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斌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中医医院 黑龙江大庆 166500)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顺行胆囊切除术根治胆绞痛临床处理方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5年12月,我院行顺行胆囊切除术的胆绞痛患者22例,临床经检查均行胆囊切除术治疗,记录相关数据信息,总结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顺行胆囊切除术的22例患者均康复出院,临床手术效果满意,降低远期后遗症的发生率,经手术治疗患者均在7天内基本恢复到手术前状态。结论:临床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绞痛临床效果好,各项指标均在3日内达标,7天即恢复术前良好状态,该手术方法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关键词】胆绞痛;胆囊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R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3-0040-02
胆绞痛是因胆管内存在结石移动,造成胆总管的暂时性梗阻而引发的绞痛,临床普外科较为常见,针对胆绞痛临床主要采取石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选取2015年4月~2015年12月,我院行顺行胆囊切除术的胆绞痛患者22例,临床经检查均行胆囊切除术治疗,总结临床各项资料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5年12月,我院行顺行胆囊切除术的胆绞痛患者22例,临床经检查均行胆囊切除术治疗,其中男性12例,女性10例,间歇性绞痛8例,持续性痛6例,疼痛可向右肩合并右上背部放射6例,上腹剧烈疼痛2例,经检查22例患者均符合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标准,临床手术的患者出现上腹持续性痛,突然发病,阵发性强。
1.2方法
患者体位为头高脚低位,做好腹腔镜手术和中转开腹手术两种准备。术前置胃管,术中抽吸可以减少胃内容物,扩大手术操作空间;人工气腹的压力设定为12~15mmHg。具体步骤:(1)Calot三角的显露;(2)分离、钳夹、切断胆囊动脉;(3)分离、钳夹、切断胆囊管;(4)剥离胆囊;(5)取出胆囊;(6)必要时冲洗腹腔、放置引流管;(7)解除气腹,缝合切口[1]。
1.3 统计学处理
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2例胆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以缓解,病情稳定,对临床手术治疗前后患者上腹剧烈疼痛进行评估,评估分值以50分为准,低于25表示正常,功能恢复正常,我院骨科采用评估分的形式记录能够直观了解患者入院前后经过护理的效果,手术治疗前胆绞痛患者上腹剧烈疼痛评估42.8±2.29,手术治疗后胆绞痛患者上腹剧烈疼痛评估22.2±2.29,前后对比值差距大,有明显区别(P<0.05),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讨论
世界上首例胆囊切除术是1882年开腹完成的,德国外科医生Muhe于1985年报道了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自此腹腔镜得到广泛的推广,并逐渐在肝胆外科领域被应用到其他术式。目前临床肝胆外科腹腔镜手术较为普遍。
早期诊断性腹腔镜检查和有限的治疗主要应用于妇科领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极大地改变了肝胆外科的状况。腹腔镜技术和方法的不断扩展,激发了人们将腹腔镜应用于不明原因腹部疾病的诊疗的热情。目前腹腔镜探查术主要应用于下列不明原因疾病的诊断:(1)急性腹痛辅助检查阴性患者;(2)慢性疼痛综合征;(3)肠梗阻;(4)怀疑肠缺血;(5)脏器穿孔;(6)妇科疾病引起的急性腹痛;(7)腹腔结核;(8)昏迷等无法应答的患者。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适应证与传统开腹手术基本相同,即胆源性胆绞痛、胆源性胰腺炎、症状性单发直径>0.5cm的胆囊息肉以及无功能胆囊等。术前要全面详细地询问病史和查体,常规完成手术前的各项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透视或X线平片以及腹部B超检查,必要时补做CT、MRCP、ERCP等。对于有着心、肺病史的患者,术前应该进行详细的心肺功能检查以及术后针对性治疗[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设备的精准度有较强的依附性,具有诸多优点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术中发现病变且原因复杂,手术设备术中出现故障,操作者技术不纯熟等均不能使手术顺利进行,进而需要做开腹手术探查具体病因,成为中转开腹。中转开腹有相应的原因,包括:疾病发生病变原因复杂,术前采集资料不完善;术前出现误诊状况;患者气腹耐受性差;术中出现并发症,腹腔镜无法完成;术中机器出现障碍,短期无法修复;手术操作者技术受限。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设备高度依赖,它本身具有诸多优点,但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术中由于病变复杂、手术设备故障及操作者本身技术等情况不能继续完成腹腔镜手术而必须行开腹手术,称为中转开腹。
导致中转开腹的原因有:(1)病变复杂,术前估计不足;(2)术前漏诊、误诊;(3)患者不能耐受气腹:(4)术中发生镜下无法操作的并发症:(5)术中机械故障,短时间无法维修;(6)术者技术有限。
胆囊切除手术后对患者常规用药,主要是起到预防作用的抗生素静脉灌注,并给予短时间的吸氧处理,手术后鼓励患者离床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出现胀气,久卧病床影响血液静脉回流,引发静脉血栓,对于胆囊手术患者,24小时内即可排气,各项指标均在3日内达标,7天即恢复术前良好状态。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均存在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包括:①胆道受损;②胆漏形成;③术中、术后出现大出血状况;④继发胆总管结石;⑤切口感染及出现疝气;6、十二指肠损伤等[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常见并发症:①胆道损伤;②胆漏;③术中、术后出血;④继发胆总管结石;⑤胃、十二指肠损伤;⑥切口感染和切口疝。
本组研究的22例患者均行顺行胆囊切除术,对临床手术治疗前后患者上腹剧烈疼痛进行评估,手术治疗后胆绞痛患者上腹剧烈疼痛评估低于手术治疗前前后对比值差距大,有明显区别(P<0.05),有统计学意义。以上数据说明临床采用顺行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绞痛临床效果好,患者短期内即可恢复术前状态,手术无远期后遗症的出现,继发结石出现的几率大大降低,临床值得借鉴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孙焕宏.腹腔镜胆囊切除胆管损伤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6,01:28-29.
[2]殷俊杰,蔡阳,张筱凤,贾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胆管损伤患者的诊治[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6,22(01):27-29.
[3]黄广恒.胆结石患者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6,01:60-61.
论文作者:李文斌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9
标签:胆囊论文; 患者论文; 切除术论文; 腹腔镜论文; 手术论文; 术前论文; 疼痛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