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偏瘫拨筋点穴
偏瘫是指同侧上下肢体的瘫痪,是由于一侧锥体束损害所致中医称之为偏枯半身不遂等。导致偏瘫的病因以大脑和脑干血管性病变为多见,其次有脑外伤、脑肿瘤、脑脓肿、脑炎、脱髓鞘病、脑膜炎的合并症、脑结核等。推拿临床以脑血管病后遗症多见,而脑血管性病变一般又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前者主要是脑出血;后者主要是脑梗塞。尽管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病变在早期处理上不同;但是所造成的后遗症——偏瘫在推拿治疗上是一致的。我们根据中医康复理论运用传统推拿治疗手法,主要通过拨筋、点穴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患者的肢体功能,特别是在早期偏瘫患者的被动功能锻炼、降低其肌张力、恢复患者上肢关节的屈曲、下肢关节的强直僵硬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院对2015年4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130例偏瘫患者进行拨筋、点穴推拿治疗、观察疗效比较满意,现报告如下,请同人多批评指正。
一、临床资料
本组130例,男79例,女51例,年龄最大者83岁,最小者27岁,平均年龄67.3岁;脑血栓69例,高血压性脑出血3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4例,脑外伤5例,脑栓塞8例。病程短者3周,长者半年,迟缓性瘫痪28例,痉挛性瘫痪102例。所有病例神志均较清楚,但有不同程度的一侧上下肢瘫痪无力、麻木、痉挛僵硬、功能障碍,严重者出现肢体废用性强直、挛缩导致肢体畸形和功能丧失。
二、治疗:
1、患者仰卧,医者以中指第一指间关节尺侧侧击印堂,中指压弹百会,五指成鹰爪状,以指尖用较快频率点叩四神聪等头顶穴,重点点叩百会穴至耳廓上方发髻这一运动区。双手中指点旋太阳,两拇指点划眉弓(攒竹、鱼腰、丝竹空),两拇指点压睛明、迎香,中指点旋听宫,拇指压翳风,食中指拨天容及颌下筋。拇、食、中指捻拿颊车至四白(患侧)。两中指点弹拨中府、胸三关(神藏、灵墟、神封)。医者中指点弹腹三脘(上、中、下脘),双手中指点弹两侧天枢,中指点弹气海、关元。摩腹揉脐5~7遍。
2、患者健侧卧位或仰卧位,医者一手握患者腕部,使患肢尽量伸直,另一手自肩至腕部拨揉上肢5~7遍,重点弹拨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肩关节及其周围、肘关节及其周围,拇指拨肩井、臂臑、曲池、尺泽、手三里、合谷,中指拨极泉、青灵、少海以及前臂曲肌群;点揉腕部、手背、手掌各1分钟;理五指1~2分钟;捻五指1~2分钟,同时拔伸五指1分钟;配合患肢向背后回旋上举及肩关节外展内收等被动活动;活动肩、肘、腕关节,摇肩、肘、腕关节个5~6遍;搓患侧上肢3~5遍。
3、患者仍保持健侧卧位,医者用扣点法施术于患侧下肢阳明经及少阳经一线7~9遍,重点在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伏兔、梁丘、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患者俯卧位,医者一手置于患者背部,另一手掌根放于该手拇指上自上而下弹拨背部两侧骶棘肌3~5分钟,重点弹拨天宗、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等;双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沿脊柱两侧夹脊穴做点推法反复操作3~5遍;两手拇指重叠弹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侧肌群3~5分钟,承府、殷门、委中、承山及跟腱部为重点,同时配合腰部后伸和患侧髋关节后伸的被动活动;在上述治疗部位用轻度点扣法或中度点扣法治疗5~7遍。
5、患者仰卧位,拨揉患侧下肢前外侧肌群至足背部2~3分钟,重点在髀关、风市、伏兔、膝眼、阳灵泉、足三里、解溪、太冲等穴;掌揉内收肌群2~3分钟,拇指连续拨揉小腿内侧阴陵泉至三阴交穴;一手握患肢足跟,一手扶膝部,配合髋、膝、踝关节的被动屈伸和下肢的内旋活动。
拨筋点穴治疗每日一次,一月为一疗程。
三、治疗结果:
1、疗效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判定疗效。1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基本能独立生活。2好转:症状及体征好转,能扶杖行动,或基本生活能自理。未愈:症状及体征无变化。
2、治疗结果:
本组130例,经过2~3个疗程治疗后,治愈9例,占6.92%;好转116例,占89.23%;未愈5例,占3.85%
四、讨论:
通过头部点穴可以改善脑循环,争取早日建立侧支循环。头部百会穴为“诸阳之会”,通过点按百会穴及运动区,部分病人可感到患肢有温热感及蚁行感,下肢较为明显。通过对患侧肢体进行拨筋、点穴可以起到疏通经络、滑利关节、使气血经气运行于周身的作用,又可使患肢不致废用性萎缩,关节强直。患肢远端的功能活动反过来还可以帮助脑神经的修复。因为其刺激可以改善周围神经装置及传导径路,促使周围神经产生兴奋,加速传导反射,同时也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神经营养状况,促使神经细胞作用恢复。通过点按、弹拨任督二脉和腹部操作可以打通任督二脉,调整各脏腑的功能及上、下肢与大脑的联系。
由于本病病程的长短与康复的疗效有直接关系,所以尽早对本病进行治疗是十分重要的,一般认为,在原发病基本稳定便可接受点穴治疗。特别是缺血性原因引起的偏瘫,如果病情在两个月以内,经过手法治疗,其后遗症基本可以恢复,病程愈长,收效愈差,病程时间与治疗效果在临床上是成正比的。这是因为缺血性病灶,可以有自我恢复的过程,其原因是血栓部分可以发生机化再通,或在2-3周后,由于水肿逐渐消退和侧支循环的建立,其缺血情况可望得到明显的改善,从而使临床症状逐渐减轻。脑栓塞虽引起局部缺血,但情况要比脑血栓复杂,由于寄生虫、空气、心内膜赘生物和瓣膜脱落形成的栓子堵塞脑血管,其死亡率很高,有少数病例经药物缓解后,遗留半身不遂。手法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出血性疾病引起的偏瘫,其出血部位大多在内囊,由于出血部位脑组织的破坏,周围和远处脑组织受血肿的压迫、推移、脑水肿以及脑疝的产生,对脑组织损害较重,及至后期,淤血逐渐吸收,为神经胶质所代替,或形成囊肿,因其病灶存在,就会遗留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其中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一般不会出现半身不遂的后遗症状。如果偶见单瘫,手法治疗有一定价值,但见效较慢。
此外,在点穴治疗的基础上还应该配合功能锻炼,按照被动、助力、主动、抗阻的顺序遵循循序渐进,锻炼时以上带下,以健带患,并注重主被动运动的方式。
五、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9
〔2〕曹仁发, 中医推拿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2 :293
〔3〕张俊龙 ,肖飞,中风病中医独特疗法,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84—85
论文作者:王贤俊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5月上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5
标签:患者论文; 下肢论文; 医者论文; 拇指论文; 疗效论文; 缺血性论文; 病程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5月上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