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分析及防治对策论文_周强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分析及防治对策论文_周强

广州市花都区城区市政工程管理所

摘要:市政道路工程具有施工场地狭窄、工程项目零散、连续性差的特点。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通常不能实行交通封闭,而地下铺设的各种不同管线相互交织、错综复杂,一旦对某些管线所在位置不清析,施工时极可能造成管道破裂、无筋管被压扁,甚至挖断,造成经济损失或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不仅给道路工程进度带来负面影响,还增加了额外的投资费用,影响到市政道路的质量。本人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现就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的通病进行分析研究,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控制策略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规模迅速发展,对市政道路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而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拖延工程的工期和进度。因此,必须加强对道路建设过程的质量控制,以提高市政工程的总体质量,进而降低市政道路日后的维护保养成本,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一、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分析及防治措施

1、路基局部沉陷

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直接决定着市政道路承重能力和使用寿命,是保证道路质量的基本条件之一。路基沉陷原因:在施工过程中填土方路基由于压实不足;回填土杂质太多、土壤含水量过大,填土无法到达规范要求的压实度;软土地基未加处治或方法不当;桥涵通道、过道管、管线等构造物与路基衔接处由于所用材料不当或碾压时比较困难而无法充分压实;沟槽回填压实度达不到标准要求;都会给路基留下沉降的隐患。由于市政道路工程中辅助设施多,所以大多数雨水井都设在行车道上,还有不少排水干管及检查井也设在行车道上,因此,当其井背宽度较小时,回填夯实就十分困难,压实度检查也难以进行。施工中经常发生的疏忽或监控不严,必然使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导致常见的雨水井及检查井与路面接缝处出现塌落缺陷,造成行车中出现跳车现象。

防治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土方回填必须保证分层填筑、层层压实,在碾压之前必须检查回填土的含水量是否符合要求再进行碾压。回填土的厚度要根据土质而定,回填土要选颗粒均匀、渗水良好的填料,不能使用腐殖土或带草、树根、夹带大粒径块状物的土,以防密实不均导致日后发生沉陷。在选择相应的机械进行碾压,在回填坡度较大或纵向搭接两段交接出应作台阶式处理。同时应在碾压前 先整平特别注意控制压实均匀,以免引起不均匀沉陷。另外,对一些特殊地段应单做处理:在路基回填之前,应先对管道、管线进行处理,通常采用砌筑沟槽的办法,沟槽内用均匀的细沙填充,在沟槽上部用盖板盖好,然后再进行回填压实。原水塘、水田地区路基容易出现沟槽有积水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应先排水,情况严重的要采取降水措施,然后清除沟槽内的淤泥,做地基稳定性处理。一般用砂石填充,应按从下到上、从大到小的原则填充,确定没有问题后再进行统一回填土压实。在小桥涵洞施工施工时,必须注意所有的细节,按规定程序操作,从填料到填筑,排水到最后压实,没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雨水井、检查井与路面的接缝处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回填质量,这就要求施工单位采取特殊措施进行回填。据以往的经验:中等井背缝隙大于50mm宽时可用灰泥进行充填, 每层回填厚度≤100mm分层捣实。小的井背缝隙小于50mm宽时可用砌筑砂浆进行充填,每层回填厚度≤100mm也要分层捣实;基层施工要求湿养,以得到高强度。基层混合料含水量低,很快出现表面干燥现象,而稍一脱水,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大大降低混合料的强度,产生过多的表面裂缝,所以必须保持一周内混合料表面湿润。养护时不能用洒水车在表面直接喷洒,以免冲掉表面吸料,一般采用土工布覆盖,在覆盖物上洒雾状水或低压浇水,并加强边角接缝处的养护。

2、路面过早出现破损

市政路面竣工通车不久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破损。其原因:原材料的技术指标不合格,或是混凝土中石灰和水的比例失衡,导致混凝土表面强度不够,造成道路施工完成后使用过程中磨损出现起砂问题。还有部分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选择的收抹压光时间不合适,为了改变混凝土的湿度,人为地洒水或增加干水泥,路面未达到足够的强度便强迫通车,养护工作不到位,造成路面脱皮和开裂现象。水泥、砂、石的比例不当或是搅拌不匀,没有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浇筑,没有及时排除混凝土中的气泡,或没有按规范拼接路面模板,这些都会造成道路表面出现早期破损,影响交通。

