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第一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5
【摘 要】目的: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高危患者采取路径式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所接收的10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高危患者进行比较,根据临床上所采取的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具体为研究组和参照组,两组分别为54例患者。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指导,研究组采取路径式的护理指导,观察并对比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其他指标的发生几率。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51例(94.44%)明显高于参照组38例(70.37%),研究组肺栓塞发生几率、肺栓塞死亡几率以及健康常识认知率等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高危患者采取路径式的护理指导,不仅能够减少肺栓塞的发生和病死几率,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对于健康常识的认知率和满意度。
【关键词】路径式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高危患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高危患者在患病期间具有可逆性气流受限的疾病特点,在肺栓塞病症中将会以一种单独的方式存在其中,患者在此期间将会表现出呼吸道受损的临床症状,作为肺栓塞发生的高危人群,临床数据显示,该类疾病的发生几率可达33%,一旦发病若未接受及时的临床治疗,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康复[1-2]。因此,临床上采取有效而又规范的护理方案,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高危患者的病情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本组研究通过抽取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所接收的5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高危患者,采取路径式的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比较理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经过伦理委员会的许可和批准,抽取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所接收的10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高危患者进行比较,根据临床上所采取的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具体为研究组和参照组,两组分别为54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研究,并且签署知情书。其中,研究组男性30例,女性24例,最小年龄为44岁,最大年龄为86岁,平均年龄(30.25±2.58)岁;参照组男性32例,女性22例,最小年龄为46岁,最大年龄为88岁,平均年龄(30.68±2.74)岁。各组之间的年龄和性别等基础资料经过对比,得出P﹥0.05则为差异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可以比较。
1.2护理方法
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指导。护理人员实施口头宣教或者书面形式的健康教育指导和干预,协助患者完成常规的临床检查。
研究组采取路径式的护理指导。首先,由护理人员、护士长以及主治医生等构成路径护理小组,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护理路径表开展护理工作;其次,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以往的工作经验制定护理方案,并且按照护理路径表开展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指导,由护士长监督执行;再次,护理人员遵照护理路径表的内容顺序执行,将已经执行的项目明确标注,如:入院指导、检查用药、饮食指导、康复训练以及出院指导等,并且在护理人员交接班的过程中严格检查和核对,便于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护理干预后,由于患者长期卧床休息,将会出现机体功能衰退以及心理焦虑的情况,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通过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适当调整护理路径表中的内容,进而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最后,护理人员定期开展小组讨论,将护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进而使得护理路径方案更加完善和规范。
1.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其他指标的发生几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涉及的数据和指标,均需采取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的处理和核验,计数资料采取[n(%)]表示,并选择卡方值核算,各组数据之间经过计算后P<0.05,则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对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51例(94.44%)明显高于参照组38例(70.37%),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发生几率比对
研究组肺栓塞发生几率、肺栓塞死亡几率以及健康常识认知率等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对[n(%)]
3讨论
目前,临床上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高危患者而言,通过采取路径式的护理方式,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制定护理路径表,在实施护理方案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路径表中的内容,进而为患者提供更为规范和系统的护理指导和干预[4]。在严格实施护理路径表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使得护理工作实施的更加细致化和程序化,同时,还能够为患者制定更为详细和科学的护理计划,使得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为其开展有效的治疗和护理,进而更加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患者的预后康复[5-6]。本次研究结果充分表明: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51例(94.44%)明显高于参照组38例(70.37%),研究组肺栓塞发生几率、肺栓塞死亡几率以及健康常识认知率等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可见,临床上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高危患者采取路径式的护理干预和指导,不仅能够提高护理工作的整体效率,同时,还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为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护理服务,进而更加利于患者的预后康复。
结语:
概而言之,通过采取路径式护理干预的方案,不仅能够减少肺栓塞的发生和病死几率,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高危患者的健康常识认知率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陈振华,丘新才,林淑芳,等. 阿替普酶联合华法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的效果观察[J]. 山东医药,2016,56(28):93-95.
[2]陈云霞,李敏,陈晓香,等. 联合检测N端脑钠肽前体和D-二聚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中的诊断价值[J]. 临床肺科杂志,2017,22(2):329-331.
[3]杨琼芳,方双燕,季巧英,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特征分析[J]. 浙江医学,2016,38(22):1831-1833.
[4]陈云霞,李敏,陈晓香,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患者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监测的临床意义[J]. 海南医学,2017,28(1):23-25.
[5]张荣丽. 凝血功能和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在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中的价值[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6,24(12):936-937.
[6]刘艳,薛晓轩,杨玲,等. 急性肺栓塞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不同治疗方式前后右心功能的变化[J]. 河北医药,2017,39(10):1527-1529.
论文作者:胡北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0
标签:患者论文; 肺栓塞论文; 路径论文; 疾病论文; 几率论文; 阻塞性肺论文; 统计学论文; 《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5期论文;