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战略以来,高度重视智能电网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先后在全国建成了1千多座智能变电站。智能变电站要求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此时,在智能电站中,对继电保护利用智能电子设备实现对电力系统的保护的责任更加重要。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运行
1关于影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运行的因素分析
1.1母线误动
智能变电站中继电保护系统在运行中出现异常现象,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即为:母线误动。母线误动造成的不良现象,主要体现为:母线运行中拒动、造成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出现异常运行现象。严重时造成电气设备在运行中出现了过载烧毁,停机等不良现象,严重的影响了智能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对于区域用电户的安全稳定用电,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2电气开关异常跳闸
电气开关异常跳闸,主要体现为:系统运行中电气开关因接触不良,老化,造成继电保护运行中电气开关出现异动,拒动,误动现象,继而造成智能变电站中变压器,继电器的运行出现故障,引起了供电事故现象。
1.3人为因素
因人为因素,造成的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异常运行现象,则为常见影响因素。主要体现为:人为误操作引起的导电供电异常运行现象,造成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了一定的异常跳闸,线路短路,断路等不良现象。
2如何提高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运行策略
2.1过程层继电保护的重要性
速动性是该阶段最为重要的系统功能,该过程对于变电站母线、变压器以及输电电路等可以实现全方位保护。在进行保护功能设定的时候应该做到的是将设备保护和系统保护体系的设定尽量简单。当保护过程中所存在的波动比较的时候才能保证在实际运行的时候如果出现变化不会影响继电保护,这也是体现继电保护稳定性的方面之一。但是在进行继电保护的时候一次设备较多,因此在保护方案设定的时候要将开关和其他必要硬件进行区分,将其进行独立保护。同时可以做到利用不同的开关实现多项控制,实现系统电流的综合控制。
2.2做好间隔层的继电保护
双重化装置是提高间隔层继电保护可靠性的关键,实现集中配置后备保护。后备保护系统的存在不仅实现设备的保护同时也是对开关失灵的保护,同时还能够对整个设备范围内的线路进行保护,再次基础之上实现故障排查并进行准确诊断,对已发生故障做出最佳诊断,提出合理解决方案。
2.3线路保护工作的加强
智能变电站系统中为了更好的实现继电保护,确保其安全性、稳定性,在以上两项工作完成之后还应该做到的是实现线路强化保护。在进行线路保护的时候所采取的方式是纵连差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主要保护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集中式一种是后备式,两种保护方式都可以实现保护强化,不仅可以实现线路元件的保护,同时也可以对线路运行情况进行监视和测量,做到可以实时掌握电路的运行状态,从而保证整个系统稳定运行,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
2.4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措施
过程层所进行的继电保护主要是对系统进行,包括迅速跳闸以及对母线、输电电路和变压器等设备进行的保护,保证整个电网的运行风险降低,确保电网系统的安全性。优化电网设备和装置。因为在过程层中主保护定值所出现的波动相对较小,因此哪怕在电力系统中过程层运行出现变化其波动值的大小不会发生改变,如此可以保证电力系统可以稳定的运行。但是因为在该系统中有大量的一次设备应用,所以在设计的时候必须将开关和硬件进行分离保证其独立性,如此可以保证输电电路以及母线可以实现更好的保护。所以说为了更好的实现输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应该通过多段线路保护实现智能变电站和变压器的保护,特别是在进行站内保护装置的设置的时候应该实现同步采样,并且在实现采样的前提下并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所采集的数据是可靠的同时适应性较强。
2.5可视化技术的应用
故障的排除是保证继电保护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张耀保障。而当前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是实现实时故障排查变得更加的容易。所使用的传统的通过数据、表格以及图形等方式所进行的故障排查已经无法满足继电保护的需求。而在继电保护中通过对可视化技术的利用实现故障监测,并进行故障分析。对于智能电网来说信息传输故障的发生是在所难免的,因此在进行错误信息的排查时应该保证所形成的故障波动与中间节点文件所产生的数据是一致的,如此才能引导工作人员更加及时准确的找到故障发生位置并结合导致故障发生的原因对其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故障排查效率。
2.6保护系统重构技术
保护系统重构技术通过其重构功能,实现在线及时将继电保护装置系统进行完善和配置。保护重构技术的应用,保证了继电保护技术能够同相应电网结构契合,使继电保护装置能够稳定可靠运行。随着用电量、电能质量的提升,对于继电保护功能上也增加了越来越多的要求和制约。除了要求其具备传统功能,还需要能够完成系统重构,在发生继电保护原件由于故障或是其他原因无法正确动作的情况下,能够完成自动化查找替代部件,实现继电保护装置功能的正常运行,完成其本职工作,避免事故产生。应用保护系统重构技术,为电网及智能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2.7加强作业监管及人员技能培训
从当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运行现状方面分析,加强作业监管及提升人员技能培训,则为保障系统稳定运行有效的措施。具体实施中关于人员技能培训,变电站企业可通过落实试岗操作,加强作业人员模拟训练的方式,提升作业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对操作系统的熟悉,确保后期在实践作业中的操作准确性,保障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另外关于作业监管的落实,可通过实施班组作业的形式,形成作业人员之间的相互监督,相互弥补效果,减少误操作等不良现象的出现。
结论
总而言之,想要保证智能变电站可以高效运行,提升继电保护装置技术标准和运行技术规范是必不可少的,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中传统变电站的设备元件已经无法满足系统需求,传统设备也有光纤代替。在智能变电站中结构和元件组成对于整个电网的安全和稳定运行有很大影响,所以说实现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是评估智能电网的关键性数据,同时也是实现智能电网全面建设的关键步骤。通过继电保护的稳定运行促进电网建设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忠民,牟小雪,黄凤英.浅析提高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可靠性的措施[J].电子测试,2018(1):107-108.
[2]王思远,王颖超.提高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的措施[J].农村电气化,2017(11):63.
论文作者:林子琴, 廖昱洁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电业》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1
标签:变电站论文; 继电保护论文; 智能论文; 系统论文; 电网论文; 作业论文; 母线论文; 《中国电业》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