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中心医院 湖南衡阳 421001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80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脑出血的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中各项对比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均显示P<0.05,故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均显示P<0.05,故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出血急性期的患者进行一定程度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且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护患关系,因此其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护理干预;脑出血急性期;临床护理效果
脑出血主要是指非外伤导致的原发性的脑实质内出血[1]。该病症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速度快且病死几率以及致残几率高的特点。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该病症多是由于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导致的。该病症在急性期的病死率高达35%[2]。除了积极治疗之外,加强会患者的看护工作,并对其进行有效且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是提高患者生存几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几率的重要途径。本文将就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80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80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并经CT检查确诊;其中护理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为39-74岁,平均年龄(52.4±2.2)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为39-75岁,平均年龄(53.2±2.1)岁;其中56例具有高血压病史;23例入院时处于昏迷状态,36例神智清醒,21例表现为嗜睡昏睡;19例患者不存在语言以及肢体上的障碍,61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上的肢体瘫痪或语言障碍。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并未表现出明显差异,故本次研究具有研究意义。
1.2方法
1.2.1对照组的护理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①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意识恢复情况(参照格拉斯哥昏迷指数测定法)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则要立即报告主治医师[3]。②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一定要保证患者呼吸道的畅通,同时也要为患者做好口腔护理,当患者表现出呼吸衰竭症状时,则要立即采取气管切开术。③并发症护理:为防止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护理人员要定时对患者进行翻身、体位引流等操作。为防止患者出现泌尿系统的感染,护理人员要定期为患者更换尿管,并每天为患者的尿道口进行擦洗消毒。④饮食护理:保证患者每日的营养摄取以及热量供给,以此来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同时对于存在吞咽困难或者是存在意识障碍的患者要给予鼻饲流质食物以及输入蛋白质的方式来保证患者营养的供给。
1.2.2护理组的护理
护理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①健康教育: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的健康宣讲,并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了解病症的基础知识,在患者出院之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家庭护理模式以及具体操作方法的宣讲,着重向其介绍护理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的相关事项。②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临床症状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要详细记录,并根据患者的评分结果及时调整护理模式,因此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治疗效果。③心理护理:脑出血患者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故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一定程度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克服不良情绪的影响,并帮助其建立治疗的信心,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④鼓励患者在病情得到缓解后,进行适当的床下活动,以此来加快患者的肢体能力恢复。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主要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焦虑评分)。
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采用病房问卷调查的形式,以非常满意+满意计算总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护理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中各项对比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均显示P<0.05,详见下表1。
3.讨论
脑出血极易引起泌尿感染以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而且因为该病症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语言以及肢体障碍,因此患者往往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这些不良反应不但会影响到患者的诊疗效果,而且也对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影响[4]。
在本次研究中对护理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了健康教育、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临床症状进行评估、心理护理、鼓励患者在病情得到缓解后,进行适当的床下活动,以此来加快患者的肢体能力恢复。
从本次研究结果看来,护理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明显下降,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因此笔者认为对脑出血患者进行一定程度的心理护理可以更好的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以及各项需求,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完成护理工作、并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另外从本次研究中总结,要在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工作中重视营养支持。该项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脑出血急性期的患者进行一定程度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且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护患关系,因此其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吴小园.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08):1389.
[2]何书萍.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航空航天医学杂2012,23(3):356一357.
[3]张彩霞,方军,杨菊芬.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9):2224-225.
[4]刘惠勤,魏万梅.程序化护理干预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学报,2013,19(2):282-283.
[4]吴历.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4):11-12.
论文作者:唐小青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6
标签:患者论文; 脑出血论文; 急性期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效果论文; 统计学论文; 《健康世界》2014年2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