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励学生学习论文_刘春梅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励学生学习论文_刘春梅

新疆石河子143团第四中学 832000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自信心。激励学生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励学生学习呢?

一、激趣

每学一篇新课时,教师如果直接进入正课是不能很好地吸引住小学生的。为了吸引住小学生,教师就要作适当的诱导。可以说,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是否浓厚,与教师的诱导有密切关系。有经验的老师,都会精心设计新课的导语,使它具有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引得巧、诱得妙,就会吸引住学生,使他们的大脑兴奋起来,处于亢奋状态。实践证明,在心理亢奋时最易接受知识。当小学生的学习心理进入亢奋激越状态时,就容易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强烈的学习兴趣就会产生出强烈的求知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热爱

夸美纽斯曾这么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老师激发起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使学生疏远他们,而是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由此可见,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善待学生,那么就会如同磁石一般吸引学生,激励着学生去积极思维,用心学习,克服困难,走向成功。“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学生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罗素的这句话更让我们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会起到多么大的作用,教师只有对学生抱有强烈的爱、宽容的理解、诚挚的友善、平等的尊重,才能引起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才能创造激励学生学习的感情基础,造成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良好教育气氛。“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方法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把自己定位为小学生学习的服务者、组织者、促进者、启发者、帮助者、激励者,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在朗读教学中,小学生朗读课文后,即可让他们分别谈谈自己朗读的结果如何、好在哪里,再相互之间评一评谁读得更好、好在哪里、还有哪些方面是需要改进的,然后让其他同学进一步评议,最后教师做总结性归纳补充。小学生会在这种广泛的交流中取长补短、学习他人、认识自我并不断改进自我。

四、时机

抓好时机,也就是说老师要善于做“及时雨”,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去鼓励,“雨”要下得及时。在课堂上,当一个学生尽其所能解答了一道疑难的时候,教师就应当堂表扬他;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错了的时侯,教师也应先肯定他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然后再鼓励他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适时适度的激励表扬,小学生学得专注,也学得开心。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现在谈到激励,许多人认为就是要把学生往好的方面评价,不好要说成好,不好也硬要找到好的方面大肆表扬、鼓励。当然,这种积极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但殊不知,一味的表扬将会使小学生对自己没有清醒和全面的认识,会让他自我感觉太好、自信过头,一遇到挫折就往往一蹶不振、自暴自弃,反而不利于他们进一步的成长。

我们必须意识到激励不等于表扬,批评也是一种激励,无原则的表扬只会适得其反。当然要注意的是,批评时不能打击小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要委婉地否定,有时还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情况不同对待。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批评,既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也清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对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进步发展,才是真正成功的激励。

论文作者:刘春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7月总第24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0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励学生学习论文_刘春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