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技术对当代国际政治的影响_政治论文

论高技术对当代国际政治的影响_政治论文

高科技对当代国际政治影响浅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科技论文,当代论文,政治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类正生活在一个高度科技化了的时代。以信息科学领先,生物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海洋科学、空间科学为主要内容的科学技术革命,正以亘古未有的规模和力度,此呼彼应,推波助澜,呈现出一派加速发展的趋势。人类在最近30年所获得的知识大约等于过去2000年的总和。仅仅战后50年中,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量,就已大大超出以往人类7000年文明史中所创造的总和。科学家们预测,未来15年间科学技术将在许多领域出现爆炸性的突破和扩展。估计到2050年左右,人类今天所掌握和运用的科技知识届时将仅为知识总量的1%。今天, 科学技术就像空气和水一样,弥漫渗透到社会肌肤的每一个毛孔和细胞。它对人类文明所产生的物质影响和非物质影响是无可估量的。这种影响在当代国际政治生活中也概莫能外。

一、科技发展与近代国际政治体系的形成

人类正在走向21世纪——这不仅是一个新的百年世纪的起点,更是伟大的公元3千年的开端。回首过去的1000年我们不难发现, 人类在利用科学技术对自然面貌与社会人文景观进行伟大改造的同时,也使这个世界的政治版图一再改定。正是数学、天文学、地理学、航海技术、造船技术的进步,为世界地理大发现的壮举提供了可能,世界才因之而联系成为一个整体。 马克思因此而认为, 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只是在16世纪以后才开始的。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近代国际政治体系从一开始就建立在科技发展基础之上的,从一开始就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内的政治强权地位,从一开始就迫使非西方文明成为隶属于西方的历史客体。近代主权国家的建立和国家主权观念的确立,以及由此决定的国际政治资源的争夺和谋求其重新配置的斗争,遂成为近代国际政治生活中的主要内容和近代国际政治体系赖以维系的基础。

接踵而来的,是19世纪建立在物理学、化学进步基础上的物质生产技术的飞跃。蒸汽机不仅使人类曾长期难于逾越的海洋变成了联结陆地的桥梁,并且很快便由于铁路的发展使得原本广袤遥远的大陆在空间和时间上骤然缩小,从而使曾几何时称霸于世的海上强权受到来自陆上机动性的挑战。于是,我们便看到了同样带有政治强权色彩的《海权论》向《陆权论》的西方国际政治军事理论的流变。电力、内燃机、生产自动化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与确立的催化剂。于是,19世纪以来世界整体性发展与主权国家间矛盾深化的正比例关系,便被夸张得淋漓尽致。几乎每一个欧洲强国的政治目标设计都是称霸世界。帝国意识空前膨胀。资本主义世界内部的政治经济矛盾空前发展。据此,列宁断言世界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而这个时代的特征便必然是殖民主义和争夺殖民地的战争。纵观近代国际关系史,简直是一部人类战争史。20世界上半叶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超过了人类以往历史的总和,可谓登峰造极。科学技术这柄双刃剑的特点从未被表达得如此透彻。

二、两极体系形成与解体的科技因由

二战以后,世界格局的历史位移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同步相关的。战后50年间,科技置换军事并同经济紧密耦合的现象尤为突出。高科技的发展在短期内极大地提高了武器的尖端性和破坏性,加重了国际政治事务中军事手段的分量。然而,正是由于足以毁灭人类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出现,高科技本身又成为了制约战争的重要因素,致使国际政治生活领域呈现出一种理论与实践的悖谬现象。50~60年代核技术的发展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全球核军备竞赛浪潮便是典型的例子。战后长期形成的美苏争霸世界的国际政治格局便由此而来,雅尔塔体系由于核武器的发展而被推到极致,变形为两极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恰恰也正是由于核武器的巨大破坏力和核军备竞赛空前的速度与规模,才使得国际政治的游戏规则得以在超级大国之间被审慎地遵循,核武器本身反而怪诞地成为50年来世界大战得以抑制的有力因素。人类第一次制造出了一种能够彻底毁灭自身因而无法广泛应用于战争的武器。今天,当人类不得不花费巨额资金,并不得不投入更多的聪明才智和更大的政治勇气去拆毁核武器以及生物化学武器的时候,似乎也只能对这一莫大的历史玩笑报之以自嘲,而国际关系的史册中却永远记录下了那个两极体系下的核时代。

今天,当国际政治学者们在探究苏东剧变的历史原因时,往往更多地注意了其政治经济因由,有意无意中却可能忽视了掩盖其中的科技因由。其实,从70年代起科学技术在国际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便持续上升,国际关系的重点也随之迅即转向经济领域。正是这一时期中获得持续发展的高科技革命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综合国力对比的落差,使以苏联为首的苏东集团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之间在科技和经济实力上的差距急剧拉大,并最终导致战后长期延续的国际格局的倾斜和解体。由于社会体制与经济结构的差异,战后的科技革命大多发端于美国,并迅即形成强大的新兴产业。而苏联在与美国进行常年军备竞赛之际,不仅将科学技术向军事工业畸型倾斜,而且对70年代以来发生的科技革命反应迟钝,在计算机、生物工程、新材料、光电子等一系列科学领域远远落后于美国甚至其他西方国家。而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和社会与科技发展战略,又无一不同新技术革命的特征与要求相背离,于是,在这场综合国力的角逐中,苏联东欧国家迅速被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远抛在后面,乃至于落到政治剧变、国家解体的地步,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科学技术——新世纪的双刃剑

