如果说引用印度电影为本论文作脚注,是因为近年引进国内的印度电影都堪称“业界良心”,都大胆直视其国内的社会问题,“针砭时弊”是笔者用以说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思路,但要说“一部电影改变一个国家”,体现社会意识“反作用”则要推荐学生观看或了解《熔炉》这部韩国电影。
《熔炉》是根据韩国2000年光州的一个聋哑人学校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来。韩国当代女作家孔泳枝,在读到相关的报道和亲身采访后,将事件写成了小说《熔炉》;韩星孔佑在看到《熔炉》后,主动联系经纪公司,请求把这本小说拍摄成电影,播出后引发巨大的社会舆论,导致案件再次重审,韩国政府也重新修正了《性侵害防治修正案》,俗称《熔炉法》。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电影《熔炉》作为社会发展过程中正义与邪恶对抗的体现,直接促进国家立法机关修法,推动韩国社会人权事业的发展,展示着人类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永恒需求。马斯洛“人本主义”和“需求理论”主张学习应与人的整体发展联系起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来开展教学,同时强调学习是学习者自我指导、自我发展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时年龄普遍介乎于17、18岁,组织他们观看此类电影,笔者认为将产生多方面的积极影响,也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出的“学会学习”的基本要求。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导入视频素材并非新鲜事,取得的教学成效也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本文探究的重点在于从学生认知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符合他们年龄阶段、认知水平的情境素材。希望通过本文的撰写,为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视频素材的选择提供一些“真实的”“拓展的 ”“思辨的”和“现实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莫雷编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百度资讯: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摔跤吧!爸爸》、《小萝莉的猴神大叔》、《熔炉》
论文作者:吕君红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1
标签:社会意识论文; 社会存在论文; 印度论文; 熔炉论文; 电影论文; 学生论文; 视频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