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上庄镇中学 050000
摘 要: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长期以来,诗教都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形式和内容。然而,古代的诗教传统,又是中学语文教学最为缺乏的,现有的中学教育日益功利化,导致生命关怀的淡漠以及受教育者自身的心灵源泉的枯竭。因此,有必要重新呼唤传统诗教,对中学语文教育进行改革。
关键词:语文 教育 教学
一、诗教之基:中学生群体与语文教学的情感属性
诗教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也应该成为现代中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原则。诗教建立在情感原则基础上,正确、适度地运用情感教育原则,有利于加强教学效果,在知识教育之外,增进人格教育。对于中学语文教育的情感原则,可以作两方面的考察:
1.中学生群体的情感特质。中学生处在青春期或青少年时期,身心变化剧烈。生理的变化、社会关系的变化(如与异性关系)、学习内容的变化,这些都导致中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的存在,它具有过渡性、封闭性、动荡性等特征。从情感角度来看,其过渡性表现在,脱离了儿童时期的天真烂漫,其情感不再自由发泄、不得不加以克制,但是中学生此时又缺乏足够的理性和意志力去克制自己丰富的情感;其封闭性表现在,中学时期自我意识发展迅速,内心“秘密”越来越多,既不能像孩童一样“肆无忌惮”,也不能像成人一样条理缜密,对扑面而来的新事物既好奇、又恐惧,从而造成了其习惯于自我封闭的状态;其动荡性表现在,由于理性不够发达,欲望却带着激情茁壮成长,其情感十分敏感脆弱,从而易造成其人格的不稳定性。总之,中学生处于一个“血气未定”的时代,对其进行情感教育、引导是十分有必要的。
2.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分科教育之后,各学科教育承担的任务是有差异的,就语文教学而言,它不仅是培养人们语言能力的学科,同时也承担着培养中学生情感的任务。实际上,语言的功能首先是用以表达情感的,正是孔子讲“辞达而已矣”,语文要培养这种语言功能就必须调动受教育者的情感,只有情感自然、充沛、流畅,其语言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同时,它还能弥补单纯语言教育的不足。单纯的语言教育长久行之,必然造成心灵的枯竭、形式主义泛滥。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语文情感教育的特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诗教之行: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具体应用
在具体教学中,其情感教育可以依如下思考展开:
1.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 ,更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教师有血有肉,满怀激情,用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就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触动和感动。反之,如果学生已经对某个教师产生了厌恶情感,其知识的接受也是被动的。语文教育更是如此。因此,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必须培养自身的道德情操,去关心、爱护、理解学生,从而取得学生的信任、敬仰,这样才能使师生情感互动有效有行。
2.充分发掘课文的情感要素。无论选入教材的何种体裁的作品都会渗透着作者深厚的情感。因此,在讲课之前,先要为课文定基调,看课文究竟表达了作者何种感情。必须细致把握每篇课文的情感,即便是同类课文,其情感基础还是有差别的。
3.运用情感性语言及肢体语言。孟子讲“仁言之不如仁声之入人之深也”。同样的语言,用不同的情绪去表达,效果不同。作为教师一定要锤炼自己的语言能力。语文教师则应有更高的要求,即如何将语言与情感结合起来。当确立每篇课文的主基调之后,就可以依之而运用情感性语言。
肢体语言是情感表达的重要辅助方式,是无声的语言。根据调查,在师生面对面的交流过程中,肢体语言常比一般语言传递更多的信息。所以,应该尽量掌握良好的肢体语言沟通技巧。
三、诗教之成: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辅助手段
要使中学语文情感式教学达到最佳效果,最终完成“锦上添花”的“诗教”理想,还有很多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利用,同时,还必须反复地与学生磨合。
1.音乐与图像:多媒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使音乐、图像配合越来越成为语文教学的手段。音乐、图像与人的情感世界息息相关。孔子讲“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音乐起源于情感又表达于情感。音乐可以用“节奏”的变化调动人的喜、怒、哀、乐。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有节律的散文和诗歌中,可以使用这样的音乐,比如戴望舒《雨巷》可以用轻音乐如《雨的印记》等,这类音乐,应该轻轻的、柔柔的、又带一些淡淡的哀伤。图像、尤其是动态的图像(视频)也具有同样的功能,比如长城连绵起伏,就使人产生自豪感,而碧云天、黄叶地,又会使人产生离别的哀伤。
2.自我评估:与学生的磨合要不断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决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要不断地去磨合。学生对教师从陌生到熟悉,逐渐建立起信任、敬仰,即是情感教育的自我评估。同时,由于教师自身情感教育的能力培养也需要一次次磨合。因为情感是师生双方共同建立起来的,仅仅强调教师的情感表达,而忽视学生的感受是不可取的。作为受众,不同群体的观感、情感也有差异,事实上,我们也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班级引起的效果不同,何况各个班中更为具体的学生个体。因此,有必要经常反思,撰写教学日记。只有这样,才能推动“诗教”理想越来越成熟地适应现实、引导现实,最终得到完成。
论文作者:路亚茹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5月总第1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9
标签:情感论文; 语言论文; 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中学生论文; 孔子论文; 教师论文; 《教育学》2017年5月总第1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