防治措施:控制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特别是水泥的技术指标,使用合格水泥和低碱含量水泥,禁止使用小窑水泥;混凝土配比一定要符合标准,搅拌时间不能太短,一定要把灰料搅拌均匀,防止振不出泥浆;已摊铺的混凝土应迅速振捣密实,震捣时注意快插慢拨的原则,不能漏振和不能过振,漏振会出现局部不密实,过振又会使混凝土分层而出现开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振捣时先用插入式振捣器对边角处或安放钢筋的部位依次振捣,同一位置振捣时间均达到表面不下沉并翻出水泥浆为准,再用振动梁进一步拖拉振实并初步整平;模板在安装过程中,必须符合: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设置足够的支撑以保证混凝土振捣时不变形,不松动;在模板内侧应均匀涂油、以便脱模;模板应支撑牢固,不得有离缝、错缝、顶面应平齐;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覆盖草帘、草袋,避免暴晒,定期洒水,保持湿润;养护期间一定要严加看管,坚决防止重型车辆闯入路面。必须确定路基合格后才能浇灌混凝土,尽量选择温度较低的时间浇筑混凝土,避免炎热天气浇筑大面积混凝土,按规范规定正确留置施工缝,否则会因路基下沉而导致混凝土路面裂开,降低道路使用寿命。

3、管道渗水开裂

原因分析:管道基础条件不良导致管道和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陷,造成局部积水,严重时会出现管道断裂或接口开裂;管材质量差,管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破损或接口开裂;管道接口及施工质量差,存在裂缝或局部松散,抗渗能力差,容易产生漏水;检查井施工质量差,井壁和与其连接管的结合处渗漏;闭水封口不密实,又因其井内而常被忽视。

防治措施:认真按设计要求施工,确保管道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当施工地基的地质水文条件不良时,应进行换土改良处理,以提高基槽底部的承载力。所用管材要有质量部门提供合格证和力学试验报告等资料,管材外观质量要求表面无蜂窝麻面现象。选用质量较好的接口填料,并按试验配合比和合理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接口缝内要洁净,对水泥类填料接口还要预先湿润,而对油性的则预先干燥后刷冷底子油,再按照施工操作规程认真施工。检查井砌筑砂浆要饱满,勾缝全面无遗漏,抹面前清洗和湿润表面,及时压光收浆并养护。

二、预防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问题控制策略

1、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要加以重视。施工前要对文件资料进行严格审查,对工程类型、规模及施工地点和具体行业特征,都要进行严格的审查。另外,要对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审查,必须是持证上岗,相关的监理工程师也应当有一定的职业资格,保障其专业能力与施工要求相匹配。此外,还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工程进行测量,为了确保市政工程施工的质量,不能忽视对施工现场原材料质量的检查,要确保原材料符合标准后才可以进入施工场地。

2、严格控制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技术质量。市政道路工程采取的施工方法要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条件进行,对具体每一环节的施工都要根据施工方案进行,如出现问题应及时进行处理,并对施工方案进行更正,确保施工制度的合理和严谨。对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技术要求不高时,施工的质量标准和规范也要严格控制,务必确保工程上一环节顺利保质完成后,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施工建设。

3、对市政道路的混凝土质量要严格把握。混凝土质量的好坏和使用性能的高低优劣都会影响到市政道路日后的使用。通常混凝土的质量主要指混凝土板的厚度、强度以及路面施工的工序和道路后期养护等问题。为确保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除了对原材料质量和施工设计进行严格的把控外,还要对混凝土性能的把控,在施工时才能有效避免出现因混凝土收缩继而导致开裂的问题。同时,市政道路工程混凝土施工中每一道工序都应进行科学的控制,以保障混凝土质量的提升。

4、做好对市政道路工程后期的验收控制。完成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施工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都要联合检查并签字,如一旦发现未达到施工要求,应及时更正,确保达标才能投入运营。此外,验收控制体系应该与全施工周期质量控制相结合,形成完整的质量控制链条,尽可能避免施工质量问题出现。这样可以在市政道路施工后期验收上有所侧重,能够杜绝因施工质量问题造成的后续使用体验下降和过高的维护成本开支。

三、结语

总之,市政道路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是―项重要的工作,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优秀技术人才的不断涌现,对这些质量问题可以在更高端、更精细的层面上进一步研究、解决,使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质量达到更高标准,经受得住更高要求的考验。

参考文献

[1]龙姚.市政道路施工中常见质量缺陷及预防措施[J].建筑设计管理,2009(8):68-70

[2]杨进华.试析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问题及解决措施[J].建筑建材装饰,2015(3):244-244

[3]潘斌.浅析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6(3):131-132

论文作者:周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3

标签:;  ;  ;  ;  ;  ;  ;  ;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分析及防治对策论文_周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