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高茜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骨三科 湖北荆州 434000
摘要:目的 探究疼痛护理干预在促进骨科术后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2年3月-2012年10月收治的骨科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骨科手术之后的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疼痛护理干预的临床治疗方案,即对患者进行相关骨科疼痛知识的宣传教育、对患者耐心的心理护理以及手术之后的指导。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在实施手术之后的6h、1d、2d之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较对照组相比疼痛程度明显有所减轻,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骨科患者采取术后疼痛护理干预的临床方案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有利于术后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以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疼痛护理;骨科;术后;康复
受患者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许多患者在手术之后会感受到术后的疼痛,进而影响生活质量,减缓术后康复进度[1]。针对以上情况,我院就骨科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受实行了疼痛护理干预的临床诊疗方案,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数据分析统计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将我院2012年3月-2012年10月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且入住患者均除了骨折之外无其他疼痛疾病。手术切口长10cm-20cm,时间为1h-2h,手术过程中需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术后患者麻醉的恢复时间在1h之内且没有实行麻醉镇痛泵的治疗。排除具有沟通障碍、精神失常、文盲等。将80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为(35.20±8.21)岁,手术时间为(1.32±0.50)h,住院天数(18.21±1.40)d;观察组患者的年龄(33.82±8.50)岁,手术时间为(1.33±0.48)h,住院天数(18.65±1.23)d。所有患者在年龄、住院天数、手术时间、病情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的止痛药物治疗,在两耳无发处用高乌甲素(福建金山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贴片。每次2贴,当患者感到身体疼痛时,及时给患者注射地佐辛注射液(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5mg/剂量)于肌内。观察组:在给予患者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疼痛护理干预的方式,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所述。
1.2.1心理护理
大多数骨科患者因其自身的紧张情绪、以及担心术后身体的疼痛和恢复程度等因素,从而加剧了患者的负面情绪,我院根据骨科患者的各种临床表现,采取了疼痛护理干预的诊疗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了解患者的性格、年龄、以往病史、情绪状态、家庭情况、受教育程度等;(2)定期巡房,并主动问候患者病情及疼痛感受,及时了解患者需求,并做好反馈;(3)经常给患者宣传相关疾病的医疗知识,鼓励患者平常可以多和他人沟通交流、看书、听音乐等,分散自身注意力,以减轻术后不安和焦虑等负面情绪。
1.2.2疼痛宣传教育
通过对骨科患者的疼痛宣教,可以较为直观地告知患者疼痛产生的因素以及不良情绪对病情所带来的危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患者的负面心理及不安情绪,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治疗与康复。
1.2.3术后指导
(1)保持患者入住病房的安静整洁,减少噪音对患者带来的不良刺激。(2)告知患者术后宜平躺6h,以及指导患者家属对活动受限的术后患者进行局部身体按摩、定时翻身等,减轻患者疼痛感。
1.3疼痛评估
术前与术后应用数字疼痛参数分级法(NR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7-10代表重度疼痛,4-6表示中度疼痛,1-3轻度,0表示无痛。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的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下表1可以看出,术前与术后2h、术后3d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h、术后1d、术后2d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差异较显著,即观察组的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比较
3 讨论
骨科术后患者疼痛在临床上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于人体对于组织的损伤、修复的一种复杂反应,存在于每一位骨科术后患者的临表现中[2-3]。观察组主要根据骨科患者在临床上的表现,在给予一般的常规护理方式后加以疼痛宣教、心理护理、术后指导等护理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疼痛反应。其中对患者的心理护理这一措施非常重要,其护理质量的高低可以直接影响对待骨科患者的护理质量[4]。从而使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人性化关怀,有了战胜疾病的精神力量。通过疼痛宣教,可以转变骨科患者对于术后疼痛的意识,使患者对骨科术后疼痛这一临床症状有一个客观清晰的认识,帮助骨科患者淡化疼痛意念,积极配合治疗,对于术后疾病疼痛的控制有一定的正性作用[5]。
综上所述,疼痛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术后舒适度,提升医护人员的人性化关怀意识,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云霞,龚雅萍,邱瑾等.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程序化疼痛护理规程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2):19-23.
[2]董丰琴,熊秀萍,陈丹等.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的新进展[J].东南国防医药,2013,15(6):615-617.
[3]刘静,解雪,张其亮等.疼痛控制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6):512-514.
[4]梁成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2):231.
[5]魏立繁.两种镇痛方式对骨科术后病人影响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5,2(2):11-13.
论文作者:倪高茜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2
标签: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疼痛论文; 骨科论文; 手术论文; 两组论文; 程度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