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银行业集中度与农村信用社稳健性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区域性金融风险防范视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区域性论文,性关系论文,实证论文,银行业论文,稳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农村信用社是中国县域金融市场的基础力量。自2003年以来,农村信用社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在激励机制设计、道德风险防范及加强对农村金融监管等方面的改革效果显著。2012年4月湖南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十二五”期间,全省农村信用社将全面完成以县市区为单位的统一法人改革,力争全省50%以上县(市)级法人机构完成农村商业银行改制。2013年11月,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政府降低银行业的市场准入限制,民间资本将更多地进入银行业,银行业集中度也将进一步下降。 我国是发展中大国,各地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县域金融发展的水平也有明显差别。为了实现改变二元经济结构和二元金融结构的目标,同时确保县域经济和县域金融的稳定发展,对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县域金融市场的结构调整,不能采取同步推进的“一刀切”方式。基于此,笔者在宏观审慎的金融监管框架下,研究县域金融市场的集中度与农村信用社稳健性的关系,从中可以得到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维护县域金融系统稳定的相关启示。 二、文献综述与问题的提出 1.县域银行业集中度与农村信用社的相关研究 黄琦等(2013)[1]基于全国2069个县(市)样本研究表明县域信用社风险与农贷市场份额正相关。而其他学者则多关注于县域金融市场结构与农村信用社绩效二者关系的研究,如黄惠春、褚保金(2011)[2]以江苏省37个县域为例研究了降低市场准入限制前后县域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度的变化,认为经济较发达地区,竞争度提升使得集中度下降;而欠发达地区,竞争度提升后集中度依然保持上升趋势。随后黄惠春、杨军(2011)[3]基于GMM动态面板模型研究县域农村金融市场结构与农村信用社绩效关系,认为江苏省农村金融市场是以农村信用社为主体的高度垄断市场,考察期内苏南农村信用社绩效提升主要是由于经营效率提高;而苏北农村信用社绩效的提升是经营效率提高和市场垄断共同作用的结果。马宇等(2009)[4]利用安徽省26家农村信用社相关数据开展研究,认为地处乡镇的农村信用社的绩效受当地经济状况影响较小,而地处中心城区的农村信用社更多得益于城市经济的繁荣;激烈的同业竞争会损害农村信用社绩效。 2.银行业集中度与商业银行稳健性的相关研究 直接研究县域金融市场与农村信用社稳健性关系的文献较少,而研究银行业集中度与商业银行稳健性关系的文献相对多一些,其中的一些观点和研究方法对研究县域金融市场与农村信用社稳健性关系有借鉴意义。 关于银行业集中度与商业银行稳健性之间的关系,从已有的文献可以归纳出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银行业集中度与商业银行稳健性呈正相关关系。Hellman(2000)[5]、Matutes和Xavier(2000)[6]分析认为银行业集中度越高,商业银行的市场势力越强,越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这将提供较高的资本缓冲,从而有助于抵御不可预期的冲击,并降低银行从事高风险贷款或投资活动的诱因,银行危机发生的概率也因此更低。Berger和Hannan(1998)[7]运用结构—行为—绩效的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分析银行业表明,高集中度银行业能够凭借垄断地位获得超额利润,高回报增强了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从而提高了银行稳健性。Mishkin(1999)[8]从政府监管视角指出,高银行业集中度会提升政府有效监管和金融体系的效率,从而增强商业银行的稳健性。另一种观点认为银行业集中度与银行稳健性呈负相关关系。Boyd和De Nicolo(2005)[9]认为较高的银行业集中度提升了银行的市场势力,允许银行收取较高的贷款利率,这诱使企业从事高风险的投资,增加企业的“道德风险问题”。相应地,贷款的违约概率会增加,银行倒闭的风险也会增加。杨天宇、钟宇平(2013)[10]根据我国125家商业银行的实证数据分析认为银行业集中度与银行风险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论证了“集中度—脆弱性”假说。另外Beck(2006)[11]从监管者角度分析认为大银行由于经营复杂,比小银行更加难以监管,而高集中度的银行体系中大银行较多,导致政府监管较难,银行风险上升。 Schaeck和Cikak(2007)[12]从对欧洲10国的银行业数据分析得出了集中度与银行风险正相关的结论,而Eduardo和Alejandro(2007)[13]运用拉丁美洲的相关数据分析却得到了相反的结果。