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娟 余虹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放疗科,352100)
【摘要】目的:研讨针对性心理护理提高肿瘤内科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效果观察。方法:随机抽取肿瘤内科病例共计90例,并把该9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4例,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肿瘤内科患者仅接受常规的肿瘤内科疾病的护理方案,观察组的肿瘤内科患者在接受肿瘤内科疾病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加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肿瘤内科患者的依从度。结果:观察组的艾滋病患者的HAMA、HAMD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经过统计学的分析比较,可以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有利于提高肿瘤患者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肿瘤内科;治疗依从性
肿瘤内科患者往往需要承受较大的身体痛苦及心理压力,并且肿瘤内科患者大多数存在心理疾病,即心理障碍,导致肿瘤内科治疗效果的降低[1]。为了使肿瘤内科的患者在临床上得到更好的护理,提高其治疗效果,现观察分析了肿瘤内科患者在临床中接受心理护理和常规护理的临床效果及治疗依从性,从而研讨出更为有效的护理方式,为肿瘤内科的治疗护理提供借鉴依据,现将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2年4月--2015年4月的肿瘤内科的患者共计90例,其中男患者16例,女患者12例。经诊断,该90例肿瘤内科患者的病情基本一致,具有肿瘤内科患者所表现出的典型的临床特征;均可排除有其他疾病;所有肿瘤内科患者意识清楚、表达明确;均签署知情同意书。90例肿瘤内科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4例,对照组的肿瘤内科患者仅接受肿瘤内科常规护理方案,其中,男患者9例,女患者7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为(35.21 4.90)岁;观察组的肿瘤内科患者在接受肿瘤内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加心理护理干预,其中男患者7例,女患者5例,年龄在18-66岁,平均年龄为(32.38 5.06)岁。该90例肿瘤内科患者入院时的症状均相似。临床辅助检查与肿瘤内科患者的患病症状可以断定均符合肿瘤内科的诊断标准。综上所述,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年龄、性别、临床检查指标等信息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肿瘤内科患者入院后均予以肿瘤内科的健康指导与常规护理治疗。对照组的肿瘤内科患者在入院后仅接受肿瘤内科疾病的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的肿瘤内科患者入院后在接受肿瘤内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加心理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组建心理护理干预小组:要求由有经验的护士组成心理护理干预小组,每名护士必须具备如下特点:对待工作有热情,对待患者有热心;工作上耐心负责,护理过程中认真、专业;具备很强的沟通能力。2)日常护理细节:更好的与患者建立互助关系,并经常随访肿瘤内科患者,尽量保持每周2次的随访频率,通过随访了解肿瘤内科患者的心理情况,并耐心、尽力的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努力调节患者的心理状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3)认知疗法对抗心理问题:为患者发放健康知识手册、讲解肿瘤内科及药物知识,建立心理交谈室,必要时为患者提供抒情、缓慢的音乐、提供太极等运动方式来治疗疾病。4)理解与关怀:要求医护人员在日常护理治疗过程中经常与患者交流,实施亲情护理。
1.3观察指标
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2]、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3]针对肿瘤内科患者在心理干预前、心理干预1个月、心理干预3个月、心理干预6个月的情绪改变进行评定。汉密顿焦虑量表的评定方式为:严重焦虑,总分超过29分;明显焦虑,总分超过21分;焦虑,总分超过14分;可能焦虑,总分超过7分;无焦虑,总分小于7分。汉密顿抑郁量表的评定方式为:严重抑郁,总分超过35分;中度抑郁,总分超过20分;可能抑郁,总分超过8分;无抑郁,总分小于8分。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应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HAMA评分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肿瘤内科患者均为14例,在心理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HAMA评分分别是20.31 3.98、22.15 6.06;心理干预1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的HAMA评分分别是18.18 3.26、12.98 2.49;心理干预3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的HAMA评分分别是14.45 3.66、7.49 3.18;心理干预6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的HAMA评分分别是12.15 1.39、6.49 2.08。两组比较可见数据均满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HAMD评分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肿瘤内科患者均为14例,在心理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HAMD评分分别是21.31 7.98、25.15 6.06;心理干预1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的HAMD评分分别是19.18 3.26、15.98 2.49;心理干预3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的HAMD评分分别是13.45 3.66、5.49 3.18;心理干预6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的HAMD评分分别是13.15 1.39、5.49 2.08。两组比较可见数据均满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肿瘤内科患者的心理情况密切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从而影响着患者的健康问题。一个人的免疫功能受到影响,意味着神经内分泌功能的改变,从而改变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患者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抑郁或焦虑的情绪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病情,为了使肿瘤内科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尤为重要。
本次研究采用心理干预的方案应用于肿瘤内科患者的治疗中,研究显示,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心理干预在肿瘤内科中的临床效果高于常规护理在肿瘤内科中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伟丽,丁正年.心理护理干预及健康宣教对肺癌患者癌性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0):151-154.
[2] 施霞.护理干预提高肿瘤内科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3):86-87.
[3] 尚志梅.肿瘤内科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6):8903-8903.
论文作者:陈丽娟,余虹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8
标签:内科论文; 肿瘤论文; 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总分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