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临床中米索前列醇的应用分析论文_安银华

(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 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目的:了解妇产科日常工作中展开米索前列醇疗法的必要性。方法:抽取82例于2015年10月至2017年5月进入我院妇产科的病例,以疗法差异分组:40例A组施予常规疗法,42例B组统一施予米索前列醇疗法,并统计两组病例用药结果。结果:40例A组病例孕囊组织排出耗时(158.12±12.32)min,42例B组是(144.10±11.03)min,(P<0.05)。A组病例失血量(27.65±2.38)ml,B组是(21.62±1.76)ml,(P<0.05);A组31例(77.50%)成功引产,B组40例(95.24%),(P<0.05)。结论:对于接受专业引产的妇产科病例,施予米索前列醇疗法表现出必要性特征,值得推荐。

【关键词】妇产科;常规疗法;米索前列醇疗法;引产质量;临床指标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0-0058-02

妇产科早期流产病例、中期引产病例以及晚期死胎病例专业治疗中,米索前列醇疗法均表现出较高实践价值[1]。而为综合了解米索前列醇疗法在我院妇产科实践水平,笔者抽取82例于2015年10月至2017年5月进入我院妇产科的病例,旨在对其用药疗法充分改进,进而改善机体指征,实现对其引产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并且完善妇产科工作流程。

1.临床信息、用药措施

1.1 临床信息

抽取82例于2015年10月至2017年5月进入我院妇产科的病例,以疗法差异分组。A组有40例:21岁~38岁,均值(29.90±1.89)岁;21例属早期流产病例,16例属中期引产病例,3例属晚期死胎病例。B组有42例:20岁~39岁,均值(29.15±1.33)岁;22例属早期流产病例,18例属中期引产病例,2例属晚期死胎病例,A、B组妇产科病例信息无显著性,(P>0.05)。

1.2 用药措施

40例A组施予常规疗法,即予以用药缩宫素,用药途径为静注用药或者臀部肌注,用药量以机体病情状况判断。同时,42例B组统一施予米索前列醇疗法:(1)对早期流产病例展开治疗时,予以用药米非司酮(剂量标准:50.0mg;用药途径:口服;用药频率:每天2次;持续性用药3d),用药第4d,给予患者联用米索前列醇(剂量标准:600.0ug;用药途径:口服),待患者成功流产以后,予以用药催产素(剂量标准:20.0ug;用药途径:肌注)。(2)对中期引产病例展开治疗时,予以用药米非司酮(剂量标准:50.0mg;用药途径:口服;用药频率:每天2次;持续性用药3d),用药第4d,给予患者联用米索前列醇(剂量标准:600.0ug;用药途径:口服),用药后,嘱咐患者禁食,约2h左右,并展开专业外阴消毒工作,再于机体阴道系统穹窿部位用药米索前列醇(剂量标准:400.0ug)。(3)对晚期死胎病例展开治疗时,需予以用药米索前列醇(剂量标准:50.0ug;用药途径:口服),再以50.0ug/次、100.0ug/次、200.0ug/次、400.0ug/次、600.0ug/次以及800.0ug/次为标准给予患者用药,间隔时长以6h为标准。

1.3 观察指标

分别统计两组病例孕囊组织排出耗时及其失血量等,并记录其引产结果。

1.4 数据分析

将数据直接录入至专用Excel表中,并且选用SPSS 22.0型软件作统计分析,以(n,%)以及(x-±s)分别表示机体引产质量、孕囊组织排出耗时及其失血量,若统计值临床差异有显著性,(P<0.05)。

2.结果

40例A组病例孕囊组织排出耗时及其失血量都比B组42例长(多),(P<0.05),如表1。此外,A组31例(77.50%)成功引产,B组40例(95.24%),(P<0.05)。

3.讨论

李芳茹[2]等表明,妇产科日常工作中,米索前列醇表现出应用频次高的特征,除了可在早期流产病例中、中期引产病例中使用,而且当晚期死胎病例接受专业引产时,该药品同样有较高价值。米索前列醇本身是前列腺素E1的一种衍生物类型,当妇产科病例用药后,该药品会对其平滑肌系统的收缩功能有效提升,在加快其子宫系统迅速收缩的基础上,确保机体宫腔压力值显著升高,以确保其宫腔系统内容物充分、及时排出[3]。

不仅如此,当患者展开米索前列醇疗法后,药品还会直接作用于机体体内胶原纤维物质,在促使其加速断裂、加速降解的基础上,确保及宫颈系统处于软化状态,从而促使其宫颈系统达到成熟状态,进而确保机体妊娠物充分排除[4]。此次给予两组病例施行不同用药疗法后,40例A组病例孕囊组织排出耗时(158.12±12.32)min,失血量(27.65±2.38)ml,同时42例B组是(144.10±11.03)min和(21.62±1.76)ml,(P<0.05);且A组31例(77.50%)成功引产,该结果相比于B组的40例(95.24%)低,(P<0.05),表明米索前列醇疗法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对于接受专业引产的妇产科病例,建议酌情施予米索前列醇疗法,在对其孕囊组织排出耗时及其失血量充分控制的基础上,提升引产质量,确保米索前列醇疗效充分发挥,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钱金凤,经小平,武淑英,等.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8~16周妊娠有效性及安全性的临床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5,50(7):505-509.

[2]李芳茹.缩宫素静脉微泵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6):1018-1019,1021.

[3]段江生,陈云霞.研究米索前列醇在妇产科及计划生育领域的临床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5):2840.

[4]郑疆,陆莹.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和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5,23(1):48-50.

论文作者:安银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31

标签:;  ;  ;  ;  ;  ;  ;  ;  

妇产科临床中米索前列醇的应用分析论文_安银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