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二四二医院超声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66)
【摘要】目的:讨论彩超在干脓肿患者的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2015年2月到2016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肝脓肿患者82例,随机分成实验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实验组采取彩超和抗生素给予诊断和治疗,对照组采取单纯抗生素治疗方案。结果:实验组诊断准确率为97.56%,对照组诊断准确率为87.80%,实验组的诊断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8.05%,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抗生素与彩超联合治疗方案,能够有效的提升肝脓肿的诊断有效率和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彩超;诊断;临床价值
肝脓肿是消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为不规则的发热【1】,肝区出现持续性疼痛,疼痛会随着呼吸以及身体运动而加剧,肝脓肿在临床上可能出现在肝脏的不同位置,所以会产生不同的临床症状,例如出现腹部症状以及呼吸系统症状,通过临床治疗发现肝脓肿的死亡率特别高,所以对于疾病做出准确的诊断以及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2】。在本次调查中应用彩超对疾病进行诊断,并参与治疗过程,发现其临床应用效果良好,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方法
现随机选取2015年2月到2016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肝脓肿患者82例,随机分成实验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实验组包括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34-58岁,平均年龄(46.2±6.8)岁,病程14-120天,平均(67.2±8.1)天;对照组包括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31-52岁,平均年龄(41.5±5.2)岁,病程15-130天,平均(72.5±9.3)天;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后以及临床实验室检查后均被证实患有肝脓肿。
1.2纳入标准
患者经过临床医生对患者症状的判断后,发现其有患有肝脓肿的几率非常大,患者表现出明显的肝脓肿症状,例如:不规则的发热,持续的肝区疼痛,全身水肿以及腹泻等症状;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的一周没有服用任何抗生素。
1.3检查方法
实验组采用麦迪逊X6彩色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进行诊断,超声探头频率为3.5-5.0 MHz,通过检查后发现病灶的位置,并且记录病变位置的大小、形态、边界以及内部回声是否出现液化和流血症状发生,对于部分不能确诊的患者来说,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查观察中性粒细胞、白细胞的数量是否上升,同时还可以参考患者的AFP以及癌抗原水平进行确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生素治疗,实验组在使用抗生素质量的基础上采取彩超干预,并对病情予以观察检测,如果患者在抗生素的治疗下效果不明显,则需要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3】,对手术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后,在局麻下行手术,当套管针准确的刺入病灶内后,将脓液抽出,如果脓液过于粘稠,则先用生理盐水进行稀释,再进行抽吸【4】,直到抽出的液体变为淡红色为止,然后再将庆大霉素注射到脓腔内。对于脓腔较大的患者,可进行多次抽吸或者采取防止引流管。
1.3疗效观察
治愈:患者肝区疼痛、发热以及畏寒的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患者肝区疼痛、发热以及畏寒的症状基本消失;无效:患者肝区疼痛、发热以及畏寒的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加重。治疗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调查涉及数据均输入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组间计数资料如治疗以及诊断情况等应用(士s)表示,行t 检验;计量资料如治疗诊断率等采用(%)表示,行X2检验,P<0.05具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诊断有效率对比
实验组41例患者中,有40例被确诊为肝脓肿,其诊断准确率为97.56%,对照组41例患者中,有36例被确诊为肝脓肿,其诊断准确率为87.80%,实验组对肝脓肿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实验组41例患者中治愈25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41例患者中治愈15例,有效17例,无效9例,治疗有效率为78.05%,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经过本次调查后发现,实验组诊断准确率为97.56%,对照组诊断准确率为87.80%,实验组的诊断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彩超在肝脓肿的诊断中具有良好的作用,通过彩超可以直接发现肝脏中发生脓肿的位置,脓液量的多少,而对照组中仅仅通过对患者症状的判断,不能直观的发现脓肿的发生位置【5】,并且脓肿发生在不同的位置可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容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所以其准确率较低。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8.05%,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一部分患者脓腔较大,单纯使用抗生素,不能有效的缓解疾病症状,此时在超声引导下,采取穿刺抽取脓液,将脓液完全抽吸干净,降低了炎性物质对组织的刺激,提升了治疗有效率。综上所述,采取抗生素与彩超联合治疗方案,能够有效的提升肝脓肿的诊断有效率和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晓红, 章明明. 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在肝脓肿置管引流前的临床价值[J]. 肿瘤研究与临床, 2012,24(5):345-346.
[2] 李彬, 刘沫. 超声介入方法在老年肝脓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34(24):6947-6949.
[3] 牛泽然,杨金焰,徐歉,等. 超声对胆囊穿孔合并肝脓肿诊断与治疗的应用[J].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10(5):3165-3166.
[4] 黄精,王洪林. 化脓性肝脓肿的病因及诊治进展[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8(9):1264-1266.
[5] 李丽娟. 超声在肝脓肿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1):46-47.
论文作者:蔡静 朱成梅 李艳秋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9月下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7
标签:脓肿论文; 实验组论文; 患者论文; 有效率论文; 对照组论文; 率为论文; 超声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9月下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