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集团的跨国经营战略_跨国经营论文

中国企业集团的跨国经营战略_跨国经营论文

中国企业集团跨国经营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企业集团论文,经营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企业集团跨国经营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集团跨国经营的意义不单在于开放国内市场、吸引外资、引进技术,还在于从跨国经营的过程中吸取国际经济中的比较优势,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从1987年开始,我国政府结合企业改革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开始推动建立企业集团的工作,到1992 年底为止, 全国冠以企业集团的经济联合体已经有2600多家,列入国家试点的企业集团也有55家。尽管绝大多数企业集团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缺少必要的联系纽带,凝聚力不强,集团综合优势不明显,整体功能发挥不好规模较小,行政化趋势严重,但毕竟有一些企业集团发展的还是比较好,这些企业集团向外向型发展,实行跨国经营,为企业集团的发展、壮大、跨国经营探索出了新路。

一、少数企业集团已初步具备跨国经营的条件

企业集团从生产、科技、资金一体化逐步向财团型集团和科技型集团发展。中国企业集团起始于专业化生产协作,而这种生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需要科技、资金、贸易、服务型的企业集团与之配套。一方面生产型的企业集团的发展,需要金融机构作后盾,而银行企业化,金融业竞争加强,也需要依赖于企业集团。生产与金融的紧密结合是社会生产力巨大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基本状态。在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的基础上,产生了银行与企业结合或以银行为主的财团型集团。如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这种混合财团是企业集团的特殊形式,具有金融、生产、科技一体化、跨地区跨省市甚至跨国经营的多元化特征。另一方面,生产与科技相结合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条件。科学技术文化的进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随着科技与生产经营相结合,各种科研生产联合体不断涌现,进而发展成科技开发集团。

部分企业集团实现股份制联合。随着企业集团内部专业化分工协作的深化和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如何增强企业集团的整体集合力和各成员企业的向心力,已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实践证明,企业之间在集资经营的基础上朝着参股和股份联合方向发展,是企业集团的唯一出路,是完善企业集团经营机制的必要条件,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一般趋势。股份制由于它具有利益均享、风险共担的固有特征,因此,它是企业集团成功的基础条件。企业集团向股份制方向发展,是理顺企业集团内部资产关系,确保各企业利益的一种重要发展方式,已成为大势所趋。

企业集团联合规模大型化。企业集团的生产与资本的集中程度比较高,其销售额、资产额、利润额在产业中的比重将越来越扩大。例如东风汽车工业联营集团共有联营企业200多家, 其中工业总产值和实现的利润占全国整个汽车行业的30%以上,这种扩大的趋势是由于扩大生产规模,利用大规模生产技术装备的结果。其目的在于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另外,企业集团规模的扩大与行业内外发展专业化协作相结合,使行业的组织体系更趋合理化。它以企业集团为核心,把相互关联的中心企业联系成各种系列关系。这样,把企业集团规模扩大与专业化协作结合起来,既有利于发展专业化协作,又能充分利用社会投资,有利于企业集团的管理。

企业集团向经营多元化、功能综合化方向发展。中国的企业集团在最初成立时,大都是以经济技术的内在联系为纽带集结而成的,其功能不全面。近几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企业集团已呈现出多元化经营。经营多元化,不但使行业内产品多样化和生产各环节联合,而且,还可以跨行业跨地区跨国别投资经营。如半球实业集团就实行多元化经营。它的经营范围不仅涉及生产领域,而且涉及科技商业、外贸、金融、运输、房地产、信息和旅游服务等各行各业。由于经营多元化,促进了企业集团功能综合化,这样既可以获得综合经济效益,又可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二、一些企业集团已向跨国经营迈出可喜的一步

工贸一体化型企业集团有了一定数量的发展。这种企业集团以一个或几个大型骨干企业为核心,联合一批在经济技术上有密切联系的企业,生产一种或几种产品并通过自己的销售系统打入国际市场。如深圳赛格集团,石家庄环宇电子集团,上海自行车集团等。其中,深圳赛格集团是一个由158家企业联合而成的外向型企业集团, 几年前又在香港建立了深业赛格有限公司,1988年它还在香港收购了艺高电脑公司的部分股份,开办了以产品开发为主的善美赛格研究所,在加拿大收购了英国东部拥有95家联销店的销售网,在美国开办了太平洋赛格有限公司,在肯尼亚开办了肯尼亚赛格电子有限公司,此外,在日本、德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也建立了技工贸结合的分支结构。

