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施设工程是经过决策、设计、现场施工、竣工验收等几个阶段形成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相互衔接、相互制约,对工程质量具有一定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影响因素多,涉及面广,劳动力投入大。所以作为投资单位和施工单位,都应该重视建筑施工中的现场管理,以促进建筑工程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优化;
1.施工现场管理原则
1.1经济效益原则
在现场管理要紧紧抓住并处理好“三控”,即平衡成本、进度和质量三者关系,避免单独的生产进度观。项目部要在精品打造、成本降低、市场开展方面做好文章。同时,生产经营中,精打细算,杜绝浪费和不合理开支。
1.2科学合理原则
施工现场各项工作按科学合理原则办事,做到现场管理科学规范,建立符合现代生产的各种管理模式。在操作方法和作业流程确定时,要做到现场资源有效利用,安全科学现场配置,发挥施工人员才智。
1.3标准规范原则
在施工现场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标准规范。施工现场各个要素要无条件服从国家标准规范,减少主观随意,从根本上提高管理效益和工作效率,建立科学而规范的现场作业秩序。
1.4服务性原则
企业领导机构、职能科室要为施工服务,把管理的重点移到加强施工现场方面。提倡为施工现场服务的管理原则,明确企业管理部门“现场第一”。
2.优化现场施工管理的有效手段
2.1做好现场施工前的各方面协调
重视施工设计图纸中的协调性、系统性及有效性。因为系统性的图纸能够详细表明各项施工的裙带关系,且各项工程图纸之间能够相互解释说明。
2.1.1确保设计图纸的高质量
为了降低由技术失误而引发的专业协调问题。工作人员虽然对自己设计的内容很熟悉,且有较为严密的态度,但是对其他部分的工作可能就无法做到细致完整地了解,这就需要在确认图纸时发现问题,并积极解决,从源头上协调好各项工作。
2.1.2重视图纸的会审和交底
由于对图纸的会审和交底是利于各专业协调的重要步骤,所以在图纸会审时,应重点审核各专业的交叉部分及协调工作,进一步认识到设计中产生的技术问题,再从图纸上进行改正。
2.1.3加强建筑的施工图纸的有效性
也就是设计单位必须在其资格证书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设计,这也对后期施工提供了科学性与便利性,保障工程的顺利竣工。
2.2施工现场的材料管理
2.2.1材料的供应
根据工程图纸设计的要求,确定好材料的规格、材质、品牌等,根据工程计划设定所需材料的数量,联系供应商供货;
2.2.2材料的采购
面对品种繁多的采购清单,必须将材料的品牌、数量、产地、规格等相关参数标清楚,包括材料的材质、尺寸、模板等都要争取一次性到位,避免采购的材料与实际要求不符,既浪费资源又影响工程进度。
2.2.3材料分类堆放
应根据现场施工的进度与实际情况,安排材料有序进场并对材料进行验收、抽样调查,并报给相关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检查,根据施工组织的平面布置情况,将材料分类归置于不同的场地。
2.2.4对材料的发放和使用情况进行跟踪与清验
对于已经进入现场的材料,应登记管理,仓管员严格按照出库单中的数目进行发货,并对发放材料进行追踪管理,避免材料浪费或者丢失。在管理材料的过程中,尤其要严格控制型材下料工作,库管员及时清点仓库的材料存量,对防潮品、易燃品等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建筑施工是一项风险大、危险源多的工程,尤其涉及高处作业,因此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技术防范工作及安全管理与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对保证高层建筑的顺利完工具有重要意义。
2.3.1做好工地的调查研究工作
对现场的地形地貌、周边环境等进行勘察并记录,及时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因素,并加强防范与管理,在设计文件时应做好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工作,发挥施工现场的安全警示作用。
2.3.2加强施工现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技术培训与考核工作,并落实技术交底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图纸施工,对设计文件中的各种安全技术措施严格落实到位。
2.3.3要做好各项安全技术防护工作
加强对脚手架、井支架等支撑物的验收工作,确保其按照安全计算的技术模式进行搭建,实时掌握施工现场动态,及时发现违规操作行为并给予纠正。
2.4协调现场进度与质量关系
在现场施工管理中,协调施工的成本、进度、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重要内容之一,它们既统一又矛盾。在施工的不同进度时期,施工目标也有所不同,其中进度与质量,贯穿于施工过程始末。如果施工进度按照工程的预期目标有序进行,就能保证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并能确保工程投资按照合同计划的竣工时期交付使用,并在目标期内提前有所回报;工程的质量有所保证,就能避免返工问题,也能有效减少施工成本支出、人力支出、后期维修等不必要的麻烦,并延长工程的使用年限,提高投资收益、降低成本。
2.5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
施工人员是现场施工的直接操作者,因此只有提高施工人员的业务水平,才能有效保障工程质量。
2.5.1营造施工现场荣辱与共的气氛,既要让施工人员认清各自的责任,又不失亲和力,提高施工人员的团结意识,加强协作能力。
2.5.2在施工现场应采取奖惩分明的政策,对表现好的员工应加强鼓励,并给予物质上的支持;对于违反施工现场规定的员工,则应采取惩罚手段,加强对他们的帮助教育。
2.5.3加强对施工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等,采取措施提高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并注重平时专业化的技术培训,以提高现场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有一定的制度管理,甚至采取强制性的管理措施,提高施工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对于施工现场出现的质量事故,若是人为破坏产品应给予赔偿;施工现场用人则应本着“知才适用、扬长避短”的原则,充分应用每一个人力资源。
2.6重视信息技术在现场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主要指通过科学方法对施工现场的相关管理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存储、加工及处理,并辅助管理者作出科学的决策,其中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最主要、不可或缺的手段。在施工现场,建筑企业应结合信息化的特点,并根据施工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战略,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起各种现场施工管理信息的系统文件。通过计算机实现现代化管理手段,不仅能对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存储、修改、查找、处理等,还能针对施工过程中由于人为或者自然因素而产生的成本、质量、进度等问题进行跟踪管理,对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结束语
由上述分析可见,建筑工程现场由于工程复杂性、周期长等原因,现场的施工管理对于整个项目的意义非常之大。因此要着重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
参考文献
[1]李素巧.探究如何优化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J].学周刊b版.2014(1)
[2]朱杰山.研究施工企业优化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4(9)
[3]汪潜.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策略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9)
论文作者:朱其定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1
标签:现场论文; 施工现场论文; 材料论文; 施工管理论文; 施工人员论文; 图纸论文; 进度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