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 南宁 530021
摘要: 目的 了解南宁市近5年食物中毒发生情况,定期发现其发展规律特征,及时指导调整当地防控重点。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2014-2018年上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18年南宁市辖区报告食源性疾病共91起,发病739人,波及5401人,其中住院385人,死亡6人,病死率为0.12%;每年事件发生及患者数尚较均衡;全年均有发生,4-6月和10-11月分别呈现发病小高峰;县区之间发病人数差别不大,但城区内发病波及人数较县份多;20-59岁青壮年发病为主;场所以家庭、学校发病居多;误食为主要的原因;植物类食物为主要致病食物,其中以毒蘑菇为主,其次为动物类食品。结论 目前南宁市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处于一个比较平稳的水平,需针对发病规律持续且有重点地加强群众食品安全方面的健康教育。
关键词: 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分析;暴发;防控
群众消费的多元化伴随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关注度的提升。2014年,随着国家食源性疾病报告系统完善升级,我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网络的日趋成熟与稳定。与此同时,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更及时和有效的得以处理,其发生发展规律更易于全面得以展现。为了解南宁市近5年来食物中毒发生的情况,对2014-2018年符合食物中毒定义的病案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数据来源
2014-2018年通过食源性暴发监测系统上报的,南宁市辖区发生的91起食物中毒事件。
1.2数据统计分析
按照暴发的三间分布、原因食品、致病因素和污染环节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并统计。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2014-2018年,南宁市辖区报告食源性疾病共91起,发病739人,波及5401人,其中住院385人,死亡6人,病死率为0.12%。从病例数上看,除2014年较多外,近4年发病数比较平稳。(表1)
2.2时间分布 全年均有发生,事件数和发病人数于4-6月,10-11月出现两个小高峰。事件数分别占全年发生数的36.26%,和21.98%。发病数分别占全年发病人数的26.66%和28.28%。(表 2)
2.3县区分布 按照南宁市行政区划管辖,城区事件发生数和发病数略高于县份;波及人数城区远大于县份;住院人数县份明显多于城区内;死亡数城区也多也县份。(表 3)
2.3人群年龄分布
发病人数以20-59岁居多,占全部发病人数的57.65%。其中1-6岁77人,7-19岁151人,20-59岁426人,>60岁65人;住院人数20-59岁的占所有住院人数的47.01%,其中1-6岁64人,7-19岁94人,20-59岁181人,>60岁43人;死亡人数1-6岁3人,20-59岁2人。
2.4事件发生的场所
家庭38起,学校食堂12起,单位食堂10起,宾馆饭店9起,街头摊点7起(海虾、生蚝、带子),农村宴席4起,快餐店2起,小食品店2起,其他7起。
2.5引发事件原因及具体因素
从导致事件发生的行为原因上看:误食桐油、野果及其它30起;加工不当(人员污染、交叉污染、未彻底煮熟)21起;储存不当5起;急性乙醇中毒2起;食物变质2起;过敏1起;农药残留1起;不明原因28起;其他1起。
从原因查明上看:原因不明的占38起;有毒植物及毒素28起(桐油、毒蘑菇各9起,断肠草1起);致病微生物16起(副溶血性弧菌5起,金黄色葡萄球菌3起,蜡样芽孢杆菌4起,沙门氏菌3起,其他1起);混合因素3起;农药及除草剂3起;非食用物质2起;元素类1起。说明有毒植物和致病微生物是我市导致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
从引发事件的食物类别上看:植物类39起(豆及豆制品2起,粮食及糕点4起,食用菌10起,四季豆等蔬菜7起,水果3起,其他食物10起),动物类25起(水产品10起,禽肉类5起,畜肉类5起,熟制肉制品4起,生羊血1起),多种混合食品15起,调味品及酒类6起,不明的6起。
2.6致病菌检出情况
91起事件仅18起收集到患者的生化标本。经检测,细菌性食物中毒12起(副溶血性弧菌5起,金黄色葡萄球菌3起,蜡样芽孢杆菌4起,沙门氏菌3起);诺如病毒4起;桐油2起。
3 讨 论
食源性疾病这一概念是1984年WHO统一的,是指“凡是通过摄食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食物中毒是指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物摄入后所出现的而非传染性的急性或亚急性疾病,属于食源性疾病的范畴。1994年中国卫生部颁发的《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从技术上和法律上明确了食物中毒的定义。所以,从概念范畴来看,食源性疾病是包含食物中毒的,而目前所使用的食物中毒的概念是指食源性疾病中的中毒性疾病。日常实际工作中,中国疾控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中所报告的事件均为食物中毒事件。
近5年来,我市食物中毒发生数与其他同类市相比处于较低水平,病死率为0.12%,低于2014年报道的广西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病死率0.2%。
