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理解性教学实验研究论文_王春莲

初中数学理解性教学实验研究论文_王春莲

王春莲 山西省文水县开栅镇北徐学校 032100

摘 要: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涉及到平面几何、概率统计以及代数等方面的知识,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要求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一定要改变观念,积极引入理解性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构建。

关键词:初中 数学 理解性教学

初中阶段是学生培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重要阶段,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让学生掌握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思维。理解性教学改变了技能训练和知识学习的误区,更加注重学生解题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培养,关注的并不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结果,而是学习过程。理解性教学方法符合初中数学的教学要求,将其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各种优势。

一、理解性教学方法的优势

初中数学学科具有工具性和科学性的特点,和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的难度增加,因此很多学生学习起来感觉到更加吃力,这主要是由于初中数学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停留在表层,并没有深入认识和理解数学概念和数学定理,因此也不能灵活应用数学知识。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掌握课本中的数学相关知识和解题技巧,却忽视了学生数学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升。而将理解性教学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关注的不是学生是否记住、能够背诵这些数学概念和定理,而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更为关注,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获取过程中,能够掌握数学的原理,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注重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初中数学理解性教学的措施

1.明确理解性教学的目标。将理解性教学法应用到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案时,一定要明确理解性教学的目标。以往对数学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师往往将教学目标放在学生对某些数学知识是否掌握、记忆,是否掌握了解题的技巧等,关注的是最终的教学结果。而采用理解性教学方法,教师首先就要认识到理解性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关注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思考、辩论等过程,重点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提升了自己的思维和能力,关注的是学生如何对数学问题更好理解、理解的程度如何。理解性教学目标还应该加强和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这样才便于学生理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加强实践,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的获取和实践中,才能有效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新课标提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因此教师一定要改变以往占据课堂主导地位的情况,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学习知识,而并不是被动接受。例如,在学习“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时,教师让学生事前准备好皮尺、测角仪等各种测量工具,带领学生到操场上,让学生利用自己手上的测量工具来对操场上的旗杆高度进行测定,由于旗杆的高度不可能直接测定得到,因此学生只能通过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来进行测定,测定旗杆的影子长度、同学身高、同学的影子长度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起来,有效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三角函数关系的理解,同时还能够强化学生灵活利用三角函数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交流辩论来增强学生的理解。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都需要让学生参与其中,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加强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辩论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一般的情况下,学生都是在大脑中进行思考和运算,如果没有和其他人的交流沟通,学生的思维和想法容易发生偏差,很难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学生的交流辩论,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中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断”相关知识时,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三角形的特征、全等三角形的基础概念等知识,让学生理解全等三角形的特征,然后再提出问题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合作学习中总结出结论,然后再验证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同时,教师也可以设计相关的问题:大小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三角形吗?让学生积极进行交流和沟通,来回答并验证教师提出的这个问题,在交流和验证、猜想中不断加强对全等三角形概念的理解,并能够真正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相关证明,这样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新课标非常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将理解性教学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明确理解性教学的目标,加强实践,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通过交流辩论来增强学生的理解,提高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最终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黄国富 深入认识,灵活应用——初中数学理解性教学实验研究[J].速读旬刊,2016,11,(10):112-113。

[2]邓忠 初中数学理解性教学实验研究分析[J].俪人:教师,2015,14,(21):84。

[3]胡建国 初中数学理解性教学的实践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6,20,(5):40-41。

论文作者:王春莲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11月总第25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7

标签:;  ;  ;  ;  ;  ;  ;  ;  

初中数学理解性教学实验研究论文_王春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