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城市建设之中,市政管线作为一项基础建设,对社会未来的发展有着高度的影响力。将市政管道改迁和保护工作做好,使管道施工工作得以顺利的进行,在城市建设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旧城区是地铁工程施工的主要区域,轨道交通建设在最近几年中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从而使得管线保护工作也显得越发重要了,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对地铁前期施工中市政管线的迁改与保护相关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地铁前期施工;市政管线;迁改;保护
中图分类号:U231.3 文献标识码:A
1管线迁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等市政工程的主要类型为地铁。对于地铁而言,其主体和车站施工时会根据现场实际需求对建设场地进行进行交通疏解以及大范围的开挖,不可避免会对施工区域或周边的市政管网采取相应措施以满足施工需求(包括永久、临时迁改、保护等措施)。因大多数管线深埋地下,且掌握的资料往往与现场有一定出入,这就需要相关地勘以及地铁施工单位在制定管线迁改方案前对所需迁改区域内的管线进行详细核实、摸排,以便确认管线类型、材质、流向、具体位置以及埋深等,根据各项指标,统筹现场工序,制定满足现场的管线迁改方案,组织实施安全合理的管线迁改工作。通过以上方法,充分统筹考虑施工建设需求的同时,可将迁改对周边影响降到最小,科学有效的迁改方案同时也能大大节约迁改时间,为轨道交通等市政工程主体正常开展实施提供有力保障,对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 市政管线的迁改与保护的影响因素
2.1 地下施工范围
市政管线迁改与保护,是城市地铁施工的主要内容之一。如果地铁施工范围较大,在施工前制定地下线路迁改与保护方案的准备时间就长,实际施工中需协调管理的难度就大。因此确定地铁施工前地下管线线路的情况,是市政管线迁改与保护工作开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2.2 城市资源输送网络
城市线路迁改与保护,是城市资源输送网络分布结构的一部分,线路迁改与保护工作的开展与城市资源输送网络的节点配合是关键。地铁施工前线路迁改与保护工作的开展,必须对该城市地下管道资源施工的分布进行综合分析,依据城市规划网络,实现城市资源分布的综合规划,并寻求地铁建设与管线网络的节点相互融合,以此保证线路迁改与保护的顺利施行。
2.3 市政施工技术
市政施工技术的专业性也是城市线路迁改与保护的重要因素,如果市政施工人员专业性强,对施工技术的应用灵活性高,则地铁施工前的线路迁改与保护工作开展的难度就小,需要的施工成本可以降低,同时施工质量也能得到保障;反之就会导致线路迁改与保护工作开展难度增大,施工进度缓慢。
3管线迁改的基本方法
明挖法迁改:属于管线迁改的最基本方法,适用于不受场地限制的永久或临时管线迁改;顶管法迁改:管线迁改区域不具备明挖条件,如交通繁忙的城市主干道开挖将对市民出行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或征地拆迁困难等,管道对坡向坡度有严格要求,一般管径D1000及以上,覆土厚度较大,刚性材质,如钢管、混凝土管等(定向钻迁改与顶管法相似,适用于管道对坡向无严格要求,管材具有一定的韧性,如 PE 管等);临时明敷:对既不能永久迁改,也不能临时埋设的管线,可考虑借用地上有限空间临时敷设如给水管道等(给水管道应采取保温措施),电力弱电等竖向上可重叠布设,待地铁主体施工完成回填后,再按原线位埋地敷设;临时截断(拆除):重力流排水管线在基坑范围内的部分为该条管线的起始端,无上游管道接入时可临时拆除;重力流管径小且水量不大,临时抽排能满足排水需求时,可截断后短时间临时抽排,如在地铁附属结构施工时遇到排水管道,为不影响施工进度,采用临时抽排夸越施工段,此方法适于施工时间不长,废除管线较短的情形;片区管网有其他可替代管线,有的区域管道已连成网状,或局部改造后即可实现联网,临时截断某一处,仍有其他管路维持管线功能,如给水管网;管线置换悬吊:管线横跨基坑,跨度不大,且管线高程与结构不冲突时可悬吊处理,给水排水管线多为平口或承插口管,应先更换为钢管或钢管内穿插HDPE 及玻璃钢后方可悬吊,其他强弱电等管线尽可能将其集中在一起合并悬吊,减少对基坑支护开挖的影响。
4地铁前期施工中市政管线的迁改与保护实施