外贸联营型企业集团的发展步伐加快。这种集团是以一个或几个外贸企业为龙头而联合起来的。它们的主要任务是为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提供出口服务。如中化集团、五矿集团、华润集团、南光集团等等。这些集团凭着各自不同的顾客和销售渠道,以相互区别的经营范围,各具特色的经营手段,活跃在国内、国际市场上。

交通运输型企业集团取得了较大进展。它们主要以从事国际间的海运、空运的公司为龙头,联合一批为其服务的企业而形成的。这种企业集团规模一般都比较大,而且具有行业的垄断性。如以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为核心形成的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拥有紧密层企业160家, 半紧密层企业150家,其中在国外的企业34家,1992 年远洋运输量占全国远洋运输量的69.1%。

金融投资型企业集团有了良好的开端。有的金融企业通过在国内外投资、新建、兼并、参股等形式不断向其它行业发展,进而形成了金融与工商企业紧密结合的外向型企业集团。中信集团就是如此,中信集团是以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为核心而发展起来的。现在它已经发展为以信托投资为主、经营生产、技术、金融、贸易、房地产、旅游服务等综合性业务的外向型企业集团。它现在拥有20多家子公司,以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劳务输出和对外服务型企业集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组建这种集团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对外提供各种劳务和服务,因此它们集中在建筑、旅游等行业。如以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组成了中建集团,以中国国际旅行社为核心形成了中旅集团等等。

我国从事跨国经营的企业集团坚持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大都经历了从单一经营向多种经营转变,由专业公司向综合性公司发展的过程。公司向国际化、集团化、实业化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如中信集团公司以贸易和投资为主,同时从事生产、技术、服务、金融、咨询、信息等领域的多种经营活动。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跨行业、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企业集团跨国经营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企业集团跨国经营的发展必将带动中国经济国际化。企业集团的跨国经营,对外直接投资,将使国内资金、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在世界市场进行合理流动,在更大范围优化资源配置,把中国与国际经济的联系进一步推向生产要素深层次。因为国内经济发展不仅受个别产品国际市场变动和个别国家贸易政策变化影响,而且在生产、经营、技术研究开发全过程以及资金、信息的流动上受世界经济综合形势的影响,不仅企业的产品要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和要求,要素的组合、效率、成本和质量都要以国际标准为依据,企业和国家经济在生产经营各环节与世界经济日益融为一体。随着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大规模的流动,国家金融,外贸政策及运作也要适应跨国经营的变化和要求,按照国际惯例和准则处理经济事务也越来越重要,从而促使我国在宏观经济政策、法规的制定以及经济体制的改革方面加快向标准化、国际化和市场经济方向转轨。

企业集团跨国经营的发展有利于开发利用国外资源。企业集团跨国经营,在海外直接投资开发利用国外资源,所以取得我国没有的或不能满足需要的,或是在国内生产成本较高的原料。通过直接投资取得的原料,在价格和供应的稳定性方面更有保证。企业集团跨国经营还可以利用境外庞大的金融机构,完善的金融市场,更加自由,更大规模地筹措所需资金,开发利用外资。大多数跨国公司的子公司,其海外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不是靠其母公司的资本汇出,而是靠在国际金融市场或在东道国各地筹集。从企业集团跨国经营在海外成立子公司的发展趋势来看,从母国汇出资金的比重在减少,而从东道国和国际金融组织筹集资金所占比重在增加。我国企业集团在海外投资1亿美元以上的项目, 几乎都是从海外自筹资金兴办起来的。

企业集团跨国经营的发展将促进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可以有效地抵制外国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带动我国商品输出而绕过外国政府对我国外贸活动所采取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开辟新的出口市场。对距离遥远、运输通讯不便而又有市场的地区和国家,直接投资办厂,是最有效的办法;连带出口,带动国内机械设备、半成品、原料出口,使我国一些独有的专业技术、商标和专利发挥出良好的经济效益。

