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素质教育提倡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完成学习活动,致力于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在这样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小学数学课堂要引入游戏化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基于此,本文将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索如何将“教”与“学”融合到游戏过程中,在游戏化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更有利于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动力和乐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创新实践
小学阶段是学生系统学习数学知识的开端,教师要切实了解实际学情,结合学生的能力特点、教学目标、教材内容等设计趣味化的数学教学方案,而游戏化教学则是寓教于乐、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数字知识素养提升的有效手段。通过游戏化的学习活动,不但能够改善紧张严肃的课堂环境,同时还能激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以此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的实施原则
(一)目标明确
虽然学生喜欢游戏,但是教师一定要区分游戏和游戏化教学的区别,不能将两者等同视之。因此,教师一定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游戏化内容设计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突出知识重点和难点,提高数学教学能效。
(二)科学设计
在游戏化教学中,教师要突出知识性、趣味性相融合的特点,不能将游戏化教学视为一种单纯的教学手段,而是要巧妙融合各个知识点,实现知识的串联作用。在游戏化教学中要科学设计,将其巧妙的穿插在课堂活动中,这样才能避免学生产生枯燥倦怠心理,进而获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知识为本
数学游戏化教学方案要始终围绕教材知识点进行,因此,在实施游戏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知识为本,避免其他因为干扰学习过程,比如控制好数学游戏过程中的纪律情况,引导学生遵守活动流程,教师要起到组织、监督、引导的作用,始终围绕知识主题,避免学生在游戏化学习中偏题或跑题,影响课堂效率。
二、小学数学课堂游戏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教师提前设计游戏教学目标
为了保证数学游戏教学效果,教师要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及流程,将知识点融汇到游戏设计中,这样才能保证活动内容和教学目标相一致。教师要厘清游戏和教学之间的关系,始终围绕知识重点进行游戏设计,让学生在游戏化学习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建立起知识和游戏的有机联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认识不同图形的教学目标下,教师可以提前规划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判断标准,能够准确分辨它们的不同。教师可以设计“图形搬家”的游戏,让学生用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拼成不同的图形,如两个正方形拼凑成一个长方形,四个正方形拼凑在一起还是正方形,这也直观有趣的“拼图搬家”能够让学生更生动的记忆图形特点,掌握图形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分辨和判断能力。
(二)合理设计游戏组织形式
数学游戏设计有利于增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教师可以结合实际学情,将重难点知识融合在游戏中,一方面能够降低知识难度,另一方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情况下,数学游戏多以小组形式进行,这样不但可以节约课堂时间,同时还能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评价。在优化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先天差异,合理布置游戏任务,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游戏环节,这样有利于达成预期目标。在小组游戏中设计和实践中,教师要注重拓展性,结合教学目标进行。
例如在“谁也不能说”游戏中,主要培养学生的数字应变意识,快速反应倍数关系。游戏规则是:教师提前限定一个“不能说”的数字,比如“4”,说到带有“4”或者“4”的倍数都要跳过去,比如“4、8、12、14、16”,遇到这些数字不能说,要用拍手代替,谁说出来就算输,说错的学生可以表演个小节目,完全从1说到100没出错的一组获胜。这样的游戏简单易行,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字计算能力、现场反应能力非常有效,而且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会处于精神高度集中状态,思维会变得更敏捷。再加上此类游戏全班学生都能参与,进行效率很高,所以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活动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协调合作能力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教师运用这些游戏的时候,可以抽出课上几分钟的时间,也可以在自习课上用十几分钟来玩游戏,灵活的操作形式有利于教师自由把控,从而将学习和游戏有机结合,让学生参与到有趣有益的数学游戏中,以此提高数学游戏活动的有效性。
(三)通过游戏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要突出“应用意识”,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样才能体现数学知识价值。通过游戏化教学能够建立生活和课堂的联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例如在学习丈量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智慧园丁”的小游戏,通过“实地考察”测量学校花坛、绿地、教室的周长,对于一些不规则的花坛,比如心性、花型等,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怎样才能找到更好的测量方法。在测量游戏中,学生会提出自己的方案,比如用软尺测量、用绳子围出长度后,在测量绳子的长度等。在这样的游戏情境中,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会明显提高,学生会综合运用已经学到的圆形、梯形和长方形等面积、周长计算公式,真正实现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四)通过数学游戏巩固学生的知识记忆
小学阶段学生属于跳跃式记忆,也就是“学得快、忘得快”,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强化巩固学生的知识记忆,通过游戏化教学有利于夯实学生记忆,将学习“事件”转化为“行动”,从而提高知识巩固作用。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时,为了学生死记硬背公式,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拼一拼”游戏,在游戏中掌握公式原理,加深学生的知识印象。比如学生将一个平行四边形卡纸四角折叠,就会成为长方形或正方形,图形边长不变,而“宽”是原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样就容易帮助学生理解“S=a×h”的公式原理,从而把抽象的知识具象化,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和应用。
三、结语
寓教于乐、学以致用,这是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师要结合实际学情设计游戏方案,协调好“玩和学”的关系,在游戏化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实践,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通过数学游戏化教学,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素质教育与核心素养培育的双赢。
参考文献
[1]胡江腾.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讨[J].当代家庭教育,2019(27):135.
[2]蔡利.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2019,16(09):160.
[3]王亚荣.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7):144..
作者简介:潘正敏(1980.11-),女,重庆市人,当前职务:教师,当前职称:小学二级教师,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论文作者:潘正敏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游戏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知识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教学目标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