当人们尚未从两极格局瓦解中清醒过来时,大国的政治家们已在试图为这个世界勾画21世纪的政治蓝图。毫无疑问,科学技术将成为人类赖以劈开新世纪的一柄利剑,对于各国政治家来说,它将成为新一轮综合国力角逐的制高点,将对未来国际政治资源的重新配置发挥头等重要的影响。可以断言,谁在未来高科技竞赛中领先,谁就将规范未来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在国际政治格局呈现细碎化倾向、世界政治经济秩序趋向模糊化的今天,新的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的整合与重建,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然而,高科技的发展又确乎是一柄双刃剑。首先是高科技的成果将被迅速转化为高尖端武器。高科技武器的精确化、智能化、机动化和信息技术之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使传统的军事理论乃至未来战争的样式以及军事管理学、后勤学等等,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海湾战争在这方面已经向世人提供了样板。核武器是否将最终退出国际政治舞台,人们正拭目以待,而强权政治将以高科技武器作为后盾更趋强化的事实则已初露端倪。

其二,在一个充分信息化的时代,以高科技竞赛为龙头的综合国力竞争的加剧,陡然使已经十分复杂的世界政治经济矛盾更加错综复杂。在东西方矛盾趋向消失的同时,西方矛盾与南北矛盾膨胀,成为当前以至未来国际政治的焦点。科技——经济因素将使全球范围内各个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种族与民族之间乃至异质的文明实体之间的矛盾与互动、融合与冲突,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高更快更强”,因而也更具有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和爆炸性。未来世界秩序和国际格局的整合将不得不面对这种现实。

其三,科技革命对于当代国际政治的本质性影响还在于它极大地拓展同时又极大地制约了国家主权的行使范围,改变了或正在改变着古典的主权观念,对传统的国际法体系提出了挑战。例如,信息技术、空间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的国家主权范围或扩张,或模糊,或被蚕食,或遭到限制,因为这类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人类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行为半径,大大超越了主权国家的自然地理疆界。而信息资源的分享、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国际化,又迫使作为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主权国家,不得不面临让渡部分主权的抉择。今天,少数发达国家凭借手中的高技术,正在形成对全球信息资源的垄断局面,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所天然具有的对国家主权的潜在破坏性,正日益引起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忧虑。再如,随着人类对海洋学、大陆架学认识的深化和驾驭海洋能力的提高,领海的概念被不断地改写。同样,卫星、航天飞机和高科技航天技术的面世,使得传统的领空概念已无法自圆其说。而诸如环境污染、人口与粮食问题、国际恐怖与犯罪、爱滋病、走私毒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的滋生蔓延,使得国家民族利益与全人类共同利益之间的矛盾愈益突出,也使得以联合国为代表的超国家的国际组织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于是,改写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涵义,分割与让渡国家主权等问题,显然便是无法回避的了。总之,正在为高科技发展所动摇的传统的国际政治概念与国际法体系,无疑已不能适应高科技时代的国际政治现实。然而,新的国际政治与国际法规范体系的建立,是否将意味着一个以西方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霸权为基本的新的政治强权体系的建立?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人们的这种普遍担忧与警惕,绝不是空穴来风。

其四,在这一问题的讨论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巨大影响,也是绝不容忽视的。仅仅与10年之前相比,人们今天的生活样式、社会时尚、行为节奏、语言语境、思想方式与内容诸方面都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勾画的21世纪的人类生活景观,在短短十几年后的今天已成为平淡无奇的现实。可以断言,在科技革命持续发展的巨大推动之下,人类行为方式与思维方式的变化频率将进一步加速。然而,如同全球工业化带给人类的不仅仅是财富与文明,更带来了污染、人口爆炸、犯罪、过度城市化、全球资源匮乏等一系列人类至今无法摆脱的烦恼一样,高科技的发展带给这个世界,带给人类的将会仅仅是富足、文明、繁荣、和平和人类自身的进步吗?人类有权力希冀这一美好世界的出现,人类更有义务提出这样的疑问。从国际政治的视角出发,笔者愿意强调指出,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迈向新纪元的需求,呼唤着新型的领导人才。科技进步将影响或改变各国政治决策层对国际国内事务的看法,影响或改变他们的思维与决策方式,同时对国际政治事务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预见,未来国际政治的角逐,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素质,尤其是处于决策层中的领导者素质。因此,教育将成为重中之重。可见,近年来世界各国,甚至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加大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快教育改革步伐的举措,其目的正在于争取未来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人才优势。党中央明确提出“科教兴国”的口号,不可谓不是一项重大的跨世纪战略举措。

科学技术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是人类文明哺育出的最精致的产品。它曾带给人类以辉煌的过去,也必将带给人类以灿烂的明天。就像希腊神话中的勇士安泰那样,人类只要将双足深扎于大地母亲的怀中,他就能从容地挥动科学技术这柄利剑,开辟出一个崭新的、繁荣的、和平的新纪元。

标签:;  ;  

论高技术对当代国际政治的影响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