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对过去的乡村生活充满怀念,而事实上浓郁的乡村农业文化气息可以给现代的人们带来另一番生活乐趣。也正是因为如此,目前越来越多的园林规划设计者开始注重农业景观元素的应用,通过场景再现或者直接表现的方式将其系统展示出来,让观光游客能够从中感受到传统农村生活文化气息,满足其对过去传统农村生活的思念需求。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农业文化景观建筑设计及民俗思维溯源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文化景观建筑设计;民俗思维溯源;存在的问题
引言
农业景观元素非常丰富,若想要把它科学地应用于园林中,且凸显出园林景观主题文化,则有必要遵循一定的应用原则,使其得以科学应用的同时,还能保证农业景观元素能够与园林共同发展,更重要的是发挥其功能价值来吸引更多游客的观赏,使其更好地感受乡村农业传统文化气息、体验民俗生活,增加他们的生活乐趣。以下将农业景观元素进行了简单分类,同时,也将农业景观元素在园林中的应用原则和农业景观元素在园林中建筑系统、植物系统以及道路系统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简要阐述,希望本文能够为园林相关设计工作人员带来一些启发与意义。
1、乡村农业文化景观建筑与民俗非遗的关系
农业文化景观建筑与民俗非遗不仅具有一定意义上的矛盾关系,也有流源上的交叉关系。从历史沿革分析,农业文化景观建筑现象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时期,原因在于农业文化景观建筑的民俗非遗活态表达方式,与我国原始先民通过建设可施展巫术和祭祀活动的场地空间进行原始生产活动的方式极为相似。当今的乡村农业文化景观建筑生发于中国乡镇的农业文化和民俗艺术的环境里,它既有非物质文化特质又涉及乡村景观建筑范畴,这种乡村农业文化景观建筑既是物质文化建筑环境,也是精神形态的文化场所,是在民间乡镇的民俗文化艺术环境中长期积淀发展而成的独特建筑系统,其形式的起源、发展直至成熟的过程在我国古代村镇环境中早已实现。所以,乡村农业文化景观建筑本身继承了民俗非遗的特性且发挥着农业性相关作用,从内涵上很好地展示了乡村文化建筑系统的物质文化空间和精神文化空间。除乡村农业文化景观建筑的植物配置空间之外,乡村农业文化景观建筑的主要空间媒介不具备生命特质且相对于动态场景是静态的,是典型的人工产物。这种人工媒介是强调以文化空间来辅助衬托各种用祭祀、表演、技术技艺演示等形式来展现民俗非遗的独特魅力。建筑里的空间艺术与造型艺术本身可以静态形式来反映民俗非遗文化的审美与价值,也可为民俗非遗活动的活态特性和非物质文化景观的可移动特性提供十分契合的发挥空间。
2、现代乡村景观营建存在的问题
2.1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扩张,经济利益的驱动,人类对自然的干预越来越多,现代化的工业建设空间占用导致乡村的消失,或成为城中村。城镇化对乡村自然景观的干预包括林业、矿业等资源开发,以及交通、电力、水利工程建设,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村落集体搬迁而成为空心村。工业、生活的排污也造成水质、土壤、空气污染,生态平衡受到威胁,乡村村民的生存也遭受打击。
2.2乡村建筑形式混乱
乡村的新建建筑主要包括自上而下的统一覆盖建设,还有村民的自主建设。由于城市建设发展的迅速,使得城市经济、社会、文化水平相较于农村都处于较高水平。乡村村民对城市景观建筑产生憧憬,再加上村民的攀比心理,以及统一建设未能覆盖全村的情况,就出现较多村民盲目的自主建设。村民经验、资金、专业知识的缺乏,其私搭乱建、无序扩张的行为越演越烈,导致乡村形成建筑风格混杂、建筑结构单一、整体格局混乱的局面。如福建某些乡村村民自主建设小洋楼住宅、混凝土民房、贴砖民房、其他派系的建筑,盲目的跟风和攀比心理导致各式各样的建筑越来越多并混杂其中,与本地闽派建筑等传统民居格格不入。
2.3城乡人均收入两极化
在已有的统计资料显示下,我国目前城市经济发展迅猛,人均收入也在逐渐提高,乡村的经济虽然也在逐渐发展,然而乡村农民的人均收入却仍然较低,没有显著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农业文化景观建筑设计及民俗思维溯源
3.1保护和传承乡土人情
中国古典园林生态观中的“寄情山水”和“崇尚隐逸”就体现了人们在受尽了世俗的压力后将情感抒发于山水和美景之中。乡村中的乡土人情就相当于人类的“情”,而乡村中的乡土人情都承载于其景观建筑之中。要保护并传承当地的乡土人情,就应保留其具有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或修缮或重建,注意乡土材料和乡土工艺的使用;在新建建筑物或构筑物的设计上,提取和分析其历史演变和现存古建的人文特征要素,融入新建建筑中,增添人文的感情色彩和意境;充分利用和发展乡土工艺,传承传统工艺技术,促进乡土文化创意产业。