郑州轨道交通布局以“稳定既有、分层规划、双心放射、衔接三城”为修编原则,规划至2050年,郑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将由21条线路组成,总规模约945.2公里,站点将达到503座,分为市区普线和市域快线两个层次。主城区线网形态呈“米字+一环两横四纵”布局,市域快线形态呈“三角锚固+五轴放射”布局,覆盖范围涵盖了中心城区、航空港区、东部新城、南部新城、西部新城,以及新郑、新密两座县级市。
4.1前期准备工作
4.1.1熟知图纸
由于管线迁改是土建工程的前期工作,因此土建施工设计图在此阶段一般存在不全面或是存在优化的可能性,特别是出入口位置受周边环境影响调整较多。这就要求做好施工设计图的收集、校核及现场勘查放样;全面掌握各类结构平面位置,不要遗漏,并加强和设计沟通,确定结构尺寸及位置。有效避免管线迁改长度或安全距离不到位的现象。
4.1.2现场查勘
结合管线迁改规划设计图和管线施工设计图,做好管线调查。在图示范围及施工区域内逐一打开井盖查勘、测绘上图并查阅原管线竣工图等资料,核对管线类型、材质、数量、埋深、线位等信息,形成管线调查成果表。特别是给水、燃气等压力管线要寻找到施工区两端的阀门井,并确定是否可正常使用;排水管线确定好排水方向和各条排水管线间是否相通,交汇口在何处;通信管线做好数量核对,确定是否有新增线缆;各类新旧管线平面交叉位置是否有标高冲突;各类检查井其扩大部位是否侵入新建相邻管线线位。同时做好周边环境及道路交通情况调查,为疏解占道和施工时段提供依据。尽量将同一部位需要迁改的各类管线置于同一围挡内施工。
4.2协调好各类型管线的施工管理
市政管线迁改及保护施工时,由于各种管线会有相互重叠、交叉施工的情况,如果管理不到位经常会出现重复开挖或管线施工互相造成损伤。因此协调好各类管线的施工范围、施工方案、施工方式及施工顺序,是管理中极为重要的工作。下图图例为某地地铁施工前的规划图,市政管线按照图中不同颜色的线路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明确各管线的施工范围及路线。各类型管线据此制定管线迁改与保护方案,互相配合优化。实际管理中,因为各类型管线的施工难度及工程量不同,可根据供电、供水、燃气及通信等不同管线,优先安排实施工程量多及施工难度大的管线,其余管线顺序进行,这样即保证了管线施工的安全有序,又减少了重复施工互相影响的情况,提高了管理效率。
图例某地地铁施工市政管线的迁改与保护规划图
4.3做好施工的调整与质量监管
地铁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中,虽然通过前期探测等手段对地铁施工范围内的地质及地下管线情况有所了解,但不能保证完全与实际情况一致,实际施工中,常出现与探测不一致或未发现旧管线的情况,需要对原迁改或保护方案进行调整。但此时管线施工正在进行中,施工单位往往只对自己的方案进行调整,不会充分考虑整体规划。各类管线的调整叠加,就会对后续施工造成较大影响。对实际施工中的调整进行有效管理,是市政管线迁改的重要内容。管理中要完善现场签证及洽商纪录,对任何调整要做到先上报、先核实、先审批最后才能施工。通过把控管线调整的每个环节,使整体方案规划做到有序有效推进。
结语
总而言之,虽然市政管线工程不属于重大工程,但是城市中任何一方面都与其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有破坏现象出现,就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后果,所造成的损失也是无法估量的。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应该提前进行系统的规划,市政管线的迁改和保护工作在地铁前期的施工中也同样不例外,因此要对以往的施工经验加以总结,在后期的工作中加以使用,管理市政管线的迁改和保护工作的力度要进一步的加强,有助于更好更快的建设和使用地铁工程,进而为人们的日常出行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进而促进我国国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靳云辉,秦川,郝静,朱方毅,戴红.成都地铁6号线建设中的市政管线迁改设计[J].中国给水排水,2018,34(02):50-55.
[2]欧阳玉宝,刘羽,曹海清.谈城市立体交通工程市政管线迁改设计[J].山西建筑,2016,42(07):232-234.
[3]闫智涛.轨道交通建设工程中给排水管线迁改设计[J].给水排水,2015,51(07):99-102.
论文作者:翟燕红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0
标签:管线论文; 市政论文; 地铁论文; 城市论文; 工作论文; 线路论文; 管道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