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作用分析论文_张晓东

(东安区新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儿童预防接种中实施系统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来我中心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50例,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组25例。对参照组儿童实施常规护理,对实验组儿童实施系统护理。对50例儿童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家长的满意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预防接种儿童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于参照组预防接种儿童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组间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实验组儿童家长的满意度相比于参照组,明显较优,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对预防接种儿童予以系统护理,可使儿童积极配合接种工作,提高接种效果和家长的满意度,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上借鉴以及进一步普及。

【关键词】系统护理;儿童;预防接种;作用

儿童从出生起,接种疫苗就成为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项目,其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显著的预防作用。相关研究表明,经预防接种后的儿童,其发生传染病的几率显著下降[1]。疫苗预防接种已被广泛应用在临床中。为提高儿童预防接种的效果和安全性,本文对来本中心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实施系统护理的应用效果作一则分析。

1. 基本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预防接种儿童50例,选取时间为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实验组中,男性儿童与女性儿童的比例为14:11,年龄区间为2个月~7岁,其年龄均值为(3.05±1.26)岁。参照组中,男性儿童与女性儿童的比例为13:12,年龄区间为1个月~8岁,其年龄均值为(3.26±1.35)岁。

2组进行预防接种儿童均知情同意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如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对比,差异较小(P>0.05)。

纳入标准: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的儿童及家长;每位儿童均由1名家长带领。

排除标准:存在血液疾病的儿童;存在系统功能障碍的儿童;存在器质性脏器损伤的儿童;对本次接种的疫苗存在过敏现象的儿童。

1.2 方法

对参照组儿童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包含:儿童必须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行注射疫苗,在接种前需进行相应的常规检查,在接种前需对接种工具进行严格消毒,并对其注射的疫苗进行核对,避免出现疫苗接种错误的事件发生。在疫苗接种后半小时内,对儿童予以密切观察,看其是否发生不良反应,并将疫苗接种后的注意事项详细的向儿童家属进行普及。

对实验组儿童实施系统护理,主要内容如下:(1)对儿童的生命体征进行检查:对儿童进行常规检查,并将儿童的体温、心率予以详细的记录。若儿童出现异常情况时,需及时上报于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2)心理干预:进行疫苗预防接种的儿童,年龄均比较小,由于儿童及家长对疫苗的不了解,极易出现焦虑、恐惧、紧张等负面情绪,使儿童不配合接种人员进行接种工作。因此对儿童及家长予以有效的心理疏导,可提高儿童的配合度,减轻心理压力,提高接种成功率。(3)对儿童及家长进行疫苗预防接种知识的宣教:本疾病控制中心应定期举办疫苗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讲座,要求儿童及家长前来参加,护理人员应以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其普及各疫苗的接种时间、注意事项以及预防接种的重要意义。(4)接种时间:在儿童疫苗接种结束后,需告知其下次接种疫苗的时间,并在接种前,会有相关人员对家长进行提醒。(5)安全护理:为保证儿童出现不良反应时,可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并在门诊设置观察区,在儿童接种后护理人员应告知家长带领儿童在观察区等候半小时,如在半小时内未出现不良反应,可以自行离开。

1.3 判定指标

对50例预防接种儿童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家长满意度进行观察和分析。满意度的评价标准为:护理服务达到家长和儿童的需求,则为非常满意;护理服务基本达到家长和儿童的需求,则为满意;护理服务未达到家长和儿童的需求,则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参与研究的50例预防接种儿童的所有资料,均采取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如两组儿童的基本资料)采取( )表示,其检验结果使用t检验方法进行检验;计数资料(如两组儿童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家长满意度)采取(%)率表示,其检验结果使用卡方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如组间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说明统计学存在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儿童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

实验组儿童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呈现为p<0.05。具体详情见表1。

3. 讨论

儿童从出生开始就需进行疫苗接种,在疫苗预防接种中实施系统护理,可有效的提高注射疫苗的安全性[2-3]。对儿童进行常规检查,将其生命体征予以详细记录,并向儿童及家长普及有关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进而提高儿童及家长对疫苗预防接种的认知度;并对其予以有效心理疏导,提醒家长儿童的接种时间,以免错过疫苗接种的最佳时间[4]。为保证接种后儿童出现不良反应时,可得到及时的处理,本中心设立观察区,当儿童完成接种后,护理人员需将其带领到观察区进行观察,并密切观察儿童的呼吸、心率等情况,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意外事件。告知家长接种疫苗后的注意事项,进而有效的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5]。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儿童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于参照组,明显较低,组间数据呈现为p<0.05;实验组家长满意度明显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本组研究结果与尹小玲[5]文献中的结果相一致,其选取12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组60例,其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67%和26.67%,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满意度分别为96.67%和76.67%,经检验,组间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证实,对预防接种儿童实施系统护理,可有效的预防不良反应发生,提高家长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预防接种儿童予以系统护理干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满意度,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临床上借鉴以及进一步普及。

参考文献:

[1]魏宏玲.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作用[J].护理研究,2014,28(6):722-723.

[2]赵春秀.系统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应用的效果研究[J].母婴世界,2015(23):111-111.

[3]周开容.系统护理干预用于儿童预防接种中的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32):153-154.

[4]陆丽英.系统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作用[J].医学信息,2015(45):206-207.

[5]尹小玲.系统护理干预用于儿童预防接种中的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15,5(24):152-154.

论文作者:张晓东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8月下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3

标签:;  ;  ;  ;  ;  ;  ;  ;  

系统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作用分析论文_张晓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