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思考_工业生产论文

关于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思考_工业生产论文

对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发展论文,我国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重要位置,其运行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我国工业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在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后,工业经济作为被调控的主要目标,其总体发展情况是正常的。工业生产在平稳回落中保持了稳定增长,产销衔接水平有所提高,产品结构调整取得一定进展,工业经济总体实力进一步增强。但工业经济在运行中面临的困难亦很突出,深层次矛盾难以解决。围绕着工业经济演生出来的一些难点和热点问题已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我们应在保持工业经济适度的发展中,积极解决或减缓工业经济在运行中的困难和阻力,通过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建立科学的市场经济调控体系,使我国工业经济发展有质量的提高。

一、工业经济发展状况

1.“适度从紧”的宏观调控,使国民经济发展有所降温,工业经济平稳回落。1994年,全国共完成工业增加值18359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18%,为高速增长年份。但从工业经济增长周期看,1994年已处于收缩期的开始阶段,工业生产呈平稳回落态势。到1995年底,经济增长与物价涨幅双双回落,主要调控目标得以实现,1995年工业增长速度比上年回落4.1个百分点,各季度之间平稳过渡,没有出现大起大落, 工业经济增长结构有所改善,国有经济在工业经济发展总量上贡献有所增加。1994年,国有工业在全国工业新增生产份额中占15.2%,非国有新增份额占84.8%,国有工业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其他类型经济增长,国有工业比重有所下降。1995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10581 亿元,比1994年增长9.5%,增长速度比上年加快了2.7个百分点。在全国乡及乡以上工业新增生产份额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38.6%。其中,国有企业占25.6%,明显高于1994年占22.2%和15.2%的份额,国有经济保持了稳定增长,缩小了与非国有经济增长的差距。1994年国有工业与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增长速度之比为1:5.07,1995年为1:2.50。国有工业在工业经济新增比重中有所提高,但从总体上看,国有工业与非国有工业生产增长的差距仍然较大。这从全国各地区之间工业经济增长速度中也可得到反映,在非国有经济较多并集中的东南沿海省区,其工业经济增长速度较高,而中西部地区,工业经济增长幅度则明显低于东南沿海省区。这同非国有经济类型企业数量少、比重低是不无关系的。

2.工业生产逐步适应市场需求,产品结构有所调整,工业品生产有增有降。受消费市场比较活跃的影响,轻纺、家用电器产品生产大幅度增长:轻纺产品、塑料制品等生产增幅在10—20%之间,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增幅在20%以上,受市场作用,1995年,我国轻工业完成增加值7538亿元,比上年增长16%,而受宏观调控和固定资产投资减弱的影响,投资类机电产品生产低速增长或下降。市场需求的拉动,使工业生产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加大。随着国家对农业的重视,提高粮棉收购价格,实行省长“米袋子”、市长“菜篮子”负责制,各级政府和农民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农用生产资料和支农的农机产品生产趋向好转。

3.工业销售衔接水平有所提高。1994年,受固定资产增幅回落的影响,社会对工业品需求相对不足,绝大多数工业产品属于供大于求,工业产品库存积压严重。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在宏观上采取了措施,实行产业指导,限产压库,政策促销;企业则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调整结构,增加适销对路产品,以销定产。从1994年1—4季度,工业品库存积压逐月好转,1995年,全国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5.88%, 比上年提高0.37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工业产销率为97.45%, 高于集体和其他经济类型工业3.9和1.25个百分点,国有工业产销率好于非国有工业, 重工业好于轻工业。从行业上看,产销率较高的有冶金、化工、有色、石化等。尽管1995年工业产销衔接情况有所好转,但总体上仍为偏低,与正常情况比,产销率大约低2个百分点, 大多数商品属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的状况,工业产成品库存总规模仍然偏大。

二、工业经济运行中的问题

1.经济效益不高且不断下降。1994年,在全国乡及乡以上39.85 万个工业企业中,共亏损8.09万个,占20%。 其中, 在国有工业企业7.28万个,亏损企业2.4万个,占33%;非国有工业企业32.57万个,亏损企业5.69万个,占17.5%。工业企业经营性亏损严重。1994年,乡及乡以上的工业企业共发生亏损额687亿元,即盈利企业的1/4 利润被亏损企业的亏损所抵消,其中,国有企业亏损额占全部亏损的66%,占国有盈利企业利润的33.1%。1995年,据对全国独利核算工业企业统计,全国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88.76%,同此下降3.19个百分点, 企业亏损面为23.4%,上升1.4个百分点, 增亏率(亏损企业亏损额占盈利企业盈利额的比重)高达37%,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下降4.3%。 工业企业的亏损增加,利润下降反映投入产出水平的下降。1995年,工业企业百元资金投入创利税为8.94元,百元成本费用投入创利润为3.49元,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31元和1.16元。工业全行业性亏损严重:纺织行业受原料涨价、市场需求不足等影响, 按国有统计口径, 全年全行业亏损超20亿元,亏损面超过50%,机械、电子、建材工业亏损增幅较大,军工行业亏损情况也很严重。工业企业亏损增加,这既有体制改革不到位和结构不合理等深层次原因,也有经济转轨中,工业利益转移再分配的变化。但直观影响1995年工业经济的主要问题是企业生产成本费用上升过快,冲减了企业效益。1995年,工业产品销售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25.4%,而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分别上升28%、33.5%和31%,管理成本和工资总额增幅也分别上升20.2%和23.2%,各种费用的过快增长,冲减了工业企业当期盈利水平。