实证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会导致集中度与银行风险关系的差异。首先,各国不同的收入水平导致金融体系发展程度不同,发达国家一般建立了良好的金融体系,能对金融风险进行比较有效的监管;而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较为落后,也未能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另外,各国处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因此对金融服务的要求也存在较大差异,发达国家要求将金融资金配置于新兴产业,对银行业风险控制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而经济欠发达国家金融资金倾向于传统产业,要求资金能持续配置到具有良好成长性的产业。 3.问题的提出 我国县域金融市场呈现以下特点:第一,我国银行业监管部门对县域金融市场采取准入限制措施,加上前些年有的国有商业银行曾出现淡出县域金融市场的现象,使得农村信用社在县域金融市场的地位更为突出。第二,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造成金融体系的发展程度和市场监管体系的完善程度也呈现出较大差异。第三,在经济较发达的县域,金融市场竞争程度较高,农村信用社在竞争中建立了较好的公司治理制度,资产规模也逐步扩大,自身实力较强;在经济欠发达县域,金融市场竞争程度较低,农村信用社改革缺乏活力,公司治理水平较差,自身实力也较弱。 根据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结构—行为—绩效”的分析范式,县域金融市场结构对农村信用社风险偏好行为有以下影响:一是金融市场竞争程度首先会影响农村信用社对贷款客户的选择权,农村信用社在金融市场的地位越突出,对优质客户的选择权就越大,而且贷款也倾向于投入高利润的非农领域。二是金融市场竞争程度的高低会影响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定价权,市场地位越突出的农村信用社,越能够凭借垄断地位获得高于社会平均的利润率。三是金融市场竞争程度的高低对于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动机影响较大,市场地位越突出的农村信用社,改善自身公司治理水平和创新业务的动力越弱。 综上所述,处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县域,其金融市场结构呈现出较大的差异,而这种结构差异是否会对农村信用社稳健性产生不同的影响?从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的角度,笔者采用湖南省110家农村信用社的数据,根据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按各占50%的方式分为较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和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两类,研究县域银行业集中度与农村信用社稳健性的关系。 三、变量选取与指数构建 1.农村信用社稳健性指数 多数文献采用银行偿付能力指标值来度量农村信用社的稳健性,Z值等于银行资产回报率(ROA)与资本资产比值(ER)二者之和除以资产回报率的标准差。Z值能较好的反映银行的偿付能力,但现代银行面临的是综合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Z值不能全面反映银行的综合风险。2006年IMF发布了《金融稳健指标编制指南》,对评价金融体系的稳健性给出了统一的标准。该指南包括了宏观金融市场指标、宏观经济指标和微观银行体系的指标,而其中最重要的是衡量银行的微观经营风险指标。笔者参考该指南编制反映我国农村信用社稳健性的综合指标体系指数。为了验证该指标体系和模型回归的合理性及稳健性,在对BSI指数与银行业集中度(HHI)回归后,用常用的衡量银行稳健性的Z值来替代BSI指数进行回归,二者回归结果如果一致,则说明笔者构建的指数较为合理,模型回归也是稳健的。 数据来源于湖南省银监局、湖南省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在剔除部分数据不全的样本后,得到110家农村信用社(为方便研究,这其中包括已改制的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2007-2010年的面板数据,观测值共6160个。根据县域GDP的不同将110家农村信用社分为二组,其中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55家,欠发达地区55家。参照IMF发布《金融稳健指标编制指南》以及数据的可得性,得到反映农村信用社稳健性的核心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指数可以选用因子分析法(傅勇等,2011)[14]和标准正态法(陈守东等,2011)[15]构建,由于农村信用社稳健性评价体系所涉及的指标较多,所以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农村信用社稳健性指数(BSI)较为合理。为了便于实证分析,先将表1中的逆向指标正向化,以统一指标性质。然后再进行因子分析得到反映农村信用社稳健性的BSI指数。 2.县域银行业集中度和农村信用社市场份额 在评价行业集中度时,可以采用赫芬达尔指数(HHI)。