企业集团跨国经营的发展有利于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现代化。企业集团跨国经营的发展,一般也遵循着投资从劳动密集的产业转到资金技术密集产业,进而向金融、保险等服务业扩张的轨迹。在现阶段我国经济的发展,随着海外投资的不断扩大,可以有意识地选择海外投资方向,盘点扩大资金、技术密集型的工业和金融、保险、咨询等服务业规模,带动国内产业结构向二、三次产业快速转移。

企业集团跨国经营的发展还将促进我国企业之间的结合以及企业与金融行业的结合。目前,我国多数从事跨国经营的企业集团表现为规模小、资金力量不雄厚、竞争能力弱,很难参与世界企业集团的国际竞争。只有通过企业之间、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结合,增加资金来源,扩大生产能力和销售渠道,形成金融、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综合型企业集团,才能使跨国经营取得更大成功。

四、企业集团跨国经营的战略

进入性战略。1.目前中国企业集团进入国际市场,参予竞争,多数是一些新建企业。以这种方式进入国际市场,不利于中国企业集团的海外发展,应采取收购与兼并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股权式或合资企业也是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较好的经营方式。2.非股权方式是当今跨国经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变通战略,也为各东道国所愿意接受。我国跨国经营的企业集团,可以选择适度的非股权方式,灵活地渗透到国际市场。3.采取科技先导型经营战略,进军高科技领域,是当今跨国经营企业相互竞争的重点。4.加入跨国经营的国际性战略联盟不失为另一新颖而又大胆的市场进入战略。

全球性经营战略。跨国公司以全球作为策略规划的重点,着眼于全世界,按商品经济的规律办事,从全球出发安排经营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合理的生产分工和布局,并不把眼光只盯在某个地区和国家。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将是跨国经营的全盛时期,一切高水平、高层次、大规模的贸易和投资活动,都是以跨国公司为主体或载体进行的。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开始走向“无国界”化。这些公司的主要经营特点是:①在制定战略时从全球考虑,较少考虑国界问题,②提拔主要经理人员不分国籍,③主要决策可在国外子公司做出,④研究与开发可在需要的地方进行,新产品可在几个国家分别开发。因此,我国企业集团引进跨国经营就应采取全球性经营战略。

地区性经营战略。1.亚太地区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也是吸引国际直接投资的热点所在。我国海外投资以周边邻国或近邻地区的比重为最大,这与地缘文化、民族因素有关。2.我国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政治上有着传统的良好关系,在技术等方面对这些国家也有相对优势。向这些国家投资可以带动我国技术、设备、劳动力、管理等生产要素的一揽子转移,扩大出口创汇。3.注意另外一些正在发展中的吸引投资“热点”地区。4.还应当注意向发达国家投资,因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比较平稳、技术力量雄厚、资金充足,有先进的管理经验。因此,向这些国家投资一方面能使我们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又有利于我们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丰富的管理经验。

部门性经营战略。1.加工装配型的制造业部门是目前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部门。我国在某些行业上也确有优势可以利用发挥,故应将制造业部门作为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优先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2.进口替代型的资源开发部门。资源开发部门的对外直接投资现在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其中不乏投资巨大的项目。这种投资投向上游部门,故称前向垂直投资,其目的在于生产输入那些国内人均占有量不足的原材料,实际是资源进口替代型投资。3.劳务输出型的工程输出部门。4.科技领域是跨国经营企业未来直接投资的重要领域。

技术性经营战略。1.特有技术是我国科技界长期研究开发的结晶,在国内缺乏资金、材料、工艺不配套而不能形成实际生产能力时,可考虑采取技术投资或技术资本化的方式,与具备上述条件的国外厂商共同生产。2.中国许多企业拥有小规模的生产,多功能和劳动密集型的中间适用技术,十分适合与我国相似或落后于我国的发展中国家,这些技术大多处于生命周期成熟阶段,是成熟技术或标准化技术,可能正面临技术贬值和失效的风险,需及早转移到他国,则可充分实现其价值。

标签:;  ;  ;  ;  ;  ;  ;  ;  

中国企业集团的跨国经营战略_跨国经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