4-6月和10-11月为我市食物中毒频发时期。4-6月和10-11月分别为春夏、秋冬交接季节,加之南方独特的“回南天”极易加速食物的霉变,4-6月在所有事件发生原因中,明确细菌性中毒的事件高达53%(17/32);10-11月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则较多样化,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误食桐油中毒事件在19起事件中占26.32%(5/19);同时,这两个高峰时间也是学生入学后正常学习的时期,4-6月份有4起发生在学校,10-11月份也有4起发生在学校,势必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据统计,我市食物中毒发病人数以20-59岁居多。该年龄段正是年富力强,精力充沛,为社会创造价值的顶峰时期,而这个年龄段的人也由于社会和交往活动频繁而成为食物中毒的高危人群。据统计,该年龄段发病人数占全部发病人数的57.65%(426/739),住院人数占所有住院人数的47.01%(181/385)。此外,5个死亡的患者中3人是1-6岁的儿童,2人为20-59岁的青壮年,给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带来较大影响。
按照事件的发生场所来看,易发生食物中毒的场所为:在家庭41.76%(38/91),学校食堂13.19%(12/91),单位食堂10.99%(10/91),宾馆饭店9.89%(9/91)。其中,县级发生的41起事件中,56.1%发生在家庭(23/41),有4起发生在农村宴席上,4起发生在学校。说明在县、乡、村等地方,应重点关注家庭个人的宣传教育,提升群众食品卫生安全素养;在城区发生的50起事件中,有8起发生在宾馆饭店,9起发生在单位食堂,6起在街头摊点,8起在学校,说明这些集体进餐的地点是城市内发生食物中毒重点场所,需重点加强监管。
我国历年统计的已查明原因的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原因为微生物性因素,我市报道统计的2002-2014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首要的致病因素也为致病微生物。然而,从近5年食物中毒事件上来看,近5年我市导致食物中毒的首要因素为有毒植物及毒素。其中有毒植物及毒素占30.77%(28/91)(其中桐油、毒蘑菇各9起,断肠草1起);其次才是致病微生物,占17.58%(16/91),其中副溶血性弧菌5起,金黄色葡萄球菌3起,蜡样芽孢杆菌4起,沙门氏菌3起,其他1起。这与四川、河北等我国多数省市的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主要致病菌一致。说明有毒植物和致病微生物是我市导致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应提醒广大市民在外出活动时不要随意采摘不明叶菜和菌类,警惕误用桐油。此外,有41.76%(38/91)的食物中毒事件原因不明,说明我市食物中毒原因查明率还有待提高。
91起食物中毒事件,有18起成功收集到了患者的生化标本,结果细菌性食物中毒占事件总数的66.67%,诺如病毒占22.22%。这个结果与2002-2014年南宁市食源性疾病主要致病因素一致。说明在经查生化标本的病例中,导致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因仍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患者生化标本的及时规范化收集,可以帮助更准确的判断事件的原因,便于指导防控。而91起事件标本采集率仅仅为19.78%,说明我市基层医疗和卫生机构在接诊和处理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的过程中,其对及时收集病例生化标本的意识敏感性有待加强。
4 建议
结合南宁市近5年的食物中毒发生特点,提出几点工作建议:一是政府重视,医疗和监管双管齐下,打击城市及乡村餐饮环节乱象,确保食物安全入口,规范化诊治患者,严格控制事态发展;二是提高群众食品安全素养,尤其是以食品安全进学校、进社区,尤其是青壮年,倡导更多的使用年轻人易于接收的新媒体、新形式,更多增加宣传教育大众流量,缩小城乡差别。相关研究显示,教育水平是食源性疾病致病菌的重要指标,其与高收入的关联共同支持了这一结果。针对近5年来植物性食物中毒事件中有25.64%为毒蘑菇中毒事件,建议针对此类事件多发的地区开展季节性和预防性的宣传教育;三是针对学校内食物中毒事件仍较为常见,而且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必要加大对学校食品加工从业人员定期培训和检查的力度,杜绝食品安全事件在校内发生;四是政府加大投入建设医疗及卫生机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检测能力建设,提高人员专业素养和机构检测的水平,提升食物中毒事件原因查明率和样本检出率;六是继续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网络,及时有效地发挥食源性疾病暴发系统的功能,用数据指导精准防控。
参考文献:[1]付萍,刘志涛,梁骏华,等.2014年中国大陆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资料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8,30(6):628-634.
[2]张静,刘海燕,黄昌,等.2002-2014年南宁市食源性疾病发病特征及控制对策[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6,28(5):597-601.
[3]陈文,林黎,张誉.2011-2017年四川省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9,46(1):14-24.
[4]陈磊,牛蓓,天美娜.2010-2016年河北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特征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9,35(4):377-382.
作者简介:张静,1981-,女,壮族,崇左市,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食品与营养卫生。
论文作者:张静,马玲玲,施向东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5
标签:食物中毒论文; 疾病论文; 事件论文; 发生论文; 食源性论文; 南宁市论文; 食物论文; 《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