3.2遵循保护自然生态原则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很多农业用地被占用且开发为城市规划区,这样一来则导致农业用地原来的乡土风貌、村落场景等被破坏,使得农村传统文化渐渐遗失,让人们渐渐淡忘了原来的农村风貌。因此,在现代园林开发与设计活动中,需要遵循保护自然生态的原则,尽可能地将农村景观元素保留、传承下来,这样不仅保留了农村当地的乡土风貌,而且还给当代地人们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园林开发过程中也使得周边环境得以保护,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现代园林与传统农村文化的共同发展。
3.3爱护环境促进生态发展
农村的生态自然环境一向是人们所向往的,其有充足的阳光与适宜的温度,干净原始的水源,使得农民能够利用天生优渥的自然环境进行耕作,获得生活必要的物质财富,可以说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一个乡村里农民生存最基本的条件。在对乡村景观进行规划时,需要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资源,爱护环境、与生态和谐相处,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建立和谐美好的乡村环境,而不是过度开采,把乡村当作取之不尽的资源库。
3.4乡村遗产景观
由于我国悠久的历史,大部分乡村都或多或少地继承下来宝贵的遗产,这就包括某些景观遗产。这些遗产见证了乡村的发展历程与文化,各具特色,能够给子孙后代带来直观的文化感受与凝聚力、归属感。因此,乡村遗产景观应当保留珍贵的历史遗产建筑,在进行规划时不能轻易拆除,既破坏了视觉上的和谐,又减少了文化气息。
3.5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美丽乡村建设不只是生态环境单方面的建设,而是需要从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共同进行规划设计。乡村的传统型建筑以及遗产等,固然需要保留优秀的部分,比如能体现当地历史文化的建筑等,然而在建设新农村的今天,也需要适当的融入一些现代元素。在对道路进行规划时,可以保留原有的古老街巷等,也需要对影响生活或风貌的道路进行修整,并且可以适当地与一些现代化元素相结合,使乡村体环境既古典、优雅又现代大方。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过景观建筑设计,转变成一个环境优美、面貌整洁、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乡村的发展和建设应明确乡村真正的使用主体,把握乡村文化景观原型,遵循乡村聚落空间肌理特征,从根本上延续乡村血脉、文化生态,实现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城泥.茶文化在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8.
[2]董一峰.“撤县改区”背景下过境公路景观设计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8.
[3]张金.河南息县濮公山地质景观设计[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
[4]鞠洋洋,孙远志.农业景观营造的传承保护共生路径[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22):208-209.
[5]王玉笋.都市休闲农业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广西大学,2018.
论文作者:张超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20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0
标签:乡村论文; 景观论文; 文化论文; 农业论文; 建筑论文; 民俗论文; 乡土论文; 《基层建设》2020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