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制度理性给变味的“人情债”减负松绑
钱振华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桃源镇人民政府,苏州 215200)
[摘 要] 中国可以说是一个人情社会,从古至今“礼尚往来”都是人们之间交流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这样的风俗却渐渐变了味。人情消费攀高比新、水涨船高,正常的人情往来逐渐异化成畸形的人际关系,甚至滋生“钱权交易”的腐败行为,成为一种社会公害。为此,我们既要处理好制度与人情的辩证关系,内外兼修净化社会风气,也要通过“硬法”禁止党员干部的陈规陋习,更要通过“软法”引导群众抵制陈规陋习,多方并举形成良好的公共道德和社会风尚。
[关键词] 人情债;金钱;亲情;制度理性;减负松绑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自古到今,“礼尚往来”都是人们之间交流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中国可以说是一个人情社会,按理来说,人逢喜事,邀亲朋好友欢聚一堂无可厚非,但变味的“人情债”却让正常的人情往来逐渐异化成畸形的人际关系。
一、变味的“人情债”引发的人情乱象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人情风俗却渐渐变了味。前些年,一份“彩礼地图”走红网络。虽然其准确性存在质疑,但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地区的彩礼价位不断走高,“儿子娶媳妇,爹娘脱层皮”的现象,在不少地区仍普遍存在。陈规陋习让一些家庭“因礼返贫”“因婚返贫”。
除此之外,人群往来不光是讲面子、讲排场、比阔气,为了收回礼金,办酒席的名目也越来越多。比如,结婚喜、添子喜、满月喜、周岁喜、生日喜、贺寿喜、乔迁喜、升学喜、参军喜、高升喜等都要设宴摆酒。同时,还有名目繁多的“无事酒”,比如,高考失利有“安慰酒”、出狱返家有“洗心革面酒”、小孩子还没出生就有“保胎酒”,甚至连母猪下崽也要整个酒,这让老百姓苦不堪言。
二、“人情债”的成因及给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
那么,是什么原因致使正常的人情交往变了味?笔者认为,一方面是盲目攀比、跟风。“面子”问题大过天,别人给了多少,自己就不能少给,相互之间礼金往来的多少,变成了衡量两家关系轻重的“砝码”。另一方面喜事成了“钱事”。今天我送了人情,明天也要想办法办个事把钱捞回来,于是巧立名目,索回“人情债”,一来二去、你来我往,如此循环往复,将人情消费推波助澜。由此可见,“人情债”不仅停留于社会不良风俗层面,已然成为阻碍社会健康发展的“毒瘤”。
从更深层次来看,这种社会不良风气也导致了家庭亲戚关系向不良方向发展。现如今的社会家庭亲戚关系和过去的相比差别很大,已经从纯粹的亲情关系逐渐趋向于利益关系。现在的很多家庭亲戚之间的往来都是以利益为前提的,如果有权有势,平时各路远亲近亲都常常走动;如果没权没势,那平时的走动就稀少了很多。
随着新时代改革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中国社会正在发生深刻而剧烈的变迁,与这种转型相伴生的各种社会问题尤其是社会心理问题不断涌现,不仅造成一些人的社会适应障碍,而且不少人把这种转型简单评价为人情的衰落。在这种纷扰和困惑的深层,存在着许多价值观和文化心理结构层面的问题,人情与理性的冲突就是这种冲突和困扰的重要根源之一。但从人情社会转变为理性社会是传统社会现代化的必然,要构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理想社会,必先从制度理性着手,内外兼修净化社会风气,不断提升社会交往的理性程度。
金钱,是人世间最基本的物质符号;亲情,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最基本情感。正常的亲情关系离不开正当的金钱关系的支持,但也不能“唯金钱是瞻”。中国古人早就说过:“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人情往来程度直接与金钱付出多少相挂钩,已经是人情的堕落,这不仅是人们应该摆脱的负担,更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根治的恶俗。只有除陋习、树新风,才能回归“人情”本真。
就这样,“钱权”开始决定家庭亲戚关系的远与近、好与坏。这样带来的最终结果是社会的不和谐和家庭亲戚关系越来越疏远,也给下一代孩子之间的交往造成了极其不良的影响,造成了家庭间、亲戚间关系的畸形发展。对于一些有钱有权的人来说,“人情债”就是给人脉关系配上了一个“杠杆”,成了关系维护的“神技能”。而对于那些贫穷人家来说,“人情债”成了第四座“大山”。原有三座“大山”,即房贷、教育、医疗,现在又增加了人情。可以说,变味的“人情债”,名为面子,实为利益。
从定性与思辨和定量与实证两个维度对期刊论文的研究方法统计发现,采用定性与思辨法有59篇,其中感悟性思辨法最多,比较思辨法次之,历史性思辨法最少;定量与实证的有45篇,案例分析法最多,调查法次之,实验法最少.可见,研究方法以定性与思辨为主,且多以个人经验、学识论述.在定量与实证上主要集中于案例分析法.
三、“内外兼修、软硬兼施”给“人情债”减负松绑
3) 0—2状态转换。能造成该转换的情况有一种:2个通道中任意1个通道发生非共因失效下的FDU,其概率为
可以让学生阅读鲁迅翻译的《谩》和《默》,并让他们思考,作为翻译者,鲁迅为什么要选择安特莱夫的作品来进行翻译?鲁迅的翻译活动会影响他的创作吗?比较《药》和《默》在语言和氛围上的相似,寻找《默》对《药》的影响的痕迹,并结合鲁迅生活的时代和鲁迅个人的思想深度检视《药》对《默》的超越。
笔者认为,要解决变味的“人情债”问题不仅需要思想教育,也需要制度保障,更需要辩证处理好制度与人情之间的关系。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尊重规则,让规则大于人情,才能构成良好的“方圆”,建设美好的社会。如果人情凌驾于规则之上,则会对社会生活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当规则与人情发生冲突时,应以规则作为第一标准,因为规则对人们生活的安定、社会发展的和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此,我们既要通过“硬法”禁止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的陈规陋习,也要通过“软法”引导群众抵制陈规陋习,两者并举、软硬兼施,形成良好的公共道德和良性的社会氛围。一方面,给“人情债”减减负,地方政府要倡新风。倡导“抵制人情风,开创新风尚”,通过成立相关民间理事会等形式,推行婚事新办、大事简办、小事不办。另一方面,给“人情债”松松绑,基层干部要带好头。对于移风易俗、革除陋习,可以做的是严格落实党内法规,全面从严治党,通过党规和国法禁止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大摆宴席、大收贺礼、大吃大喝,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并且,基层干部还应该科学引导当地群众移风易俗,比如出台一些倡议性的移风易俗文件,明确公序良俗的标准,形成适合当地群众需求、与当地社会经济生活相适应的一套新风俗、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