在评价各县域的银行集中度时采用该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式为:,其中k为市场上所有银行家数,为第t年第i家银行的市场占有率,反映市场大小不均度。HH值越大,表明市场集中度越高。当市场处于完全垄断时,HHI=1;当市场上有许多企业,且规模都相同时,HHI=1/n,n趋向无穷大,HHI就趋向0。笔者按照县域金融机构存款额与贷款额计算HHI均值。为了更为准确地衡量县域的银行业集中度,对HHI进行了相应地调整,将HHI放大10000倍,得到新的HHI值。根据调整后的HHI,可以将市场分为高寡占Ⅰ型、高寡占Ⅱ型、低寡占Ⅰ型、低寡占Ⅱ型、竞争Ⅰ型和竞争Ⅱ型。结合样本数据计算得到各个地区的HHI值,湖南省平均县域银行业集中度为2300点、发达地区为2100点、欠发达地区为2506点。因此湖南省县域金融市场分类为高寡占Ⅱ型市场。 图1 湖南省2007—2010年县域银行业集中度变动趋势 从图1可以看出,湖南省经济欠发达县域地区银行业集中度较高,农村信用社在县域金融市场地位较为突出,说明湖南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风险分散能力较弱,一旦发生风险,演变成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较大。观测期内银行业集中度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其中欠发达地区金融集中度下降幅度大于发达地区,说明湖南省县域金融市场正在逐步放开,金融市场竞争度在逐步提高。 图2 湖南省2007—2010年县域农村信用社市场份额变动趋势 从图2可以看出农村信用社在湖南省县域金融市场所占市场份额较大,经济较发达县域和经济欠发达县域存在较大差异,考察期内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市场份额在不断增加,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市场份额则呈现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自身治理水平较高、实力较强,在金融市场竞争中有较大优势,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也说明当前的市场改革对农村信用社冲击较小。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当前的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金融市场竞争程度增强,对农村信用社市场份额造成较大冲击。 从以上对县域银行业集中度与农村信用社市场份额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经济越不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在金融市场地位越突出。农村信用社在县域金融市场的这种突出地位使得县域金融市场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风险的集聚性,风险集聚在市场份额占有率较高的农村信用社,而且风险难以分散。二是农村信用社风险的高危害性,在县域内,保持农村信用社的稳健性有助于防范县域金融系统的风险,农村信用社风险累积一旦超过临界值,将会对整个县域金融体系造成较大冲击,易演变成区域性金融风险。 为了防范可能出现的区域性金融风险,从长期来看,在县域内应当降低金融风险的高集聚性,提高市场的竞争度。同时从前面的分析也应看到,我国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县域金融市场呈现出较大差异,对于不同经济发展县域,引入市场竞争对农村信用社稳健性的冲击是否也有较大差异,从而造成不同经济发展县域金融市场引入竞争的侧重点不同呢?这是笔者实证分析需要探讨的问题。 3.农村信用社稳健性指标Z值 为了检验前面构建的BSI指数的合理性以及模型回归的稳定性,笔者采用反映农村信用社稳健性的偿付能力指标Z值来替代BSI指数进行模型回归。Z值的表达式如下: 农村信用社稳健性随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资产比率而提高,随着较高的盈余波动性而降低。因此Z值越大,风险越小,农村信用社稳健性越好。 通过以上处理得到了反映农村信用社稳健性的BSI指数和Z值,反映县域市场结构的银行业集中度(HHI)和农信社市场份额(MS)。对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2表示。 四、模型设计与实证分析 1.模型设计 为了检验县域金融市场结构与农村信用社稳健性的关系,构建以下两个回归模型: 2.实证分析结果 运用STATA11软件,首先通过豪斯曼(Hausman)检验来决定不同区域使用何种效应的模型;由于农村信用社个体差异较大,存在截面残差异方差问题,因此湖南省整体农村信用社数据在回归方法上采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而分区域数据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GLS)。实证结果如3表所示。 回归后,使用STATA的VIF命令检验了模型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用OVTEST以及D-H怀特检验表明模型不存在内生性问题。从分组回归结果来看,因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回归结果存在显著差异。 (1)经济较发达县域HHI与BSI显著负相关 说明市场集中度越低,农村信用社稳健性水平越好,竞争能促进农村信用社稳健性水平的提高;经济欠发达县域HHI与BSI微弱负相关,说明银行业集中度越高,农村信用社稳健性水平越高,引入竞争不一定能带来农村信用社稳健性水平的提高;从湖南全省来看,HHI与BSI显著负相关,且回归系数小于经济较发达地区,说明经济越发达地区,市场竞争对农村信用社稳健性水平的提升作用越明显。 (2)经济较发达县域HHI与Z指数显著负相关 说明县域银行业集中度越低,农村信用社越稳健,加强金融市场竞争能降低农村信用社风险偏好行为,有助于防范区域性风险的发生;经济欠发达县域HHI与Z指数负相关关系不显著,说明银行业集中度的降低短期内不一定能提高农村信用社的稳健性;湖南省HHI与Z指数显著负相关,说明从全省和长期来看,银行业集中度降低有助于区域金融稳定,开放县域金融市场是大势所趋。地区之间回归结果与全省的差异也说明分区域研究的正确性。 从以上实证结果可以看出,Z指数的回归结果与BSI的回归结果基本一致,这一方面说明了笔者构建的测算农村信用社稳健性的BSI指数的合理性,另一方面,该模型的稳定性也得到了检验。 五、结论及对策建议 通过对湖南省不同经济发展地区银行业集中度与农村信用社稳健性的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县域经济越不发达,金融市场结构越单一,农村信用社在县域金融市场的突出地位越明显。二是银行业集中度与农村信用社稳健性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县域表现不同。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县域,银行业集中度与农村信用社稳健性负相关;在经济欠发达的县域,银行业集中度与农村信用社稳健性的负相关关系不显著,说明银行业集中度的降低短期内并不一定能够提高农村信用社的稳健性。三是区域性金融风险不仅与银行业机构个体的稳健性相关,还受到区域金融市场结构的影响。区域金融市场垄断程度越高,区域性金融风险集聚效应越明显。 2.对策建议 为了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在县域金融市场应当降低金融风险的集聚性。从长期趋势来看,应当引入市场竞争降低县域银行业的集中度,削弱农村信用社垄断地位以提高县域金融市场风险分散的能力;从短期来看,鉴于各地县域经济和金融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处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县域金融市场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的时机和程度应有差别。因此,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区域性的金融市场开放政策。一是经济较发达县域金融市场加快引入市场竞争。鉴于经济较发达县域金融市场引入竞争能提高农村信用社稳健性,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县域需要创造条件让外地金融机构尽快进入,应当放开民营资本进入县域银行业的限制,培育众多新的金融产权形式以提高金融市场竞争度。较为充分的行业竞争将促进农村信用社优化内部管理和提升经营水平,有利于提高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管控能力,从而增强农村信用社以及县域金融市场的稳健性[16]。二是经济欠发达县域农村信用社可引入先进银行业机构的资本持股。目前,由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自身实力较弱,公司治理水平较低,过早过快引入竞争会对农村信用社拥有的市场份额造成较大冲击,给农村信用社稳健性和地区金融市场带来风险。为了提升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的稳健性,可以结合欠发达地区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允许外地实力较强的商业银行和民营资本对农村信用社持股,以输入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农村信用社治理水平,提升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管控能力。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逐步提高这些欠发达县域的金融市场的竞争程度。三是加强县域金融市场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结合。农村信用社是县域金融体系的主要风险源,良好的监管体系能有效的防控金融市场的风险,因此要加快县域银行业监管体系的建立,重视和加强对县域农村信用社风险的差异化监管。为了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不仅要加强对微观银行业机构个体的监管,而且要关注宏观层面的区域金融市场结构,将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标签:金融论文; 银行风险论文; 银行业论文; 银行监管论文; 金融风险论文; 农村信用社贷款政策论文; 经济研究论文; 金融结构论文; 回归模型论文; 经济指数论文; 经济风险论文; 经济模型论文; 农村信用社改革论文; 风险模型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