2.资金效益低下与不合理占用。1995年,工业生产在平稳回落中保持了稳定增长,但企业深感资金紧张。由于持续两年来的“适度从紧”宏观调控信贷币政策,对资金总量实行有效控制,而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张,物价、生产资料涨幅仍居高位,导致了工业企业在多数时间里的资金紧张。这对工业企业组织生产经营造成一定影响,但从总量上看,国家对工业流动资金供应均保持了一定的增量,资金供应总量是在增加的,资金紧张同我国工业资金使用效益低下和占用不合理相关极大。

工业资金使用与占用不合理有以下几方面:①固定资产投资挪用了流动资金。据有关方面测算,因固定资产投资不到位,约有15%的流动资金被挪用于固定资产投资,截止1995年底,国有商业银行、信用社用于工业短期贷款的流动资金余额为10593亿元,据此测算约有1500 多亿元的工业流动资金被挪用。②企业亏损耗掉了资金。近年来的工业企业亏损越来越重,亏损额逐年上升。从1992—1995年4年间, 工业企业累计亏损额约为2600亿元。在这些亏损企业中,属政策性亏损的,财政部门以退税等方式返还给企业一部分,扭亏为盈的企业,用税前利润弥补了一部分,但在众多的亏损企业中,亏损额无论是冲销企业自有流动资金或资本金,还是挂帐,都占用着企业的资金,这部分占用的资金,已不能再周转。③信贷资金大量沉淀。一些企业由于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无力偿还债务,造成国家或供贷机构的资金回收无望,形成呆帐死帐。椐有关部门估计,目前待核销的坏帐呆帐累计约有4000亿元。企业之间的相互拖欠也影响资金有计划的周转。到1995年底,工业企业应收帐额净额已高达8000多亿元,1995年新形成的拖欠就有1500亿元,资金的相互拖欠使企业的生产经营难以正常进行。④工业产成品与市场需求拟合度不高,产成品资金占用过大。到1995年底,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占用额为4752亿元,比年初增加1000多亿元,按照产成品资金占用相对合理水平测算,在目前产成品资金占用中,约有20%属超正常水平,占用资金额达900亿元以上。以上情况说明,当前工业流动资金紧张, 有“适度从紧”的作用,但主要是在后几方面。投资挪用、相互拖欠、产品积压、企业亏损等造成了资金使用效益低下与占用不合理,是导致一个时期以来工业流动资金紧张的主要原因。椐测算,现工业流动资金周转率与“七五”时期平均水平低17%,相当于多支出5300亿元。资金问题是效益问题,要改善工业资金占用结构,减少相互拖欠和产成品超常对资金的占用,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保持工业经济的适度增长

鉴于经过两年来的宏观调控,经济增长过快,投资规模过大,物价涨幅过高等都已明显改观,调控已见成效,工业经济作为主要调控目标已从过快的增长速度回落到适度的范围。现在突出的问题是,宏观与微观的不协调。经过调控,物价回落,生产增长下降,宏观经济形势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而微观,工业企业越来越困难。以避免因微观不良经济积累而影响宏观经济的发展。现工业企业面临的困难较多,没有一定的发展速度,并在发展中逐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工业生产企业是难以摆脱面临的困境。因此,我们要科学把握好经济发展的调控力度,保持工业经济的稳定增长。

1.工业经济的稳定增长,从速度型向效益型转换是关键。在工业经济发展上,片面追求产值、增长速度,对国民经济危害极大,几次大干快上,都导致了经济结构失调,速度上去了,效益下来了。实行宏观调控,把不切合实际的高速度降下来,注重经济质量的提高,才能使工业经济稳定,健康发展,而不是大起大落。工业经济增长向效益型转换,才能避免靠高投入、高物耗来扩张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及连带造成的投资规模膨胀,物价上涨过快,经济效益低下的弊端。投资体制改革是实现效益型转换的重要环节,要把投资向高技术开发、利用现有技术造改挖潜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倾斜,立足于科技进步来带动工业经济大幅度增长并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增长点,实现工业经济的集约增长方式,全面提高工业经济质量。

2.通过市场机制,调整产品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我国工业发展中突出的问题是工业品生产与市场需求拟合度不高,产成品库存积压过大,企业对市场适应性不强。这造成了大量财力物力浪费。要通过市场机制,进行产品结构调整,让企业认识和适应市场,按照市场需求,变化及发展趋势来调整产品结构。利用市场的竞争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优化配置,促进工业企业把成本核算、降耗节能、技术改新等作为参加市场竞争的重要条件,把抓管理、上档次作为推动企业进步的永久性工作。

3.制定产业发展政策。借鉴国际上工业化国家发展经验,制定我国的产业发展政策,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实行重点扶持。被确定为优先发展,重点扶持的产业应具有带动整体经济发展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这些产业的产品具有技术密紧型、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广阔,产品关联度强等特征,并能为工业经济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4.依托于大公司、大集团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规模化。现我国工业生产能力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相当可观,工业经济效益不高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形成规模经济能力。低水平、小规模、重复引进、布局不合理,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现要在工业经济发展上要治“散”,鼓励和发展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集团发展模式,组织跨地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协作,通过强强联合、强弱联合、资源技术联合,优势互补等组建适合产业发展的行业集团公司和控股公司,依托于大集团公司、控股公司的诸多优势,实现我国工业的规模经济化发展,提高我国工业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

标签:;  ;  ;  

关于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思考_工业生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